欧洲人生活常识(欧洲人生活水平)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欧洲人生活常识,以及欧洲人生活水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欧洲的习俗有哪些?
  • 2、生活冷知识,欧美人为什么喜欢淋浴
  • 3、欧洲人有哪些餐桌礼仪
  • 4、欧洲人用餐礼仪
  • 5、中世纪的欧洲有什么冷知识
  • 6、关于欧洲的常识有哪些?

欧洲的习俗有哪些?

元旦

圣诞节

万圣节

复活节

感恩节

愚人节

情人节

宗教信仰:

基督教分: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等

犹太教、摩门教还有一小部分新类型的宗教、

饮食:

牛肉、土豆、生吃蔬菜、香肠、奶酪、黄油等等等等等

生吃、油炸、火烤的比较多 慕尼黑啤酒节

慕尼黑盛产啤酒,人们惯称慕尼黑为啤酒之都。对慕尼黑人来说不可一日无啤酒,人均饮用量世界第一。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是慕尼黑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德语中,这个节日的本意为“十月节”,节日活动也不单纯只有啤酒一项。也许慕尼黑的啤酒太有名了,这个节日也就被外人叫作啤酒节了。慕尼黑人可能只知有个十月节,不知有个啤酒节。不过,目前啤酒的确是这个节日的主角。

在每年9月倒数第二个周六,在勒吉安维塞广场(Theresienwiese简称Wiesen)举行官方的啤酒节开幕典礼。广场上设有一些卖酒的帐篷。中午12点,慕尼黑市长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才正式开始,所有参加的人才允许开始欢呼畅饮。要观看开幕典礼,通常在上午9点左右到来,才能有好的位子。啤酒节规模很大,不限于这个广场,几乎席卷全市。到处都有卖酒的,从上午到深夜,人们坐在酒桌旁畅饮,或拿着啤酒杯涌上街头,逢人便喊“干杯”,不分男女老少。节日期间,有狂欢游行,有赛马,有街头戏剧表演、民歌表演和音乐会。近年来,本国和外国游客也纷纷涌入,多为啤酒爱好者。慕尼黑本地人倒不那么显眼了,也许都去卖酒了。啤酒节上的啤酒价格比平时略高,每升啤酒的价格在6到7欧元。啤酒节持续16天,在10月的第一个周日之后结束。

历史上第一个啤酒节在1810年举行,为了祝贺巴伐利亚的皇太子路德维希(Ludwig)和勒吉(Therese)公主的婚姻。庆祝活动10月12日开始,10月17日以一场赛马结束。在以后的数年中,庆祝活动重复举行,后来,庆祝活动的时间延长,开始时间也提前到9月了,这是因为这时天气情况比较好。白天温度适宜,夜晚访客们能广场上、帐篷外、花园中和大街上游乐而不觉得寒冷。“十月节”在9月开始,皇太子妃的名字用来命名“十月节”的庆典广场:勒基安维塞广场(Theresienwiese)。

慕尼黑啤酒节是一道“大餐”。以某年为例:有500万人次参加,消耗500万升啤酒,60万只烤鸡,80万对香肠,还有25万只啤酒杯不翼而飞,大多作为“纪念品”带走了。

欧洲各国的新年风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庆贺新年的风俗,各国各地不同,不同时期也可能不相同。不过从大的方面来看,除旧迎新的精神本质是一样的。凡是不需要的、想抛弃的、想摆脱的,称为旧的。凡是向往的、希望的、憧憬的,称为新的。新年的开始,都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在欧洲各国各地,新年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种种庆祝活动仍然各具特色,自有风采。

英国:英国人在除夕这一天,家里必须瓶中有酒,橱中有肉。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法国:法国人认为元旦这天的天气预示着新一年的年景:刮东风,水果的丰收年;刮西风,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南风,风调雨顺的一年;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西班牙:元旦这天,西班牙家长特别“仁慈”,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认为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求吉祥。

比利时:比利时人在元旦清晨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给牲畜拜年,走到牛羊以及宠物猫狗身边,郑重其事地向它们问候:新年快乐!

德国: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

瑞士:瑞士人认为雪是吉祥的,新年时从屋外取些白雪,化成水,洒在地上压尘,然后进行清扫。

意大利:意大利人在除夕的夜晚要把家里不需要的物品扔到院子里或干脆扔到野外去,据说这样会在新的一年里给家里带来幸福。此外,人们总是给孩子们讲关于女妖的童话故事,说这个女妖偷偷地从烟囱钻进屋里,给孩子们送来了一些礼物,放在他们的鞋子里。

瑞典:元旦早上,由家中最年轻的妇女,穿上素白衣裙,腰系红丝带,头戴点燃小蜡烛的皇冠,负责分发食物。街道上许多人沿街叫卖用草扎成的小鹿,小鹿里面装了鞭炮和烟花。瑞典人多喜欢买这种小鹿来燃放。

芬兰:姑娘们总是在除夕夜晚把鞋子向上抛出去,如果鞋子落下时鞋尖朝门,就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要出嫁结婚。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除夕晚上,男女老少都要痛痛快快的沐浴,然后穿上新衣裳。在土耳其的一些地方,有除夕借宿的习惯,人们在除夕吃过午饭,把家里整理妥当,便携儿带女前往预先约好的亲友家去借宿。

刀、叉、匙、

烹饪用N多炉子、大小不同N口锅、

欧洲人生活常识(欧洲人生活水平)

生活冷知识,欧美人为什么喜欢淋浴

很多朋友可能都了解,欧洲人非常喜欢淋浴,而不是泡澡。,作为东方人来说泡澡更会使人身心放松。但是从历史上来看,欧洲人曾经也是非常喜欢泡澡的,比如现在还存在的卡拉卡拉浴场遗址。当时就是罗马地区的公共浴场,建于公元212年到216年,浴场占地16万平方米,除3万平方米的浴场外,还有图书馆、竞技场、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种设施,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大型休闲中心。浴场内分为冷水、温水、热水浴室和蒸汽室及更衣室,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欧洲人的习惯开始改变了呢?

从5世纪开始。基督教开始盛行,基督教的教义中有“禁欲”内容,并立下许多禁忌,不得触犯。在浴缸里泡澡就是禁忌之一。因为泡在热水里让身心沉溺于快乐之中,在他们看来是很不应该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习惯就这么被慢慢扭转了。

欧洲人有哪些餐桌礼仪

1、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

2、就坐后可以不急于点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服务生。

3、就餐时间太早,中午11点或下午5点半就到了西餐厅、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谈生意、衣着不讲究、主菜吃的太慢影响下一道菜,或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4、餐后可以选择甜点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小费习惯。但是一定要多加赞美和表示感谢。

5、西餐在吃水果时,常上洗手钵,所盛的水,常撒花瓣一枚,系供洗手用。但记住,只用来洗手指尖,切勿将整个手伸进去。因此,刚吃完水果的手,不宜用餐巾擦手,应先洗手指,再用纸巾擦干。

6、必须等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7、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扩展资料:

中餐礼仪:

1、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时

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3、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4、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餐礼仪 (文明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餐桌礼仪 (礼仪种类)

欧洲人用餐礼仪

在欧洲,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备受重视,因为它同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餐礼仪,调整和放松心态、享受这环境和美食、正确使用餐具、酒具都是进入美食的先修课。

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菸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有急事时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就坐后可以不急于点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服务生,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若他们不是很清楚会问询餐厅经理或主厨;就餐时间太早,中午11点或下午5点半就到了西餐厅、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谈生意、衣着不讲究、主菜吃的太慢影响下一道菜,或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高档西餐的开胃菜虽然份量很小,却很精致,值得慢慢品尝。餐后可以选择甜点或乳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小费习惯,但是一定要多加赞美和表示感谢。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您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非常值得的。

1. 注重细节非常重要

首先,及时回复邀请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最好盛装打扮一下自己;再次,让准时成为一种习惯,而且别忘了送给女主人一件礼物;最后,一定要把手机调成静音,最好把它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2. 入座后的礼仪

入座后,首先要把餐巾铺在腿上,中途离开餐桌或用餐完毕后要取下餐巾。起身离开餐桌时,把餐巾放在座位上就好。要是担心上面的污渍沾染座位,可以把它放在餐盘的左边。

3. 面包盘及饮料的摆放

要是你忘了面包盘和饮料的位置,把双手放在桌子上,记住“左手面包,右手饮料”就够了。

4. 这么多餐具,该怎么办?

最保险的做法是由外向内依次使用各类餐具,甜品的餐具会直接摆在餐盘上。

5. 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共分为两种,欧式和美式。欧式的刀叉用法,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叉齿向下。宴会过程中,这个位置基本不变。左手的叉负责将食品送中,右手的餐刀负责将菜切开或者将菜推到叉子的叉背上,而且是每吃完一口再切一次,或者切一块吃一块。

美式刀叉的用法比较复杂,其使用方法分切菜和两个部分。切菜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叉齿向下,这与欧式相同。但是切完菜之后,就把右手中的刀平放到餐盘顶端,然后把叉子从左手换到右手,叉齿向上,如同铲子,将切好的食物送中。每吃完一口,又将右手中的叉倒回左手,再用右手将刀从盘中拿起割取食物。为了简单一些,也可以先将所有的菜都切好,然后餐叉倒到右手后再慢慢用餐。

6. 刀叉摆放的含义

设想盘子是一面时钟,如果用餐中途停顿时,要把刀叉并排摆成八字,用餐完毕的话要把刀叉并排摆在四点钟的位置。

7. 何时开始用餐

主人开始用餐时,客人方可开动。

8. 有些食物可以用手拿着食用

用刀叉吃著比较费劲的食物是可以用手拿着食用的,比如面包,可以用手撕成小块食用。另外,薯条、寿司还有大多数开胃菜都可以用手拿着直接食用。

9. 犹豫不决时应该怎么办

用餐时有个屡试不爽的经验,那就是借鉴主人的用餐方法,客随主便。

10. 聚会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接受了主人的热情款待后,别忘了在两周之内发一封感谢信。

中世纪的欧洲有什么冷知识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人已经发明了餐具,总算不用像古埃及人一样直接用手指吃饭了,但现代人依然会感到难以接受——酒杯镶嵌了宝石做得很华丽,但却要一桌人轮流共用,你必须在饮酒的时候跟别人分享口水;汤勺也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共用的,最好不要直接把勺子凑到嘴边去喝,而是舀到自己的碗里;餐叉是拜占庭帝国的发明,要到十字军东征之后才被带回西欧,在此之前的欧洲人,还是只能像古埃及人和现代印度人一样用手指直接撕肉条;当然,你也可以用餐刀割牛排和面包,然后代替叉子直接塞入嘴里,但问题是一把餐刀要数人共用,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独享一把餐刀。

当然,上述这些陋习都是细枝末节,身为贵族领主,你完全可以为自己打造一副专用的餐具。但是,在看到桌上放着的中世纪欧洲经典饭菜之后,你绝对会消减掉绝大部分的食欲。

就现代东方人的观点来看,中世纪欧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实在是很奇怪:把苹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进锅里炖,还要加盐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却被看成是下等人的做法。

——中世纪的欧洲医学界普遍认为,一切水果都是凉性食物,若要吃的话,就应该以热的方法烹调,或者加入热性的香料(例如胡椒之类)……真是不科学!

相反,对于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萝卜、芜菁、圆白菜、卷心菜等等,中世纪的欧洲人倒是习惯于生吃,甚至就连刺激性口味的洋葱也是如此——当然,也有浸泡在肉汁里的烤洋葱,不过那个就属于高级菜了。

——煮熟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感觉上似乎跟中国人的习惯恰好相反,肯定会导致肠胃不适。

不过上述这些问题还不算最要命的,中国人也不是不能吃蔬菜色拉,至于煮熟加盐的水果不合口味,也只要从食谱中剔除这些菜就行了。但光是作为主食的面包,就能让人觉得无处下嘴——中世纪欧洲人吃的面包,跟我们现代人那种发酵过还加入白糖奶油的松软面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于压缩饼干的一种无酵饼,又干又硬又磕牙……而古埃及人的面包,虽然通常也没加奶油,但一般倒是发酵过了。

当时,就算是贵族领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长条形黑面包。

注意,中世纪的黑面包和现代的黑面包完全不是一回事,现在所谓的黑面包除了色泽之外,在口感和成分上,其实和中世纪的白面包也差不多了。

典型的中世纪黑面包,一般是用小麦粉混杂大量的麸皮烤制而成——这种做法在中世纪已经算是精品黑面包了。更有一些偷工减料的黑心面包师,居然经常故意在黑面包中掺加木屑、小石头之类的杂物,比埃及人掺入面包的砂子更能磨损牙齿,也更可恶——后者好歹是被动受罪,前者根本就是主动犯罪啊!!!

很好,这下连矿物质都有了,要是在夹杂点树叶和虫子,那就是全营养食品了……

这种中世纪黑面包的天下闻名之处,就是在于可以当武器使用——中世纪的编年史上,多次记录了没出息的笨盗贼潜入穷苦农民家里盗窃,但却不幸殒命于家庭主妇的黑面包之下的囧事;而当中世纪的家庭矛盾发生时,更有无数男子汉死于悍妇的黑面包攻击……至于这东西的味道,还是请大家自行想象。

——在日本的欧洲中世纪背景轻小说《狼与辛香料》之中,那位男主角旅行商人罗伦斯,之所以在有条件的时候,都不愿意直接啃黑面包,而是要把黑面包掰碎了煮稀粥,就是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硬了。

在中世纪,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在制作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努力去筛除麸皮,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把经过发酵制成的松软白面包称作“潘德美茵”,意为精制、神圣的面包。而中世纪的白面包体积也普遍比较小,每只通常都不够正常人吃一顿,大概跟现代的“早餐包”差不多。

最初,白面包是教会神职人员独享的专利,但很快就被人突破了限制,成为了中世纪富裕家庭们招待宾客的上等伙食。不过,在中世纪贵族们日常用餐的时候,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往往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界线——正常情况之下,贵族和富人的厨房里都不会直接存放大量面包,而是储存粗面粉,或者说混合了大量麸皮的小麦粉。到了吃饭的时候,再把粗面粉烤成面包。

如果要招待客人或者庆祝什么喜事,那么就会吩咐厨师和侍女们把粗面粉筛一筛。招待的客人越尊贵,粗面粉里的麸皮就要筛得越干净,烤出来的面包自然就会越白越精细,但花费的功夫同样也就越多。

所以,黑面包和白面包完全可以用同一袋面粉烤出来,区别只在于人工。而贵族骑士们平时吃的面包,其实是介于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最富裕的人家可以养几个仆人,从早到晚专门筛面粉。而在不那么富裕的家庭,为了减轻仆人的工作量,避免把他们累倒,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浪费同样能充饥的麸皮,只好把筛面粉的次数减少一些……至于最后烤出来的面包到底算是黑的还是白的,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此外,在中世纪的欧洲,还有一种用精面粉加入鸡蛋、牛奶、蜂蜜和香草,并且用啤酒酵母来代替普通的发面,经过精心发酵之后烘烤制成的“皇后面包”(也可以翻译为女王面包)。这种小圆形白面包的口味,基本跟现代的高档奶油面包差不多,可能还要更好一些,而且使用的材料绝对是绿色健康无污染——但这玩意儿已经是连国王也不能顿顿都当主食吃的超高级奢侈品了!

根据中世纪的某部史诗记载,有位国王在某次战役胜利之后,向全军赏赐了许多烤肉和葡萄酒,大家都习以为常。然后他又赏给最勇敢的士兵们每人一块“皇后面包”,却被其他人羡慕得要死……

不管那些混合了木屑与碎石的中世纪黑面包有多么的嗑牙和伤喉咙,它们仍然是中世纪欧洲下层平民眼里的上等美食,因为他们的饭碗里经常连面包都没有——烤面包要烧很多柴,烘焙的工艺也很麻烦。

所以穷人们干脆就直接拿一些粗加工的麦粉(那东西虽然是麦子磨的,但是怎么看都算不上面粉)放到碗里,加点热水调成麦糊,然后天天就吃这种麦糊过日子。如果有条件搞到一些野菜、咸鱼和肉类的话,也是把这些东西统统都倒进锅子里和麦糊一起炖煮……总之看上去很恶心,类似于我们中国人用来喂猪的东西,又有点像是呕吐物,令人望而生厌。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庄园里的农奴们,一般吃得比三千年前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农民还差。

除了黑面包和白面包之外,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人偶尔也会吃面条(意大利通心粉),但这玩意儿更是绝对的贵族食品,价钱比白面包还要贵——在水力磨坊普及以前,把麦子加工成做面条用的细面粉真是太费劲了。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意大利面,最初是在阿拉伯人占领下的西西里岛诞生,直到13~14世纪才推广到了整个意大利,至于传播到欧洲的其它地方,则已经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中世纪的绝大部分欧洲人,恐怕都没有机会品尝到意大利面的美味。

关于欧洲的常识有哪些?

欧洲名称的由来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它是由腓尼基文演变而来的,这个词原意是“西方”。在希腊神话中。欧罗巴是专管农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在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因为,公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耕畜。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作为大洲的名字。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大陆相毗连。

位置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亚洲的西面。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为界与亚洲大陆连成一块,被称为“欧亚大陆”;南隔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对;西临大西洋;西北隔格陵兰、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濒北冰洋。

面积

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

区划

欧洲现有44个国家和2个地区,从文化史观点看,欧洲大致上是由地中海地区、西欧地区和东欧地区3个地区组成。从地理习惯上分为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南欧。

地形

欧洲大陆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是远古时代劳亚大陆的一部分。欧洲相对于其他大陆而言,地势比较低平,海拔不足200米的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57%,200~500米的地区占26%,这在其他大洲上是绝无仅有的。

气候

欧洲地处亚欧大陆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泛的一个洲。全洲主要的类型有北极圈附近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地区的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气候,以及一种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的气候,由于在地中海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也被称为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冬雨夏干,舒适宜人。

山脉

欧洲主要有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等。

河流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莱茵河等。伏尔加河,长3530千米,为欧洲第一大河。多瑙河为欧洲第二大河,是流经国家最多(9个)的国际河流。

湖泊

欧洲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多为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芬兰就有“千湖之国”的称号。主要湖泊有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等。

岛屿

主要有大不列颠岛、冰岛、爱尔兰岛、新地岛、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

内海

主要有波罗的海、北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等。

人口

欧洲人口总数7.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2%。是人口密度第二大洲。全世界有11个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欧洲有1个:俄罗斯。

民族

在世界2000多个民族中,欧洲约有170余个。居民约99%属欧罗巴人种。在各大洲中,欧洲是种族构成比较单一的一个洲。其中基本为单一民族的国家有20余个(2004年4月),主体民族在全国人口中均占95%以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种人、黄种人以及各类混血人种不断进入欧洲。但从人口绝对数字上看,欧洲始终以白人为主。

语言

欧洲各民族的语言,按语言系统划分为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和乌拉尔语系,以印欧语系为主,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口约占全欧洲人口的90%以上。印欧语系又划分为拉丁语族(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

欧洲还有两个民族的语言比较特殊,一个是居住在西班牙和法国交界的比利牛斯山区的巴斯克人。他们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居民,至今仍保留着自己古老的巴斯克语,在世界语言里处于孤立状态。另一个是居住在地中海马耳他岛上的马耳他人。他们是欧洲唯一讲阿拉伯语的民族。马耳他语属闪含语系闪含语族,但包含大量的意大利语和英语外来词。

宗教

主要信奉基督教。占欧洲居民总人口的65%以上。其中东正教占16%,新教占11%,圣公会占4%,天主教最多,占34%。其余35%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犹太教等。

关于欧洲人生活常识和欧洲人生活水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