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画法(竹子画法水墨)


风竹的画法

用“一川”的组叶形式表现风竹。用笔要劲利,实按虚起,一抹而过。落笔不能迟疑,少停留。画风竹应有动势,风竹的姿态、取势全在于枝叶,枝叶要依风而倾斜,用笔要贯气、利落,画出随风摇曳的感觉。

画风竹注意风势的控制,根据风的大小,画出竹叶相应的形态。同一画面中的各部分竹叶,也要强弱和主次关系,以及各组叶的动态。画好风竹,更要求多观察生活,多体会。

竹子的画法

雨竹的画法

画雨竹多用“分”字的组叶形式,也可用“重人”形式相辅助、穿插。雨中竹叶为下垂之势,用墨可以水分大些,这样可表现出雨意和朦胧感。表现不同状态的竹,用好相对应的笔墨,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摸索的,所以多看、多画、多体会,方能掌握娴熟的技法。

竹子的画法

晴竹的画法

画晴竹多用“人”字和“重人”组叶的形式较适合。落笔需要干净利索,取明朗劲爽的笔意,让竹叶之间的关系明确。

竹子的画法

雪竹画法

画雪竹的墨色较浓,枝叶宜出飞白,不要画得太具体,留些“意到笔不到”之处。待墨色全干后,用稍淡一些的水墨染地,烘托雪意。

竹子的画法

竹笋的画法

画竹的佳作很多,画竹笋的作品相对较少,常常出现在蔬菜、小品画作当中。而细心观察竹笋的生长,也会别有迷人之处。画竹笋与画竹从造型和笔墨运行上完全不同。要多进行观察写生,方能画出生动的作品。

竹子的画法

双钩竹画法

画双钩竹要有写生白描的基础,然意笔双钩又不同于工笔白描,在用笔用墨上要注意虚实、浓淡等微妙变化,画出挺拔劲秀的感觉。竹叶交叉要顺势得体。

竹子的画法

竹子构图—长幅与扇面构图

“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在构图虚实关系的处理上,虚实相生的画面,尽可能地给人留下联想的余地。我认为,在画面的虚实处理上,万万不可平均对待,“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深奥之处,应是每一个画家需要认真体悟的。

竹子的画法

圆扇的构图要在变化中求和谐

竹子的画法

中国绘画如同中国的诗词一般,讲究“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等,要求每一笔、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点都要表现出丰富的内涵。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虽简单,又不失严谨。构成画面的成分中,点中有面、面中有点;线中有点、点又融于线。

竹子构图—横幅构图

横幅构图要讲究画面布局的开与合、争与“让”的关系,不能平均对待。画面的主题位置要实,次要位置就要虚。扇面的构图注意画面的留白,留白既要得体,又要自然。

中国绘画讲究“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这就是说,落笔一定要磊落,收拾时一定要尊重理性,不要“轻举妄动”,局部不要破坏整体。画时不仅仅要注意画面物象之间顾盼照应,还需注意题款和印章的位置,因为这也是画面整个布局的一部分。有些画适合长题,有些画适合短题,题款的字体选择等,都应该契合画面的动静、浓淡关系。例如:画面动一些,题款相对静一些,画面碎一些,题款相对就得整一些,反之亦然。此外,盖图章也是丰富画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印的多少,应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安排,从全局来考虑。

竹子的画法

竹子的画法

竹子构图—方幅构图

构图常讲“无法而法”。“无法而法”的境界是画面传达出来的一种气息,使画面的构图气脉贯通,融为一体。大与小、前与后、浓与淡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画面的主体,同时也起到了均衡的作用。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的“平中见奇”,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奇崛”的“漫不经心”之举,要求画家有着全面的修养。在我看来“平与奇”离不开松快和洒脱,而松快则是在运笔时要“顺气”、“顺势”。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松而不散,气韵生动。

竹子的画法

墨竹画法步骤图

竹子的画法

1、以逆锋行笔画竹秆,注意笔势及墨色的变化

竹子的画法

2、画侧枝应注意笔势的变化及用笔虚实变化,用笔要松而不散

竹子的画法

3、画竹叶时用笔要虚实相生,注意竹叶与竹枝的呼应关系

竹子的画法

4、点苔,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喧宾夺主

竹子的画法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