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招鬼的花(十种招鬼的花附图)


前段时间,微博网友 @战斗在法国外籍军团总结了一份指南,教网友怎样去辨别一个摊位卖的是不是传统的煎饼馃子:

1.卖煎饼馃子以外的其他食物,邪教!

2.面皮不是绿豆面的,邪教!

3.摊面不会转手腕的,邪教!

4.鸡蛋不让自带的,邪教!

5.放香菜的,邪教!

6.管果篦儿叫薄脆的,邪教!

7.管馃子叫油条的,邪教!

8.果篦儿炸完是偏白色的,邪教!

9.放馃子时从中间切开的,邪教!

10.夹火腿的,邪教!

11.放生菜的,邪教!

12.放土豆丝的,邪教!

13.夹鸡柳的,邪教!

14.放人工蟹肉棒的,邪教!

15.放孜然的,邪教!

16.面酱特咸的,邪教!

17.放番茄酱的,邪教!

18.放虾皮的,邪教!

19.不给分切的,邪教!

20.放辽参的肯定是邪教!因为天津娃能为了二两醋去借钱买海鲜,也不会为了吃煎饼馃子寻么哪弄根辽参切!

不过,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不是什么样的煎饼馃子才是正宗的,我们来聊聊,煎饼馃子的起源与发展。

不止历史悠久,功用还很多样

煎饼馃子作为煎饼的一种衍生,那我们肯定先要来说说——煎饼。

煎饼的制作工具,大家肯定都见过,但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叫什么。

这种上边是一个圆形的平面,下边有三足或四足的器具,叫做“鏊”,是一种专门用来制作饼类食物的烹饪工具。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便已经出现了陶土鏊。

有鏊就有煎饼。所以据此我们可以猜测,煎饼最晚在5000多年前,或许就已经存在了。不过样子是不是像我们现在吃的一样,就无从得知了。

有意思的是,在许多古代典籍的记载中,煎饼除了吃,还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的功用。

薰天

南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述:

“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

而相似的描述,在元代脱脱等所著的《辽史·礼志六》中也有记载:

“人日,凡正月之日,一鸡、二狗、三豕、四羊、五马、六牛,七日为人。其占,晴为祥,阴为灾。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

这大致是说,北方人在人日(正月初七)这天,有在庭院中做煎饼吃的习俗,叫做“薰天”。但这一习俗具体是指什么,用意为何,就不得而知了。

熏虫

明代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提到:

“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妆。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曰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10种招鬼的花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也记载:

“二月引龙,熏百虫: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用煎饼熏虫,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有效果。

填地造房

what?煎饼还能盖房子?!

宋代孙光宪撰写的《北梦琐言》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唐代时,长安有个人用很少的钱买到了一块洼地。要想在这块地上盖房子,那肯定就要先把它填平。于是,这个人就在这块地上放了很多纸标,然后请人在边上摊煎饼。他告诉小朋友们可以往洼地里扔砖瓦,如果扔到了地里的纸标,就可以得到一块煎饼。小朋友们听了肯定很高兴呀,纷纷拿起砖往坑里扔,没过多久,这个洼地就被填平了。

10种招鬼的花

补天

东晋王嘉《拾遗记》中有这样的记述:

“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正月二十这天是“天穿日”,相传是女娲补天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用红丝线将煎饼系好后放置在屋顶上,称作“补天漏”。

随后,煎饼“补天”的习俗便流传了下去。不过,各地这一习俗的日期可能有所不同。

北宋李觏还为此作了一首题为《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的诗:

娲皇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

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招鬼

上文提到的《北梦琐言》中还描写了这样的故事:

夜作煎饼,多招鬼神。有儒生出通衢,有云:昨夜崇福院僧作煎饼、肉羹,被我番其鼎器,其肉羹和灰埋花栏中。又一鬼于人家不得煎饼,推其小婢落火。复一鬼至,云:"我能医火烧疮,尔但与我煎饼。"因教之。有姬夜作煎饼,窗中忽露一青手,遗饼而没。

得不到煎饼就把人家的婢女推到火里;

想要学会治疗烧伤的方法就要用煎饼来换……

为了吃上煎饼,“小鬼”们也是费尽了心机啊……

煎饼裹着

如今,一提到煎饼馃子,大家自然都会想到天津。

10种招鬼的花

但这道天津的著名小吃,其实与山东煎饼有着很深的渊源。

这里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开始讲故事的分割线▼

相传在清朝末年,有一位擅长使刀的山东人,绰号老刀。

老刀本来是个做小本买卖的生意人,但某天被奸人所害,不得已背井离乡,走上了逃亡之路。

有一天,在老刀饥饿难耐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手里拿了一个形似馒头的食物,但其上有八个褶。老刀问此人这个食物叫什么,答曰:“包子”。

老刀由此便受到了启发,将大刀烧热,然后将面汤倒在刀面上,便做出了一张煎饼。老刀又想到了煎饼卷大葱,便将在路上捡到的两根“炸秦桧”(就是馃子,大部分地区叫油条)卷到了煎饼里。

吃完后,老刀开始回味,如果把酱刷在饼上,味道应该会更好。

那该管这种食物叫什么呢?老刀想了想:“煎饼……裹着……”

最后,这种食物就得名,煎饼裹着。

后来,老刀定居天津,由于口音上的变化,“煎饼裹着”就变成了“煎饼馃子”。

(完)

这则传说的原始出处小编并没有找到,其真实性也尚不可考。

但目前最普遍的一种说法,天津的煎饼馃子,确实是由山东煎饼衍生而来。

10种招鬼的花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