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图片大全(图画山水画)


[摘要]桂林山水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然而当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又对桂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绘画艺术语言,展现出桂林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意蕴,提升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创作出高品质的桂林山水画,成为当代桂林山水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以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基础,倡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调,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桂林山水画;品质提升;以人观画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73-02

2000多年来,桂林山水以其独有的意韵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驻足流连于此,造就了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自公元400年后南朝宋颜延之开始,历代文人纷纷到此游览名山佳水,留下诸多称颂桂林的诗文墨迹。明代俞安期泛舟漓江上,留下“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的佳句。桂岭晴岚、�洲烟雨、尧山冬雪……桂林处处皆胜景,可叹“无从学得王维手,画取千峰万壑归”。①

悠久的历史、如画的风景为桂林山水画构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就出生在桂林。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知指引过多少后代画家。徐悲鸿、叶浅予、张安治、关山月等名家都曾流连于桂林山水间,创作了许多具有很高艺术品位的传世山水画,重现了博大沉雄的精神气魄,重构了中国画的出世、入世精神,以精神与情感的超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徐悲鸿《漓江春雨》、李可染《漓江图卷》都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

桂林山水画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承载、渗透着几千年积淀的文化内涵,用中国传统绘画水墨交融的形式表现桂林山水的意韵,突破形式而追求生命内蕴,体验生命精神,将自然山水的实际形态依据主观精神世界的审美去创造,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与人文情愫的有机结合。

山水画图片大全

桂林奇特的自然环境、秀美的山水、丰富的人文资源造就了一批个性鲜明、出类拔萃的画家,描绘出具有一方区域特色的山水画。他们的作品在选材、布局、审美意向与表现手法方面日趋成熟,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画风,使桂林山水画取得了一定成绩和影响。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语境使中国画的发展无可选择地融入在国际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中。各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因素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碰撞、冲突、交流,使山水画有了中或西、传统或现代、人文或科学这样一些新的参照框架,呈现出艺术的自由和中国画的多样趋势。一些画家没有摆脱程式化的束缚,一味追求风格、个性,使桂林山水画作并没有表现出桂林山水所独具的艺术内涵,作品千篇一律且格调不高,逐渐丧失了山水画形而上的精神价值,成为诸多现实主义绘画题材中的一种。

以对景写生为基础,写生化、生活化的作品是桂林山水画表现的主要形式,在构图、造型、笔法、技巧、意境等方面都与其他中国画有着很大差异。桂林山水画目的在于生动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旖旎的自然风光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用当代多元化背景下的观点、形式和审美取向来表现桂林山水的自然情韵和文化内涵,提高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让“百年漓江一幅画”的情形不再延续,在对现代精神、价值的反复探索中,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赢得民族文化认同,使山水画蕴藉着民族文化的光泽,是当代艺术家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套用黑格尔的话说‘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感性显现’。”②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大风格”的中国画应保持自身的文化精髓和对文化的独特阐释和判断标准。中国古典艺术受老庄哲学影响,认识角度、审美视野追求“妙”,具有独特的宇宙观点和生命情调,它不局限于单个物象形象的逼真。如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画“远”,以“远”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从有限的时间、空间到无限的时间、空间突破有限对象,进入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和谐统一。“人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确立了中国画的主、客观统一的美学意识,并成为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魂魄之所在。”③王维于《袁安卧雪图》中写“雪中芭蕉”,这个颇受争议的表现手法却产生了独特的超现实美感。以芭蕉身冷性热象征袁安卧雪的身冷心热。王维画能“得之于象外”,也就是突破了形似,而得到了常理。读画先读人,“可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孔子《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摆在之后,既是对前三者的补足,又是对前三者的完成,使人格具有一种实现了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感。

谢赫撰《古画品录》把对绘画的品评按照当时对人的评论标准分成了“三品九等”;�孟�将画作定格分为“神品、能品”;黄休复的“四格”、朱景玄的“三品”,均把对人的品评标准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对人的要求、对人的文化性、社会性和人的本性做出了规范化的定义。“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故凡记载所传,其卓乎昭著者,代惟数人,�于几千百人中始得此数人耳。苟非品格之超群,何能独传于后耶?”④“文徵老自题其米山曰;论人品不高,用墨无法。”⑤对中国画品评的界定,涵盖了画家的人品、画品,学识及修养,中国画的笔墨应内修、外练以养成,中国画以“品”的方式审视表达的形态和形式。

中国画是言志、抒情、达意的综合艺术,注重文化内涵。这是中国画家在追求笔墨的挥洒中追求的人格完善的结果,是一种文化观念精神意蕴的阐发。“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以人格的修养、精神的解放为技巧的根本,有无这种根本,即是士画与匠画的大分水岭之所在。”⑥桂林山水画的发展应将其表现形式超越单纯笔墨的技巧而赋予一种精神符号和审美趣味。以立足于提升作者本身的内涵、修养为基础,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把传统绘画艺术和现代广西时代精神及自然风光、现代人文景观融合作为桂林山水画的时代特征,力求表现桂林山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使桂林山水画得以延续独特文化认同的精神内涵。

21世纪各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发展,桂林山水画不应是另一种简单形态的从众与模仿。艺术家们对这点应有清醒的理性认识,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主张,树立艺术品牌;从山水人文的特点、美术发展的现状出发,精心锤炼绘画艺术语言,推出继承传统文化底蕴,保存鲜明的当代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新佳作;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文化影响,使桂林山水画真正锲入到深层的精神内涵,而不仅限于浅层的对景形模。“所以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⑦山水画艺术带来的应是“阳春白雪”,是精神的超脱,不应成为政治的摆设、时尚的附庸。

当代桂林山水画的发展应因循艺术发展形态,倡导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和绘画评判标准,树立注重内在精神和社会文化共识的审美情态,提升本土文化的品质感。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立足于以提高画家自身的学识、修养为基础,以益于启迪心志、陶冶性情为绘画创作的格调取向造就时代佳作。“以人观画”赋予桂林山水画高度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内涵,打造山水文化这一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文化艺术品牌,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注释]

山水画图片大全

①宋•李纲:《阳朔山水奇绝》。

②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39页。

③刘曦林:《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文艺评论》,2008年第1期。

④清•沈总�:《芥舟学画编•立格》,摘自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 902 页。

⑤明•李日华:《竹(口厌)论画》,摘自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 页。

⑥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162页。

⑦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 [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英•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朱光潜.朱光潜谈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