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读后感百年孤独英文)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字

终于读完了这本写尽了孤独的小说。第一次开始读这本书,本以为我也会像很多人一样因为那些重复的人名而难以理清头绪,但是坚持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知道可以读完它了。

读完最大的内心感受是:百年的历史似乎就在这一瞬间转瞬即逝,何塞家族的成员们最终都在孤独中默默死去,直至被人遗忘。这也将会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结局。孤独是伴随着身体的衰老渐渐被越来越明显的感知到的,随着行动能力的退化,与环境能产生的联系越来越少,人将会回归到内心世界,此后陪伴你的将只剩下回忆,因而老人都是活在过去里的。陷入孤独的人不免要陷入无尽的回忆中去,作为一个步入中年的人来说,常常沉浸在回忆中是一件危险的事。不管回忆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喜悦、满足,更不用提那些被铭记的更加清晰的悲伤,都只能证明此刻的你无法面对眼前的绝望和孤独。如同马尔克斯在书中说的: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宿命。对于这样的宿命,以我目前有限的人生经历来理解似乎还是不够的。孤独于我而言只能是暂时性的,并且会有意识地保持这种暂时性。我称之为暂时性清醒。在现代社会里,长时间的孤独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都是难以承受的,在无限的时间里马尔克斯的孤独也只写百年,如同在无限的时间里有限的生命才有活着的意义。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1000字

对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本《百年孤独》,我一直以为会是一部大部头,但是看完了之后发现这本书的节奏其实非常地快,马不停蹄的,就已经将一个家族百年间好几代人的故事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有人说这部作品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我也觉察了个一二。

首先从整个小说的结构上来说,《百年孤独》借由羊皮卷的密文详细地记录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从建立到衰败的整个过程,这与《红楼梦》里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录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两部作品在叙述的顺序在颠倒了一下,但是我们不妨也可以将其再颠倒回来,那么《百年孤独》的开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子写道:多年以后,一位吉普赛人路过马孔多时,无意间发现了几卷掩藏于破壁残垣下的羊皮卷,他轻轻的拾起来,上面的各种文字依然字迹清晰,他一卷接一卷地读下去,一个庞大的布恩迪亚家族的兴亡史展现在了眼前。他将故事抄录并传之与世,告知世人多年以前在这个叫马孔多的地方,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百年孤独读后感

第二点是两部作品里都传达出宿命论的意味。《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的所见所闻,便是整个家族里所有人(女子)的命运归宿,只是贾宝玉也像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成员一样,一开始都没有参透其中的奥秘。《百年孤独》里吉卜赛人梅尔吉亚德斯所留下的羊皮卷就像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所看到的那些命运的谶语。家族的密码早已写就,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一切便都按着早已安排好剧本的进行上演。而这直到了最后一刻,家族败落得只剩下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一个人的时候,命运的安排者才将这一切冷酷的现实抛在他的面前。

这两部作品肯定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部都是描写家族的兴衰史,都是写尽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百年孤独》我也只看了第一遍,《红楼梦》虽然了解的会要多一些,但远远不够。不过这两部都是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我在看《百年孤独》的时候,越是到后面越是感到孤寂,感到命运的悲凉。小说里描写的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晚年的孤独,死亡时的画面,都不由的引起人的深切同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曾热衷于发动战争,不停地在小作坊里反复制作融化小金鱼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死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他像只小鸡一样把头缩在双肩里,额头抵上树干便一动不动了。家里人毫无察觉,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去后院倒垃圾,忽然发现秃鹫正纷纷从天而降。上校的一生,追溯起来,我发现并没有值得的事情,他的战争,他的小金鱼,他的那些儿子们,都好像不过是为了消耗其一生漫长的时间。没有人真正了解过他,就好像他不了解别人也不关心这个家族的命运。

要说这个家族里最勤勉的人,无疑是乌尔苏拉。她的一生可真是全部都贡献给了这个家族,为这个家族的存续操劳了一辈子,甚至到了她失明的时候都还在为这个家族考虑。“我不行了,”她对奥雷里亚诺说,“我这把老骨头管不了这么大一个家了。”看到这里,这个家族唯一的支柱倒了,往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让这个家族兴荣起来。乌尔苏拉是让人敬佩的,我可以说也是最让人同情的,她的离开也是一种最大的解脱,从此再不必操劳,再没有家族后辈将其当成玩具来玩耍,再不必忍受阴暗,蚂蚁,水蛭的侵蚀。

《红楼梦》里有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在看《百年孤独》的时候也想到了这句。或许人生本来就是亦幻亦真,所以也会有人说不必在意《百年孤独》里所描写的许许多多的奇幻事件,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人生命题的思考,我们何去何从,是否也有类似的宿命早已将我们的一生下了定本。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不知不觉已经是今年的最后一天,刚好昨天看完这本大作,作为今年的收尾书吧。

这本书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于1967年写就的作品,助力他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他成为了哥伦比亚历史上的第一个伟人。

然而当初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连一次性寄出书稿的邮费都拿不出来,于是只好分做两次寄。从此以后,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写作风格后来影响了很多作家,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余华的[活着]。有趣的是那时候他们看的都是‘‘盗版‘‘的书,虽然翻译也挺好。马尔克斯对他在中国流行了十多年的盗版书感到生气,就说只要他活着,‘‘百年孤独‘‘永远不会在中国出版,不过在南海出版一再保证这本书的质量和打击盗版之后,马尔克斯才心软了,于是现在我们得以看到他的所有的作品。我刚好买下的是2011年的第一版。

在这部作品中,马尔克斯虚构创造了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从建立到百年后的灭亡,把拉美大陆鲜血淋淋的历史浓缩进了这部小说之中,拓荒者何塞阿尔卡蒂奥翻山越岭寻找伟大的发明。和乌尔苏拉结婚后这个家族贯穿了这个小镇的历史。如吉普赛人把文明带入了这个偏僻之地;外国垄断资本家入侵这个盛产香蕉的镇子,剥削了种植户;本国的独裁政权勾结帝国主义屠杀了大量工人,他们的尸体装满了整整一个本来应该装满香蕉的火车。其中乌尔苏拉这个家族里的男人无一例外的卷入了一个‘‘死循环‘‘,就是不断发动起义带领群众进行流血革命斗争,但发动的32次起义全都以失败告终。他们家的女人也很奇幻,其中一位好像叫梅迪赛斯,从小到大一直在家中裸奔,她不明白为什么要穿衣服,乌尔苏拉只要有人来都会把她藏起来。更奇特的是梅迪赛斯身上竟然会发出一种吸引男人的气味,而且追求她的男人都会很惨。一次她在洗澡,就引来了男人观看,然后墙倒塌把他们压死了。直到有天乌尔苏拉晒毯子的时候,发现梅迪赛斯莫名其妙升天了。

他们家族的最后一个男人奥雷里亚诺,他和阿玛兰妲相爱,两人不知不觉重新过上了原始人亚当夏娃般的孤立生活,生下了这个家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出自于爱情的结晶。然而这男孩长着猪尾巴,而且她因为难产死了。第二天早上,这个婴儿莫名其妙消失,他以为这是错觉,以为阿玛兰妲会回来。

奥雷里亚诺悲痛之中开始钻研家族一个公认的疯子留下的羊皮卷,上面大堆密码符号被他破解了。上面写满了这个家族的历史和未来,原来他娶的是自己的亲姑姑。最后提要在尘世时空中完美呈现:他们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吞噬。

没多久这个小镇真的被飓风和蚂蚁摧毁了。文中最后一句话是‘‘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这也是否定之否定,象征着新的,团结的,朝气蓬勃的拉丁美洲必将出现。

百年孤独读后感800字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百年孤独读后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个家族为什么是孤独的,想来想去貌似也找不到答案,或许是因为代沟,或许是与世隔绝,还是作者根本就不想说原因,只是表达一种状态?都像,又貌似都不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希望大家在读过这本书后,可以讨论讨论。

在读《百年孤独》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容易入书的人,但读罢《百年孤独》,书里面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何塞阿尔卡蒂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里亚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里亚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尔苏拉老妈妈。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黛斯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丽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尔卡蒂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让它陪伴你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经常与孤独为伴,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

我相信,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崔凯旋)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百年孤独读后感

这是一个延续百余年,历经七代人的家族故事,这个家族绵延的血脉中铭刻着醒目的孤独。

家族始祖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伊瓜兰是两个交好百年的家族后裔,背负着近亲生育出畸形婴儿的恐惧离开故乡,创立了遗世独立的小镇马孔多。家族中反复出现的两个名字,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分别代表着家族的两种性格:叫阿尔卡蒂奥的都冲动暴烈,带有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往往长成身形高大巨汉;叫奥雷里亚诺都冷静孤僻,具有神秘主义的洞察力,通常瘦削精干。家族里的男性在狂热和孤僻中如钟摆往复,作为家族与时代的铰链而卷入了整个大陆的拓荒、政治变革和资本主义冲击,却缺乏洞察家族命运与更为宏大叙事的隐秘联系,不是盲目于一时的权力,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就是因为恐惧而在家中无为避世。每代兄弟都会与同一个女性发生关系,而每代独子都会做出乱伦的尝试。家族的女性则坚韧地扛起生活的重担,在“净出疯子的家里”维系着生活的正常运转。她们的付出良多,收到的回报甚少,情感热烈而直白,却因为不被理解的恐惧和怨恨而被幸福拒之门外。

家族的故事有三个重要的见证者,分别是庇拉尔·特尔内拉、乌尔苏拉·伊瓜兰和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庇拉尔·特尔内拉代表生育和未来,她为第一代的兄弟分别生下一个短命的儿子,为子孙们激烈的热情找到释放的归宿,她和她的纸牌都曾能为家族的命运做出指示,但无法剔除他们血脉里悲剧的基因。当她和她快乐的伊甸园一同沉寂,整个家族再也没有未来。乌尔苏拉·伊瓜兰是大部分故事的亲历者,因而也代表着当下,她的勤劳和勇气支撑起了整个家族,抚育了四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当衰老夺去了她的视力,却给了她洞察家族的敏锐,她对轮回的名字和悲剧了然于心,却无力挽救深爱的家人。她的死亡如同本杰明·巴顿一般,伴随着肉体的缩小和精神的混沌,象征着家族衰微的当下。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代表着智慧和过去,他启迪了家族始祖,解救了陷入失眠症的小镇,终老于家族的照拂,并留下了神秘的羊皮卷书。每一代都有人短暂或长久地沉醉于破解他的手书,却不知道这是家族无可避免的悲剧预言。他的幽灵戴着如同鸦翼般的礼帽,与每一代奥雷里亚诺交谈,直到书的结尾,强大的宿命如风抹去了这个家族,让他们承受百年的孤独永远灭失于轮回,让一个神话般的生物终结这悲伤的家族。一切都已被写下,所以一切都已是过去。

书中的故事奇美,带着拉美风格的怪异,乘风而去的美人儿蕾梅黛丝,疯狂繁殖的牲畜,脸色蜡黄的男人和始终围绕他的黄蝴蝶,下了四年是一个月零两天的雨和期间吃绸缎维生的母骡子,这些怪异在这本书中却具有某种合理性,同时作为注脚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这大概就是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了。(顾莹茁)

百年孤独读后感2000字

我认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具有非常多的涵义。孤独包括

一、行为上的幼稚

所有的蕾梅黛丝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特点。这一点可能与第一代蕾梅黛丝——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妻子有关,两人结婚时蕾梅黛丝只有九岁,被毒死时也只有十六岁。说到蕾梅黛丝我认为体现在这一类人身上的孤独还包括容貌上的孤独。要说起《百年孤独》中谁最美,那无疑是美人儿蕾梅黛丝——第二代蕾梅黛丝,她的容貌可是被我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吹上了天,显得与马孔多这个小地方格格不入,她的特殊气味可以唤来死神,注定她一辈子孤独的命运。也证实了作者文中留下的那句“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她的心灵不会受到任何的污染”。

百年孤独读后感

二、行为与思想上的冲动与矛盾

说到冲动这一特点,不用多说布恩迪亚家族的全部男性与小部分女性都具有这一特点,有时他们做出的决定令人无法理解甚至自相矛盾。这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和他的妹妹阿玛兰妲了。上校思想与行为上的火热在他的青年时期简直表现得淋漓尽致。发动多次起义,多次遭人暗杀大难不死,甚至连死神都嫌弃他,自杀时子弹穿过身体且刚好与所有要害部位擦肩而过。这就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但他发动那么多场战争却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

战争是由于两党之争,即保守党与自由党,而上校属于后者,想要推翻神学的束缚和君主的独裁,建立民主共和国,但小说讽刺的是既使共和国建立,人们都思想并未改变,自由党只不过是换了个时间去做弥撒——一种神学仪式。这是体现在他这类人身上的一处矛盾。另一处便是上校的初衷。多次的战争使上校陷入了麻木不仁的状态,后期上校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他超过三米,家人也不例外。他成为了一个专制残暴的将领,成为了一个他自己最讨厌的人。上校人生的中间阶段是狂热的冲动的,但前期阶段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好小子。这都归功于他的爸爸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天下午带他去看冰块。后期阶段,上校逐渐看开了,忘却了战争,与其说忘却,倒不如说是不愿想起,潜心于制造他的小金鱼,日复一日,做好二十五只后再全部融化掉重新做,除了到后院大小便外不在外出,直到死前只想最后发动一次战争。

再说说上校的妹妹阿妈兰妲。要说矛盾与冲突的话,上校还真是比不过她。阿玛兰妲一生爱过两个人,没有出嫁。年轻的时候,她爱上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这个人爱上了丽贝卡,于是阿玛兰妲发誓要阻止他们的婚姻,迫不得已的话将会毒死一个人,但这个人并不是他们三者其中之一,而是蕾梅黛丝。之后成为水手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归来,与丽贝卡相爱之后两人都被逐出家门,克雷斯皮就爱上了阿玛兰妲。第一个矛盾就在这里上演了。两人彼此非常相爱,但阿玛兰妲跟中邪了一般就是死也不嫁。这也许就是她的孤独特质。出于对蕾梅黛丝的愧疚,与丽贝卡之间的斗争与怨恨,于是她就将自己的手毁了,伸入火堆之中,从此一直裹着纱布,到死也没脱下。

一段爱情一处矛盾,第二处便是她的第二段爱情了。这次她的情人是上校的战友——马尔克斯上校。此人非同一般,也是行文的一位关键人物,况且他的名字里还有一个“马尔克斯”。果不其然,后文还出现了一个“加西亚上尉”,两人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就不多说了,话题切入阿玛兰妲的第二段爱情。悲剧重演,两段爱情的结局都一样,但这次的矛盾是由于对爱情的惧怕以及上一段爱情留下的后遗症。又爱又恨又想得到又害怕失去,矛盾中凸显孤独,孤独中凸显矛盾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三、奇特的隔阂与心灵上的孤独

首先说到隔阂都会想起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又或是人与人之间的代沟之类的,但殊不知两个地点也存在着“隔阂”。那就是吉普赛人的居住地与马孔多。即便是魔幻小说也不一定显得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比如书中提到的灯泡、火车、银版照相术、梅尔吉亚德斯的化学知识以及冰块这些在现实生活看似常识的东西在马孔多则被视为“宝贝”“最伟大的发明”等等,这体现了处于同一时代却被世界完全孤立的马孔多的孤独特质。

再看看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果是这一特质的话,就不得不谈也只能谈布恩迪亚家族元老级的三位人物,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和梅尔吉亚德斯。这三个人最后的人生阶段几乎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被人遗忘”。这里说遗忘倒也不是很恰当,可以说是一种隔阂,是由于融入不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一个大家庭而造成的。说快也不快乌尔苏拉是三人中在世年龄最大的,大概有一百一十多岁,但这整整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布恩迪亚家族由衰到盛再到衰的演绎中就犹如一场闹剧,一晃便过去了上百年,使人不禁感到背后一凉。本书中有一种病症叫做失眠症,得了之后不是光失眠那么简单,还会忘却许多的东西。但我认为这三位与后人的隔阂却比失眠症更加恐怖,原因就是得了失眠症后忘记了的东西可以写在纸上对号入座,但这种隔阂却是他们在后人的心中永远地褪去,我想这与死去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吧。果然,他们最后都是在将近死亡的那一天才被想起。无比孤独。

以上是对孤独一词的一小部分理解与些许的感触。(周明伦)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