蔹怎么读(读蔹啥)


《诗经》中的“哀思草”——乌蔹莓,真是不读诗经,不知草木情啊!

今日谷雨,说一下荒野里的蔓草——乌蔹莓。

乌蔹莓,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多生长于山谷林中或乡野路旁,在生活中常见。可谁曾想古时候的它曾写进这么一个悲伤的故事里……

蔹怎么读

在《诗经·唐风·葛生》一诗中写道:生者面对遮满乌蔹莓的坟茔,痛哀泉下之人与荒草为伴的孤独,哭诉自己夏日冬夜的凄苦,呼喊着“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这场景让乌蔹莓都带有了凄伤的色彩。

古人就是含蓄,他们不说爱,不说恨,也不说思念和忧伤,只是一个劲地说植物,比如《诗经·唐风·葛生》,这是诗经里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全文摘录于下: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蔹怎么读

唐风,是古之唐地的歌谣,唐地位于今山西南部翼城、襄汾、侯马、曲沃、闻喜一带。对于诗中“蔹”的解释,《说文》认为是白蔹,三国吴人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描述蔹的果实黑如野葡萄,明人毛晋结合宋代的《本草图经》进一步推断“蔹”就是乌蔹莓。

诗的前两章均以葛、蔹起兴。“葛”是豆科植物粗壮藤本,与“蔹”一样,都是野生蔓草。“楚”的本意是一种灌木。藤本植物多依乔木而生,《诗经》中多以此起兴,例如《小雅·頍弁》“茑与女罗,施与松柏”,用法与本诗相同。

蔹怎么读

《毛诗序》说这首诗“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晋献公于庄十八年立,僖九年卒,在位期间曾多次征伐他国、攻城略地。《葛生》中妇人的丈夫可能就参加了其中的一场战役,虽然最后战争都胜利了,但征人却不见归来,她每次出门盼望,看见原野上葛蒙于楚,蔹蔓于野,两种野草,尚且有所依托,反观自身,则形影相吊、孤苦无依,所思之人从军在外、生死未卜。而每当“岁时祭祀,展现丈夫枕衾,物尚灿烂,更添几分思念。

夏日、冬夜,独居忧思之人,尤为不堪。以为此生再难复见,惟愿百年之后夫妇共眠一穴。

“夏之日,冬之夜”,看似平谈无奇,实则是动人的表达。为何不是夏之夜,冬之日?因为在北半球,夏季昼长于夜,冬季夜长于昼,“夏之日,冬之夜”皆指一日时间之漫长。只能默默等待的人,对时间最为敏感,时间之长,方显思念之苦、之深。

蔹怎么读

末章“冬之夜,夏之日”,与“夏之日,冬之夜”构成一个轮回,将时间的维度,从日复一日,推至年复一年。我们仿佛听见妇人数着日子,看见她一次次走出门外,听见马蹄,便紧张地以为是征人的脚步。这个愿望落空了多少次?也许最后也没能实现。

其实这首诗歌与前面写的狗尾巴草有些相同的手法,都是看见眼前那昔日的植物,兴起思念之苦。真是不读诗经,不知草木情啊!

然而,这些写诗的人不复存在了,可是诗和植物仍然流传、生长。其实我们身边许许多多这样平常的植物在诗歌里都有看到,遥想它们曾生长在那个年代,并且被古人写来寄托情感,我们就是隔着时空也仿佛能想象那份心境和场景。由此,便对身边这些诗歌里的植物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和感怀。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