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侠彼得潘(彼得潘小飞侠读后感)


小飞侠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和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创造出来的童话形象,他是一个又聪明,又淘气的小男孩,会飞,而且永远长不大。

小飞侠彼得潘

彼得·潘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一个多世纪,人们喜欢彼得·潘,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启发了巴利的灵感,创造出了这个经典形象。

小飞侠彼得潘

詹姆斯·马修·巴利

彼得·潘故事的背后,有五个男孩,他们是五兄弟,姓勒韦林-戴维斯,名字分别是乔治,杰克,彼得,迈克尔和尼科。

小飞侠彼得潘

五兄弟和父亲在一起

1897年,詹姆斯·马修·巴利在伦敦肯辛顿花园散步时,偶然认识了5岁的乔治,4岁的杰克和他们尚在襁褓里的小弟弟彼得。巴利很喜欢这几个小男孩,他与男孩们的父亲亚瑟和母亲西尔维娅成为了朋友,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经常在一起度假。

小飞侠彼得潘

孩子们也喜欢听吉姆叔叔(吉姆是詹姆斯的昵称)讲故事,这些故事后来都成为了彼得·潘故事的素材。巴利从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多关于彼得·潘的灵感,乔治和迈克尔与他的关系最好,也给了他最多的灵感。

1907年,亚瑟不幸死于骨癌。巴利担负起了照顾戴维斯一家的责任,不但为西尔维娅和孩子们提供经济支持,还成为了男孩们的监护人。三年后,西尔维娅也因癌症去世,巴利承担起照顾孩子们的全部责任。

小飞侠彼得潘

五兄弟的父亲亚瑟·勒韦林-戴维斯

小飞侠彼得潘

五兄弟的母亲西尔维娅·勒韦林-戴维斯

巴利非常富有,他为男孩们提供了住房,教育和财政上的支持,一直到他们能够独立。

然而,勒韦林-戴维斯家的悲剧仍在继续,乔治和迈克尔都像彼得·潘一样,永远也无法变老。

小飞侠彼得潘

乔治

乔治是早期版本《彼得·潘》灵感的重要来源,那时候他10岁。在巴利的资助下,乔治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三一学院,加入了大学戏剧协会的业余戏剧俱乐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自愿担任英国陆军军官,为国王的皇家步枪队服务。1915年3月,在一次行动中,他头部中弹,死时年仅21岁。

杰克

杰克和巴利的关系不如其他兄弟亲近,他是五兄弟中唯一没有接受伊顿教育的,就读于皇家海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皇家海军服役。

1959年,杰克死于肺病,享年65岁。

彼得

因为名字的关系,彼得·勒韦林-戴维斯被人们认定为“真正的彼得·潘”,不论走到哪里都被称为彼得·潘,他很讨厌这一点。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和彼得·潘有关系,彼得花费精力整理了勒韦林-戴维斯家以前的信件,把巴利和迈克尔之间的很多书信都毁掉了。

小飞侠彼得潘

在军队服役几年以后,彼得成为了一个图书出版商。1926年,他用巴利的资金成立了彼得·戴维斯有限公司。

巴利去世后不久,彼得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他的三个儿子从他妻子那里遗传了亨廷顿舞蹈症,彼得本人和家人的健康问题都对他的情绪造成了影响。

1960年4月5日,63岁的彼得卧轨自杀。他的新闻登上了报纸头条,标题是“彼得·潘的死亡飞跃”和“从未长大的男孩死了”。他的名字仍旧和彼得·潘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95年1月,彼得的一个儿子鲁思文告诉媒体说:

“我的父亲并不真正喜欢巴利。他对自己没有钱而必须接受巴利经济支持这个事实感到愤恨。可是,当巴利的遗嘱中没有他的名字时,他又感到非常生气和极度失望。这种愤怒跟了他一辈子。他开始酗酒,死的时候,几乎一无所有。我认为导致他自杀的最后一件事是他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醉,他的生活已经毁了。”

迈克尔

乔治的死让迈克尔和巴利的关系更加密切。迈克尔是巴利最喜欢的孩子,个性敏感又感情丰富,对彼得·潘的创作影响最大。

小飞侠彼得潘

迈克尔·勒韦林-戴维斯

1921年,20岁的迈克尔就读于牛津大学。5月19日,迈克尔与同学鲁珀特·巴克斯顿一起溺水身亡。

迈克尔不会游泳,他的死亡被裁定为事故。但熟悉迈克尔和鲁珀特关系的人都认为他们是协议自杀,二人很可能是恋人关系,为情所困。(协议自杀在英国是杀人罪,指为了实施自杀协议而实施的杀人,协议自杀幸存的一方要负刑事责任。)

一位关键目击者证实,在迅速下降之前,迈克尔和鲁珀特的头“亲密地靠近”,两人看起来好像“没有挣扎” 。

同年12月,巴利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现在整个世界都不同了。迈克尔几乎是我的世界,他的死在某种程度上也杀了我。”

小飞侠彼得潘

迈克尔·勒韦林-戴维斯

尼科

五兄弟中最小的尼科,对彼得·潘的故事没有太多影响力。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加入了彼得的出版公司。几十年后,他对一个电影导演讲述了巴利与勒韦林-戴维斯家的故事。

尼科于1980年去世,享年77岁。

后记

巴利于1937年6月19日因肺炎去世,享年77岁。他把彼得·潘的版权留给了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这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一家可以为患有罕见,复杂或多种疾病的儿童进行诊治的医院,许多患儿都从巴利的遗产中受益。

小飞侠彼得潘

詹姆斯·马修·巴利

20世纪初《彼得·潘》系列作品出现的时候,恰逢社会上对童年文化十分痴迷,所以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当时上层和中产阶级的人们偏执地认为,男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软弱”,失去了阳刚之气。一些作家出版了鼓励男孩子保留“野性”的书籍。《彼得·潘》则委婉地对“野性”说法进行了反对,试图说明成年人的阳刚之气并不是童年“野性”的自然发展结果,童年里最宝贵的是童心,一颗至纯至善的真心。

彼得·潘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快乐纯真,可是人终究要长大,会失去童心,剩下只是成人的烦杂之心和世俗的纷扰。彼得·潘的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让人感觉既快乐又悲伤,既美好又无奈。

小飞侠彼得潘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