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生活常识(人文地理的知识)


今天给各位分享人文地理生活常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文地理的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识
  • 2、初一人文地理知识
  • 3、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 4、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 5、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 6、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识

人文地理知识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册四个单元和高二教材(限选第一册)五个单元之中,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环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中的系统人文地理知识,并与自然地理基础知识(高一教材上册),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三教材限选第二册),共同构建了高中地理教材新的学科体系,为完成地理学科在高中学段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奠定基础。

(一)高一教材人文地理内容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选取的内容属于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动。这部分内容在近几年的会考中大约占了60%。

高一地理下册4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农业和工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揭示了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述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揭示了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必须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为完成社会的运转、揭示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必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活动和人类地理环境的双向影响。尤其是环境问题,学生在初中里都有所接触。

(二)高二教材人文地理内容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选修课教材,侧重讲述人文地理的非经济领域,该知识结构可分为五部分:即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讲述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突出人口地理方面的内容;第二单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这一单元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识;第三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讲述了各种文化事物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知识;第四单元“旅游活动”阐述了旅游活动与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则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对全球的经济、技术进行分析,阐述政治地理知识。这五部分内容依次递进,囊括了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文地理现象。此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拓宽人文地理知识,并加深对地理区域研究的认识,特别是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使学生们认识到,现代社会,除了经济的增长外,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规划、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这些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文地理生活常识(人文地理的知识)

初一人文地理知识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 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 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俄罗斯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 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 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 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 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 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 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 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 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 p29 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 附近大河 所在国家

河内 红河(上游为元江) 越南

金边 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 柬埔寨

万象 同上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 缅甸

第三节 印度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 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 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 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 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 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读图6.12 p9,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 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

3、读图8.26 p67,区域经纬度位置,主要国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 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 产业等其他产业。

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 p74。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 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

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独占大陆的国家,三个美名传天下。特有动物大袋鼠,鸭嘴鸸鹋和考拉。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它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煤铁资源储量大。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侯好安家。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第一节 美国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

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华人华侨集中在旧金山、纽约、洛衫矶等城市。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3、美国地形呈纵列分布,西部为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南北美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东部为阿拉巴契亚山脉。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 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阅读材料p83,读图9.9 p85,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读图9.12 p86,了解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 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读图9.18 p90,了解巴西的经纬度位置、地形、河流。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3、巴西的铁矿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

5、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护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6、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有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图10.1、10.2 p100、101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南纬66.5°)以南 北极圈(北纬66.5°)以北

海陆位置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是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北美洲

特征 是地球最冷的地区,降水很少,风力很大,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之称,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比南极温暖湿润,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降水量普遍高于南极,风力远不及南极。

自然资源 丰富的矿产,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岸无数的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是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石油、天然气、煤、铁,也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重要地位。

科考站 长城站、中山站 昆仑站(18个国家140个)

世界之最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 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9个国家) 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最大咸水湖-里海 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分类: 种植 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

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2、农业的主要区位:

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3、农业地域类型:

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④乳畜业(靠近市场)

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

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5、我国农作物分布:

①东耕西牧;

②南蔗北菜;

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

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

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

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

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 措施 :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18、港口区位:

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19、商业中心区位:

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一、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月0°C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2、大兴安岭:400mm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农区与牧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二、主要的区域特征

1、高原盆地

①青藏高原(冰川冻融地貌,光照强、热量不足,河谷农业);

②内蒙古高原(风力地貌,荒漠化);

③黄土高原(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貌,水土流失)

④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塔里木盆地(风力地貌,光照强、温差大,水分不足,绿洲农业,荒漠化)

⑥四川盆地(流水地貌,光照弱、热量足,紫色土)

2、平原丘陵

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

②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淤积、恢复生态植被、退田还湖);

④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壤、红色荒漠)

3、我国资源的分布:

①南方:水能、有色金属与铁;

②北方:煤、石油、铁;

③西北:石油、天然气;

④青藏: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①原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②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

③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④西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经过的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川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⑤西电东送:

a北路(火电为主)供应京津唐和华北;

b中路(水电为主)供应华中、华东和长三角;

c南路(水电为主)供应华南和珠三角

四、河流开发

①流域治理—修大坝—拦洪蓄水—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控制水位,疏通河道,治理洪涝)

a:――→防洪、灌溉、养殖――农、林、渔等第一产业水平提高

b:――→航运、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

c:――→发电(火电、水电、核电)――发展炼铝、化学高耗能工业――形成工业走廊

五、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开采便利,且位置靠近东部,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②问题:山西产业结构以煤炭工业为主,十分单一;由于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③措施: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环境污染。

六、荒漠化的防治

①荒漠化的实质—土地退化;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②我国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③防治对策: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之间关系;

D、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

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②水土流失的危害:

⑴侵蚀土壤 (跑水/跑肥/跑土),农业减产;

⑵河湖淤积加重;

⑶旱涝灾害增加

③治理措施: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恢复植被

工程措施—-修水库/建梯田/打坝淤地—-蓄水保土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蓄水保土

八、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①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肥力较低。

②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雨林被毁,会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雨林众多物种的丧失,这对全球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③目前对雨林最大的破坏来自于雨林的农业活动(迁移农业、过度开垦、放牧)和商业性木材采伐(往往由跨国公司主导)。

④另一值得关注的生态系统:湿地(含河流、湖泊、滩涂、沼泽、珊瑚礁、红树林、水田、水库等)

九、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技术(RS):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在航空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技术装备: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系统。

应用:

(1)资源调查

(2)灾害监测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森林病虫害、大气监测和天气预报、旱涝灾害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

2.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技术装备:计算机软、硬件。

应用: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估预测、表达应用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技术装备: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

应用:军事、交通出行的导航、定位。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3

人口与城市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儿童 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 —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11、城市地域结构:

功能区——地位——分布——特点

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

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城市数目 相互距离

高级城市 大 多 高 少 远

低级城市 小 少 低 多 近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 高三地理人文地理复习策略

★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考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 暑假期间新高三地理怎么学?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

★ 高考地理如何快速提分2020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学习知识容易,转化成为能力很难;提出问题容易,得到圆满答复很难;点评别人容易,身临其境去做很难;指责同事容易,正确评价自己很难。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1

人口与城市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 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儿童 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措施 )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11、城市地域结构

功能区 地位 分布 特点

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

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城市数目 相互距离

高级城市 大 多 高 少 远

低级城市 小 少 低 多 近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2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类: 种植 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

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

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

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

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

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

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

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18、港口区位: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19、商业中心区位: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一、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月0°C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2、大兴安岭:400mm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农区与牧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三、主要的区域特征

1、高原盆地—――①青藏高原(冰川冻融地貌,光照强、热量不足,河谷农业);

②内蒙古高原(风力地貌,荒漠化);③黄土高原(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貌,水土流失)

④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塔里木盆地(风力地貌,光照强、温差大,水分不足,绿洲农业,荒漠化)

⑥四川盆地(流水地貌,光照弱、热量足,紫色土)

2、平原丘陵--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②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淤积、恢复生态植被、退田还湖);④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壤、红色荒漠)

3、我国资源的分布:①南方:水能、有色金属与铁; ②北方:煤、石油、铁;

③西北:石油、天然气; ④青藏: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

①原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②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③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④西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经过的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川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⑤西电东送:a北路(火电为主)供应京津唐和华北;b中路(水电为主)供应华中、华东和长三角;c南路(水电为主)供应华南和珠三角

五、河流开发

①流域治理—修大坝—拦洪蓄水—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控制水位,疏通河道,治理洪涝)

a:――→防洪、灌溉、养殖――农、林、渔等第一产业水平提高

b:――→航运、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

c:――→发电(火电、水电、核电)――发展炼铝、化学高耗能工业――形成工业走廊

六、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开采便利,且位置靠近东部,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②问题:山西产业结构以煤炭工业为主,十分单一;由于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③措施: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环境污染。

七、荒漠化的防治

①荒漠化的实质---土地退化;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②我国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③防治对策: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之间关系;D、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

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②水土流失的危害:⑴侵蚀土壤 (跑水/跑肥/跑土),农业减产;⑵河湖淤积加重;⑶旱涝灾害增加

③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恢复植被

工程措施—-修水库/建梯田/打坝淤地――蓄水保土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蓄水保土

九、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①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肥力较低。

②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雨林被毁,会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雨林众多物种的丧失,这对全球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③目前对雨林最大的破坏来自于雨林的农业活动(迁移农业、过度开垦、放牧)和商业性木材采伐(往往由跨国公司主导)。

④另一值得关注的生态系统:湿地(含河流、湖泊、滩涂、沼泽、珊瑚礁、红树林、水田、水库等)

十、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技术(RS):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在航空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技术装备: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系统。应用:1.资源调查:2.灾害监测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森林病虫害、大气监测和天气预报、旱涝灾害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

2.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技术装备: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估预测、表达应用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技术装备: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应用:军事、交通出行的导航、定位。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

★ 2020高中地理重要基础知识点归纳

★ 人文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讲解

★ 人文地理复习方法

★ 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 高中人文地理的复习方法

★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能有效记忆地理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一)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世界: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3、环境人口容量

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因素:资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反比), 资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迁移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省际、县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 气候(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土壤、 矿产资源

(2) 经济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国大量人口向上海、深圳、北京迁移)。

(3)国家的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二)

1.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如: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开世界人均值的1/3。

2.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时空分布局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两季多,多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及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年约变化大的问题.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3)水能的分布与开发: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行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极不均衡.7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它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三)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4、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5、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6、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7、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③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一.发展简史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 方法 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古代阶段

古代阶段是人文地理知识的积累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 文化 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近代阶段

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现代阶段

在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和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文地理学出现一系列理论,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的形成和演变是从李特尔用 经验 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开始的。李德尔在他的《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一书中,探讨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强调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他去世后,人地关系理论在各国有不同的发展。

德国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在1882年和1891年出版的《人类地理学》-书中,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环境的严格限制。以后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者森普尔和亨廷顿等人更加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法国

与此同时,法国的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提出了另一种人地关系论,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他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这一观点在其学生白吕纳1910年发表的《人地学原理》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白吕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国学派。

英国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罗士培教授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2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他认为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罗士培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美国

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1923年发表“人类生态学”一文,提出生态调节论。他主张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态的观点,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才有必要说明。他还认为历史学研究人类在时间上的关系,地理学则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其他

20世纪初,德国学者施吕特尔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探讨原始景观转变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以后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又提出,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将它们改变为文化景观。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人文地理学同自然地理学-样开始分化,陆续出现了一些分支学科,并形成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都是在此阶段形成并发展的。

二.研究方法

学科介绍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许多的大学地理课是由历史学者讲授的,他们十分强调地理学研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学关系密切,而且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长期囿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学曾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学者达比等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也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迁,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人地关系理论方面,已由过去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以及适应论转变为和谐论。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下,分析并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

数学方法

观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数学方法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6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教授加里森开设研究班,用数学统计方法培养了一批地理学者。其中的英国学者乔利和哈格特在1960年以后把数量方法引进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系,使得这种革新很快在各国地理学者中传播开来,对地理现象分布差异的表述开始从定性向定量阶段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地理学者能够处理多种变量的复杂计算,对一些空间规律的研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度量,并用数字形式表达人地关系,说明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系统论创立以后,美国地理学家阿克曼于1966年提出:地理学者应当探索许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变量的一种系统的概念,从时空角度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在研究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地域系统方面作出贡献。定量计算和系统论思想的引进,使地理学开始采用模型来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现象。

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十分盛行,通过研究不同人类社会集团、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这一过程,使地理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于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游地理学发展很快,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形式存在,各集团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行为制约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的社会文化地理学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逐渐居于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其主要论题,现在则转向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综合。

三.研究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地理区域划分

按照大行政区划分

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港澳台。

按照经济战略划分

中国东部,中国中部,中国东北,中国西部。

按照南北划分

南方和北方,中国以秦岭和淮河为南北分界,这种划分一般只限于汉族主体居住区。

其他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中华民国"的首都是南京、重庆。除了北京和南京外,历史上的中国还曾长期以西安、洛阳、开封、杭州为国家的施政中心。

当今中国的领土范围请参见:"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问题、西藏、南海诸岛、黑瞎子岛、钓鱼台列屿、外蒙古、帕米尔高原。

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 学习态度 ,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 顺口溜 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 反思 ,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 总结 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 笔记本 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 学习计划 。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

学习地理的方法

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相关 文章 :

★ 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 人文地理复习方法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 人文地理学习方法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 初中地理知识点全整理

★ 人文地理的记忆方法

★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人文地理生活常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人文地理生活常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