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摘抄(昆虫摘抄300字)


一、本课题研究特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应用平台越来越多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及条件。教师要巧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应用软件,实现阅读交流;利用班级互联网平台,进行读写结合。大量引入网络,数字化资源,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培养终身阅读者,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新课标”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加入“名著导读”的板块,根据课文所学的内容配套相应的课外读物。这样的编排就是要引起广大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切实把它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本课题着重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运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中阶段《论语》《昆虫记》《傅雷家书》等整本书阅读的创新教学实践研究的尝试:

第一阶段(1-3周):“互联网+”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思考小结和预设;

1.借力信息成果,解决书目选择问题;

2.依托多样活动,激发持久阅读兴趣;

3.利用多元手段,展开阅读评价过程;

第二阶段(4-6周):“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1.书目选择缺乏科学性和方向性;

2.学生阅读兴趣缺乏持久驱动力;

3.阅读过程检测难以多元可视化;

4.家长缺乏优化亲子共读的意识;

第三阶段(7-16周):“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以《昆虫记》为例);

1.阅读前教学指导:微课视频确立教学目标;

(1)微课激趣,指导阅读方法

(2)深入阅读,明确教学目标

2.阅读中教学指导:相关软件跟踪交互监测

(1)生本交互:阅读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读昆虫、看昆虫、写昆虫的热情。可以安排下列活动:

活动一:跟法布尔学观察。活动二:跟法布尔学探究。活动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2)生师交互:利用阅读打卡小程序,学生可以记录阅读的时间、内容和感悟,上传自己的摘抄记录,阅读心得体会以及观察笔记。

二、本课题研究成果

(一)通过网络平台手段促进了学生规律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通过网络平台提高了读书心得的分享效率。

(三)通过网络平台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21XKT-ZXYW152

课题名称

“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徐思雨

所在单位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

结题报告

关键词

互联网+ 整本书阅读 创新实践

结题

报告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应用平台越来越多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及条件。教师要巧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应用软件,实现阅读交流;利用班级互联网平台,进行读写结合。大量引入网络,数字化资源, 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培养终身阅读者,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其学习的效果关系着学生一系列能力的发展。而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学生的很多能力也是通过阅读的实现发展的。相应的,教师要能将语文阅读的教学重视起来。在如今,虽然电子书的普及使人们进入了大众阅读时代,学生阅读的频率相较以往有质的提升,但在其中,由于学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规范与引导,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实现深入有效阅读的方法,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数字阅读的坏习惯,看什么书都是走马观花,只得其形,不得其意,这也使得学生的阅读效果较差。而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要能将自己的教学深入到数字阅读之中,并借助合理地规范与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尝试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阅读,达成其阅读效果的提升,实现其能力的发展。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新课标要求“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经调查发现,目前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多是零散的、碎片式的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整本的书”的习惯,老师的课堂阅读指导又仍以传统的知识点教育为主,没能将互联网与阅读指导教学深度融合,导致学生没能充分利用便捷高速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所以,我们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缓坡上升的初中阅读教学增加新的砝码,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整本的书”的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素养。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标”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加入“名著导读”的板块,根据课文所学的内容配套相应的课外读物。这样的编排就是要引起广大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切实把它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如何了解和监控学生的阅读过程,如何根据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呢?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依托互联网来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下面针对当前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作具体阐述,并探讨相应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互联网”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思考小结和预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让我们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作为语文教师,尝试以海量的网络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寻提升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的策略。

1.借力信息成果,解决书目选择问题:“互联网 +”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成果,通过互联网搜索、手机阅读软件推荐等方法都能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目,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不少语文教育专家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于传播教学思想。这些文章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读物提供了参考。

2.依托多样活动,激发持久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周期长、难度大、任务重,很多学生在没有明显的外部诱因的刺激下,是很难坚持完成的。因此,我们依托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为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动力。比如利用相关阅读软件,引入“竞赛”“游戏”“晋级”“奖励”等元素,采取小红花颁发、积分激励、身份晋升、奖品兑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书香校园”线上与线下互动的阅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我们还充分利用有声读物、网络链接、影视资源、博客空间等,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为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持续的驱动力。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们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借助演员的表演来感受人物鲜明的特征、情节的引人入胜,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整本《水浒传》的欲望。

3.利用多元手段,展开阅读评价过程:信息时代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评价工具,让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变得可视化。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的时候,通过网络链接的形式,向学生推荐阅读《呼兰河传》。课后,我们尝试跟进学生的阅读过程。第一,让学生选取自己当天阅读的任意的简短片段,在班级群发布朗读的小视频。针对小视频提出改进朗读的意见,并动员大家互相评价。第二,在相关阅读软件上进行阅读测评。学生结束阅读任务后,要完成软件上经过筛选的,专家为《呼兰河传》这本书量身定制的“分级阅读测评题”,同时还要完成一篇读后感。教师通过系统提供的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报告,剖析他们阅读此书的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一目了然,增强了阅读过程的“可视阅读效果的检测问题。第三,设计写一次“美篇”,要求学生通过相关软件介绍萧红与 《呼兰河传》,图文并茂地概述作者与作品,以此作为针对阅读效果的后测。这样的阅读评价,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学生喜欢新生事物的特点,因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第二阶段:“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尝试借助信息化科技成果,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向线上共读的方向推进,打造阅读共同体,营造“阅读场” ,从而使得他们对整本书从无意识的、随意的阅读,走向有意识的、精细的“悦读” 。在笔者及小组成员进行课题的实践中发现,“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依旧存在以下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1.书目选择缺乏科学性和方向性;

昆虫记摘抄

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这对于学生、教师、家长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更是因为认知经验不足,对书籍的良莠缺乏辨别力。当前不少女生偏爱童话、网络小说,男生沉迷冒险、漫画、爆笑类读物。许多书籍内容粗俗、文字粗糙。读这类书不仅浪费光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生阅读兴趣缺乏持久驱动力;

当前流行的不少电子读物传播快捷,对学生有着强烈的视听冲击,带给学生的快感是纸质书无法给予的。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不仅字数惊人,人物繁多,而且角色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多线推进。所以整本名著的阅读往往周期长、难度大。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读书环境的打造上“缺力”,在读书过程的监管上“缺席”,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缺招”等因素,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阅读动力也不足。

3.阅读过程检测难以多元可视化;

笔者所在学校无专门的阅读课,教师只能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这就难以保证阅读指导的常态化和序列化。即使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尝试着通过“一篇”把学生引向“一本”,但在指导形式上,也迫于教学质量压力、课内教材任务、语文课时等限制,一般只注重开始的“导读”和最后的“交流”或“展示”,对整本书阅读过程的监控尚未形成系统性的长效机制,也基本没有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所以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很多是呈泛化、虚化、浮华的状态。

4.家长缺乏优化亲子共读的意识;

虽然学校努力呼吁家长重视“亲子阅读”,但实际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家长仍缺乏优化亲子共读的意识。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家长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素质教育观念,过早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阅读素养偏低,不能成为子女的阅读榜样,很少与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更无法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把关和提升。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课题组成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做了精心的指导和课程设计调整;从七年级起始阶段不尽完美的《论语》整本书阅读,到趋于成熟的《昆虫记》整本书创新阅读设计,这都是课题组成员教师一点一滴,努力前行,实践探索的新方向。

下面就以八上名著导读《昆虫记》为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节点来谈谈如何利用互联网辅助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创新教学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创新教学策略初探;

1.阅读前教学指导:微课视频确立教学目标

读前指导的任务着重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动机和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愿意阅读并且学会阅读。这个环节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导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微课则可以弥补这个环节的不足。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少、主题明确、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等特点,初中生可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自主观看。统编本语文教材八上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奥秘,名著导读中推荐学生阅读科普作品《昆虫记》,引导学生进入让人惊叹不已的昆虫世界。指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将制作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用于读前指导,学生在上阅读指导课后,依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课下观看。

(1)微课激趣,指导阅读方法

微课中会对这本书的封面、封底、前言、目录、精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视频结尾还会介绍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大致了解这本书中的精彩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和阅读期待。而阅读方法主要介绍的是做批注和制作阅读读书卡,特别是如何做批注、如何制作阅读读书卡是学生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把这种枯燥的阅读方法趣味化,让学生能够在微课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观看,不断实践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阅读读书卡的制作其实就是一种阅读记录的书面呈现,也是个性化表达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摘抄、画思维导图、写感想等记录方式去制作。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其他的阅读要求和建议除每天通报阅读章节外,不作硬性规定,不给学生带来阅读上的压力,不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条件下,让学生爱上阅读。

(2)深入阅读,明确教学目标

微课激趣是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但只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泛泛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规避阅读的表面化和肤浅化。推动阅读走向深入必须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可观测、可理解、可评价,也就是说对其达成度要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这也是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容易忽视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可从三个层面来指导:第一,知识积累。积累美词佳句,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第二,写作锻炼。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学写观察笔记。第三,阅读提升。通过阅读,走进昆虫世界,感受自然魅力,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阅读中教学指导:相关软件跟踪交互监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技术支持,移动终端的运用可将线下的自主阅读与线上的阅读互动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利于教师和家长跟踪监测学生的阅读过程。教师在进行《昆虫记》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求学生通过微信进行阅读打卡,记录自己每天的阅读情况。

微信是每个家长都有的软件,这样可以避免下载过多的软件徒增家长的烦恼。而小程序打卡不仅可以让学生家长每天做到监督辅导,也能让教师在后台看到全班同学的阅读进度,阅读感受和阅读排名等,不仅可以追踪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为接下来的阅读提供数据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小程序中记录了每个人阅读的进度和所用的时间,也保存了学生摘录的内容和发布的观察笔记。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学生对作品的信息的掌握,对书中的昆虫习性了解比较好。这说明学生都能够以端正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参与到课外阅读之中,较好地使用了学到的读书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收获了阅读的成功感和快乐。

(1)生本交互

生本阅读凸显了学生主体,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兴趣激活点,互动交流是学生与文本的重要通道,通过搭建线上阅读相关平台,布置相关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学生的阅读需要,设计有挑战性的阅读活动任务,以活动任务驱动整本书阅读,是整本书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推进真阅读、深度阅读方面首先要关注、研究并解决的问题。阅读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读昆虫、看昆虫、写昆虫的热情。 可以安排下列活动:

活动一:跟法布尔学观察。学生精读《昆虫记》中描写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具体事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并学习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进行实践探索,做好观察笔记。

活动二:跟法布尔学探究。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并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话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活动三:跟法布尔学写作。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从生活中观察喜欢的昆虫,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进行仿写。

(2)生师交互

利用阅读打卡小程序,学生可以记录阅读的时间、内容和感悟,上传自己的摘抄记录,阅读心得体会以及观察笔记。阅读从无序、随意的状态变得“可视化”,前期制定的阅读计划、阅读活动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上传的资料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布点评,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而每日打卡的历史数据是教师能在后台监测学生是否坚持每日阅读,这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利用软件督促学生坚持阅读。

(3)生生交互

传统的课堂阅读交流,局限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个人展示秀。而线上生生交互则可以让学生针对阅读中的问题、看法自由交流和互动。而阅读积分活动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别人发布的阅读日记,以此创新阅读评价机制,让阅读评价不仅仅限于教师一人,还可以多听听来自其它同学的评价,激发阅读的持久兴趣,彰显阅读魅力。

当然,对阅读过程的追踪检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学生上传的阅读体会中发现,学生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作者法布尔生平事迹的介绍。二是对昆虫习性的描述。三是喜欢摘抄精彩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艺术特色的体会较少,对文字之美的研究较少。中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内容是否吸引人,对于文中运用文学手段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技巧把握还不够。

可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并将学习过程通过数据信息定格下来,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可以精准地描绘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和行为过程。

3.阅读后教学指导:信息平台展示阅读成果

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学校也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语文学科理应顺应时代趋势,努力走在数字化建设的前沿。每一次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后,应该设立平台分享阅读成果,进行在线研讨。如何借助平台展示推荐阅读成果呢?可以办理电子刊线上交流分享阅读《昆虫记》的自创美画、原创美文、感人视频,也可发布到校园公众号上展示阅读成果。

第一,自创美画,画昆虫。利用网络展示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而本书之中都是以昆虫为写作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昆虫名片,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展示昆虫的特征,而纸质版的名片不易保存,拍照制作成电子照片,并采用美画的方式在班级群,校园网等平台上进行展示交流。不仅可以永久保存,也可以作为一种线上个性化的阅读资源。

第二,原创美文,写昆虫。教师可以制作电子班刊搭建展示平台,选取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进行展示,利用网络展示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让没有机会展示的学生学习别人的读书方法,得以展示的学生可以听到来自网络上的多方面的评价意见,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三,自制视频,讲昆虫。学生会把自己感受到的昆虫生活习性的神奇之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描绘出来,进而录制视频,上传至校园公众号,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风采,供校内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交流和评价。利用公众号的影响力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进而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创新手段,这种利用微课进行读前指导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使用软件追踪阅读过程可以监控和检测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效果,搭建平台展示读后成果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达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的目的。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远不止于此,它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資料,同时还将抽象的文本用生动的资料展现出来,为学生的阅读拓展与鉴赏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发挥更大的威力,为助推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资源。

昆虫记摘抄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通过网络平台手段促进了学生规律阅读习惯的养成:利用微信、钉钉平台进行每日阅读打卡,并对坚持规律打卡的学生进行一定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坚持每日阅读的习惯,也方便了家长协助监督。

(二)通过网络平台提高了读书心得的分享效率。以往的线下读书分享,常常需要用到1-2课时才能完成,而通过互联网手段,让学生在打卡的同时每日分享百字阅读心得并开放留言权限。学生可以在打卡同时,浏览其他同学的阅读心得并留言交流。同时,多个班学生都可互通浏览,也拓宽了读书心得分享的范围。

(三)通过网络平台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居家教学方法的探究也成为了教师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之一,利用互联网平台例如钉钉、微信小程序、腾讯会议等进行阅读任务的布置,也使得疫情之下的阅读教学进度受到最小影响。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如何选择网络资源。面对互联网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学生应当选择其中具有权威性、方便实用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进行阅读利用。但中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对于网络资源的判断仍然缺乏准确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资源筛选,也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的习惯。现阶段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读书是基于教师的任务引导,阅读初中阶段的推荐书目。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教师的任务引导,学生是否还能自主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也值得我们思考。

(二)改进措施:

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阅读初期,进行网络资源的整合推荐,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接触权威的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判断筛选能力。

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适当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开始的详细任务布置,到把握纲领任务,最后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任务的能力,让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利用互联网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余党绪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刘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学习与现场学习的融合——以整本书阅读课程为例》付志敏 阮天成

《互联网+与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李红慧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徐思雨.doc

互联网+整本书阅读创新教学实践研究之附件成果 徐思雨.zip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