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列症(精神分列障碍)


精神分裂症为一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病程不同的疾病,临床表现涉及感知、思维、情感、认知及行为等诸多方面异常。不同患者及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异质性较大,该病为精神科最常见重性疾病之一,终生患病率约 1%,90% 患者起病于 15-55 岁间,发病高峰年龄为,男性 10-25 岁,女性 25-35 岁,精神分裂症发生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涉及多个易感基因共同作用,家系、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表明其遗传度约 80%。

遗传风险

血缘关系越近,发病风险越高,1991 年 Gottesman 总结了 1921 年至 1987 年在西欧和北美地区的家系、双生子研究,提出了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居民,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在 1% 左右,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后代则可以高达 13%。同卵双生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约为异卵双生子同病率的 3 倍。然而,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随亲缘关系变远而快速下降,这个并不能简单的由一个基因或是几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来解释。这说明对于精神分裂症,遗传因素并非完全决定疾病状态,环境因素同样对疾病发生及发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易感基因

精神分裂症确切的遗传模式尚不清楚,以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多个独立的基因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关。个体单个的风险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状况关联较小,但这些变异传递风险以累积方式计算时仍具较大影响。

1.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 1(DISC1)

DISC1 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之一,DISC1 的作用类似支架蛋白,通过结合大量的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在细胞迁移、神经突生长中起作用。Discl 通过与 Nudel 相互作用结合为复合物后,影响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在人类和小鼠能引起无脑回严重脑发育异常,现认为,该基因可能与伴有认知症状的精神障碍的认知缺陷有关。在小鼠模型中,海马体中 Disc1 的下调能够导致识别记忆以及社交和焦虑行为的缺陷,这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精神分列症

2. 神经调节蛋白(NRG1)

编码 NRG1 蛋白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4 的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存在关联。有研究者利用基因敲除及转基因技术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发现 Nrg1 敲除鼠能够表现出类精神分裂症的行为。

3.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

精神分列症

位于 22q11.2 染色体, 包含 6 个外显子、2 个启动子和 2 个有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COMT 催化儿茶酚胺第 3 位羟基甲基化并使其降解,是具有生物活性或毒性的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染色体 22q11 是精神分裂症基因易感区,COMT 基因可能是其易感基因。最近的研究表明,Val158 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前额功能低下和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

4. G 蛋白 α 亚基 13(GNAl3)

GNAl3 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特异性甲基化基因中主要的高甲基化基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前额皮质中的 GNAl3 基因表达减少,同时 GNAl3 一 ERKl 一 elF4 G2 一 CYFIPl 信号传导网络出现下调。而该信号传导网络则主要参与神经元的突触发育和功能形成,以及大脑功能连接。可能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此.GNAl3 基因既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多基因联合效应的易感基因,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中发生特异性高甲基化的主要基因。

精神分列症

参考文献

1. 龙逢.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突变检测 [D]. 济南大学, 2013.

2. 冯雅琴综述, 李巍审阅.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 [J].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9, 6(6):4.

精神分列症

3. 崔怀岱.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10):3.

4. 蒋正乾, 吴志朋, 龙易成, 等. 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 55(3):6.

5. Liu J , Li X , Luo X J . Prote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component of protein abundance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1.

题图 |站酷海洛

排版| 江十一

欢迎投稿 |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