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不紧不慢,一天时间看完了黄仁宇老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既然看完了,按例总要写篇读后感的;记忆中,上一篇读后感是《稀缺》,以图文的方式在大部门读书会上分享了。

虽然,各类公众号有很多引导读书的文章,提炼内容,以便于让大家在极短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但我还是坚持读原文,从前到后,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而不至于断章取义,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曹德旺说,“知识不等于文化”,深以为然。个人以为,读别人的提炼和总结,算是吸取知识,而且,提炼的人多少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偏好和看法,从而导致我们无法了解原作者写作的思路,理解有限,多少还是有些缺憾,就是“文化”的部分会少一些。当然,大家都很忙,能有机会读读精华和总结,也是不错的。

《万历十五年》是作者以大历史观撰写的一本大部头书,分七章讲述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首辅申时行、名臣海瑞、名将戚继光、还有哲学家李贽等人,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关系错综复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人物关系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书写得好不好?肯定好,作为一部“不读万历十五年,读尽明史也枉然的”的巨作,虽然毁誉参半,但其价值肯定是在的,要不然,高育良也不会因为高小凤和他讨论这本书,就很惊讶地被高小凤给拿下了(参考《人民的名义》)!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被《万历十五年》拿下的高书记(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评论这本书不是我的重点,而且,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百度一搜一串,实在轮不到我狗尾续貂!我仅从我看完书以后还记得的部分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感想,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合上书,能记起的章节并不多,大体如下: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人性是最不可靠的、道德准则也不行。所以,如果要从根源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宪政、法律和机制进行解决,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对于当时的问题,他们都试图解决其中一个或者几个,但最终都失败了。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突然发生,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臣当政、乡村自治等弊端逐渐累积,终于,在万历十五年发生了质变且趋势掉头向下,我们称为拐点。

*舆论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杀伤力巨大。所以,掌握宣传的通道是很重要的,在印刷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万历年间,舆论导致包括对张居正清算在内的几次大事故。(苏联解体前,首先沦陷的就是宣传阵地,对列宁和斯大林的猛烈批判,导致全民信仰的崩塌)。

*变革要循序渐进,而且要基于现实!病的太久的人,下猛药是会死人的。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就不是变革,而是革命了,会招来剧烈的反弹,导致变革无法进行。俞大猷、海瑞就是失败的代表。

*做人和做事的最高境界都是权衡,或者叫平衡。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不是只有黑和白的,还有灰;是非太分明导致了海瑞树敌太多,也导致了张居正死后被清算。

*猛将必发于卒伍。有实战经验,就能制定合适而有效,且可以推行的政策,这是选拔制的好处;而申时行时代的培养制,学而优则仕,很多当政者都是纸上谈兵,导致了一序列空中楼阁式的政策,令不行,禁不止。

*张居正是一代明相,但结局并不好;他的问题,除了灰度不够,还有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对自己和下属缺乏约束,每次出事,都是痛心疾首,但却从来不改,所以,他口中的自律,只能算是最低限度的自律。

*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区别是戚继光能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改良,充分整合和协调现有的资源,而不需要大动干戈进行额外的投入,当然,寻找到适合的利益干系人进行赞助,并对利益干系人进行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万历皇帝觉得自己失去自由,又无法反抗,就采取了消极怠工(拖和不上朝)这种最消极的反抗方式,人性不能被考验,皇帝也是人。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小孩子,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但很多人背负了很多角色,反而让人忘记了他/她作为人的本质,如果有人理解,趣味相投,则感激涕零,至死不渝。

(万历皇帝和郑妃的故事:所有人都把他当成皇帝,但是确没有人关心他到底想要什么,只有郑妃。“…郑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美貌...她和万历有共同的兴趣,这种精神上的一致,填补了万历精神的缺陷…如果专恃色相,宠爱绝不可能如此长久”。

*李贽和海瑞都是理想主义者,都为自己的执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又反过来想,每一个时代,总要有这样的人,为理想牺牲,其中的思想和行为,触动一部分人民,这样的人多了,就触动整个民族,让整个民族蹒跚前行。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李贽(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瑞是个妈宝男,因为从小单亲,对母亲非常孝顺,而他的愚孝导致三任妻子都因为母亲的原因不得善终,所以,他算不上纯粹意义上的好人。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例子告诉我们,得饶人处且饶人,要宽厚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留一线,不要赶尽杀绝。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就真的被小人得志了。

*申时行一辈子都在权衡和协调,无大过,也无大功。但是他那个时代,风雨飘摇,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是要扶大厦之将倾,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没有大功就是过,他已经没有机会得过且过了。

*文官当政的弊端,就是不断的妥协,没有血性,而且低效率,而没有血性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一个成熟的组织,应该是多元化的,文武兼备的,在文武之间较力,从而形成某种平衡,这才是稳定的组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明生活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万历年间,犯人的流放地,一般都是贵州;可见,以前的贵州,真的是瘴蛮之地,难怪后面有那么多土匪。

*万历皇帝不是好皇帝,但是好书法家,师傅(张居正)怕他练字耽误事,后面就不准他练习书法了。他的天性被磨灭,导致了后续一序列稀奇古怪的行为,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皇帝的书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找靠山后就要求神拜佛希望靠山永远不要倒;例如戚继光,成也张居正,最后,也是被张居正牵连,所以,利益干系人(靠山)这种事情吧,还真的是碰运气。

------TheEnd-----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