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寻陆鸿渐不遇的陆鸿渐是谁)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隐士是经常出现的一类人,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又有着高洁的志趣,独自隐居于山野之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因此,如果想见到这些世外高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代诗僧皎然,拜访茶圣陆羽不遇,写下了这首《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释皎然(唐)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茶圣陆羽年轻时离开了家乡湖北,云游四海,来到浙江湖州苕溪时,发现这个地方水土丰美,环境清幽,十分适合种植茶叶,于是就在这里隐居下来。僧人皎然,也同样是一位嗜茶如命者,当他听说苕溪来了一位爱茶懂茶之人时,就马上决定去拜访他。第二天清早他就出发了,陆羽的居所其实不算偏僻,就在城郭附近。顺着一条栽满了桑麻的乡间小路,走了一会儿,皎然远远地望见了陆羽居住的小屋。只见陆羽的小屋的篱笆旁边,种着一丛丛的菊花。但是,秋天到来了,它们却全都没有开花。想到陶渊明也一样喜爱菊花,这不又是一位高洁隐士吗?崇敬之心在皎然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他轻轻地敲了敲门,却无人应答,甚至连犬吠声也没有,皎然不禁有些失落,他想着还是问问西边的邻居吧。原来,陆羽每天都要去山中寻茶,直到太阳落山之时才会回来。皎然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寻陆鸿渐不遇

读这首诗,马上会让人联想到同时代的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两位隐士都如同闲云野鹤,一位采茶,一位采药,同样不知所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头两联,诗人主要 描写陆羽住处周边的环境,其中着力描写桑麻和菊花。桑和麻在古代是两种重要的农作物,“桑麻”常常泛指农事,在文人笔下有着隐逸情怀。比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辛弃疾《鹧鸪天》“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陆羽也自称“桑苎翁”。”菊花,被古人称为“花中隐士”,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后两联,诗人写访陆羽不遇的具体情景。敲门无人应答,连犬吠之声都没有,显出这位隐士的神秘。然后问邻居,说他每天早出晚归,至于他做什么去了一无所知,愈发凸显陆羽的不羁个性。

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全诗没有对陆羽进行任何正面叙述,通篇从侧面出发,来烘托陆羽的高洁品性,语言清新质朴,耐人回味。陆羽与皎然,一位茶圣,一位茶僧,因茶结缘,共同的志趣与个性,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挚友。在他们逝世后,都被葬在了湖州的杼山,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千古佳话。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