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是指什么(国粹指的是)


“国粹”是什么东西

—《“虎皮”那点事》续

《“虎皮”那点事》的文章刊出后,在华人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很生气,说,“好不容易弄到大学证书,他妈的,麻卓民说我那个文凭是‘虎皮’……”正虎找到我说,“我给你害惨了。每天电话不断,有人说他有真虎皮,问我要不要?有人说,他会‘驱邪’大法,要去看我的别墅。还有女人打电话说,‘我太喜欢你这样有情趣的生活了’,还说要跟我学艺……我实在不堪其扰,只好换了手机号。”

国粹是指什么

其实,我也是,经常有人给我打电话。有的问“虎皮的事是真的吗?”有的说,“你是周正虎朋友,我也是‘淘宝’的,能不能把他介绍给我认识?”……还有一些人向我提出了当前华人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旗袍是国粹吗?”“太极是国粹吗?”“京剧是国粹,越剧是国粹吗?”“那些东西也是虎皮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三言两语确实很难说清楚。

什么叫国粹?《新华字典》没有答案,《四角号码》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指本国文化的精华(含狭隘保守意味)”。我在想,《新华字典》为什么不收录这么重要的词条?《四角号码》词典为什么说是“旧时”?为什么这么好的词竟然成了“狭隘保守”的东西呢?

国粹是指什么

国粹是怎样产生的?中国有多少国粹?国粹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界定?谁来界定……这个问题关系到海外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确实不能不说。

国粹,顾名思义便是“国家之‘粹’”。什么是“粹”?《新华字典》字典是这样解释的:1不杂,纯粹;2精华。也就是说,所谓国粹是一个国家最纯粹、最优秀的东西。那么中国的国粹是什么呢?百度搜索关于“国粹”的词条很多,有说是“三大国粹”,有说是“四大国粹”,也有说是“十大国粹”、“二十大国粹”……众说纷纭,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

其实“国粹”一词是一个“舶来品”。这种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是日本推行“明治维新”时,一些文人用以抵制“西学”的产物。十九世纪末,这个词被中国留日知识分子引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有章太炎、梁启超等人。1905年中国《国粹学报》在上海创刊,他们开始探讨关于中国的国粹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把“国粹”论引入中国?“国粹”论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这需要回顾历史。

国粹是指什么

十九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涤荡的岁月,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满清王朝风雨飘摇,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道路。当时受过新式教育的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发起了"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文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国粹是指什么

章、梁等保守派在这个时候从日本引进“国粹”,目的是通过“国粹”运动,抵制刚刚开始兴起的思想文化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章、梁的观点基本相近,认为中国的“国粹”主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具体是指语言文字和典章制度。

这也是《四角号码》词典为什么说“国粹”一词是“旧时”,为什么说它“含狭隘保守意味”的原因。“国粹”在历史上是一个敏感的用词,因此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再也没有人提这个“臭名昭著”的“国粹”一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关于“国粹”的争论是一场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国粹”派是对历史的反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但争论归争论,它并不影响国粹的存在。其实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他们是希望变革,是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并不是反对继承中华文化,而是反对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反对墨守陈规,反对僵化保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极其灿烂的文化。国粹肯定有,只是需要鉴别,哪些是国粹?当时,胡适先生嘲讽“国粹”派说“现在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陈独秀说“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鲁迅先生则在文章中把“缠足”、“蓄辫”、“麻将”和“鸦片”等陋习都归为“国粹”,对“国粹”派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

国粹是指什么

国粹是指什么

1945年,作家许地山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国粹与国学”的文章,对“国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意思是既然叫粹,就不能太降低条件,标准应该是很高的,不能光是特有的事物就叫做粹。“我想来想去,只能假定说,一个民族在物质上、精神上与思想上对于人类,最少是本民族,有过重要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继续有功用,继续在发展的,才可以被称为国粹。”

许地山的这些话,如今读起来仍然让人振聋发聩。

这些年来随着祖国的强大,“国粹”说再次“风起云涌”,在海外更是大行其道。一些人动辄称自己做的事情是“国粹”。“京剧”是,“四川变脸”是,“太极拳”是,“武术”是,“旗袍”是,“古筝”是,“麻将”是,“珠算”是,“中餐”是,“筷子”也是……甚至连“金鱼”也挂上了“国粹”的招牌。“国粹”成了人们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成了人们最喜欢的“虎皮”。这些东西是“国粹”吗?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国粹是指什么

在这些“国粹”中,京剧似乎是“唯一”被公认的。无论说几大“国粹”,京剧都名列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向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说京剧不但是艺术,也是礼仪教育的“教科书”,并提出“普及京剧”从娃娃抓起。国家教育部也曾发文“京剧进课堂”,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进行试点,计划向全国推广,这简直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国粹是指什么

京剧是什么东西?鲁迅先生曾对京剧作过这样的评价,“咚咚咣咣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两三个人互打”,“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出的意义?”他最反感的是“男旦”,“异性大抵相爱。太监只能使别人放心,决没有人爱他,因为他是无性了……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贵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其实不仅仅是鲁迅,就是章太炎和梁启超他们也不会赞同京剧是国粹,他们的“国粹”只是“语言文字和典章制度”。历史上从来没有知识分子认为京剧是“国粹”,京剧实际上只是一门戏剧,一门供“大众”娱乐的艺术。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是最客观的评价。本来就地域狭窄,没有太多观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个所谓的“国粹”,小命已经岌岌可危。

鲁迅先生对京剧的评论虽然有点偏激,但把这种“小众”的娱乐形式抬为“国粹”确实很不合适。“戏如人生”,我在想,在生活中你若真的遇见那种脸上抹着胭脂,“翘着兰花指”,嗲声嗲气和你说话的“娘娘腔”的男人,你的感觉如何?

“国粹”是一种情结,和“天下第一”的情结一样。“家帚自珍”,人人喜欢争“第一”。什么“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匾”……“天下第一”何其之多,其实都是“夜郎自大”,他们不知“天外有天”。“国粹”也是如此,自己喜欢的就说“国粹”,结果是“‘粹’似牛毛”,“鱼龙混杂”。因为有太多的“粹”,最后也就没有了“粹”。现代流行的“国粹”是一种病。

国粹是指什么

国粹是指什么

我喜欢中国画的说法,中国画就是“国画”。以此类推,武术可以称之“国术”;古筝可以说是“国乐(不一定恰当)”;麻将可以称之为“国娱”或“国赌”;珠算可以称之为“国算(或国技)”;中餐可以称之为“国食”……“旗袍”可以称之为“‘满粹’(满族)”;“变脸”可以称之为“川粹”,至于筷子和金鱼等之类,虽然也是好东西,但好东西不一定就是“国”什么东西,或叫什么“粹”。

我赞同许地山先生的意见,“在物质上,精神上与思想上对于人类,最少是本民族,有过重要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继续有功用,继续在发展的,才可以被称为国粹。”根据他的“定义”,我认为真正能称得上是“国粹”的东西并不是太多。汉字或者说中文应该是,当然包括古典文学、诗词和书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靠文字记载,象形“方块字”独一无二,其美无与伦比。其次是中医,中医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科学财富,没有中医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历史。此外道家哲学也应该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融和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国粹是指什么

我说的这些只是我对“国粹”的粗浅认识,“一孔之见”,信口开河,没有依据。哪些东西是“国粹”?应该由专家说了算。我说这些,只是想说,我们不要轻言“国粹”。如果把普通的“演出”说成是“国粹”,那是太肤浅了,其实那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亵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也势在必然。“国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国粹”会有科学的国家标准,会有一批让人信服的“国粹名录”。也许有一天,“国粹”一词会重新出现在我们新版的字典和词典里,它不再是“旧时”,也不再“含狭隘保守意味”。

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

2017.9.15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