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场(牧场冬天怎么办)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文/余大满

如果让我选出我最喜欢的几位作家,那么这位来新疆阿勒泰的李娟一定会位列其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在我的小小公众号上推荐她的书,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反响,可能只是平台太小的缘故,可能也是她本身小众化的原因。而我宁愿相信前者。

第一次读李娟还是2015年,记得那本书叫《我的阿勒泰》。李娟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阿勒泰这个地方的生活,她的哈萨克邻居、她家小卖铺的顾客、她和母亲创业的艰辛。我们从来没有来过那样的地方,我们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天地,尽管这里仍然处于中华大地,但在李娟的笔下依旧有着异域风光的感觉。

冬牧场

李娟作为一位亲历者,她给我们带来的往往是最为切身的体验。我们从她笔下看到了遥远的阿勒泰,遥远的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她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温馨和自然,仿佛让人深入其中。她总是运用着白描的笔法,将她身处的世界写给我们,将一切艰辛用笑讲述出来,仿佛让我们看不到美好背后的辛劳。

李娟一直是一个散文作家,她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以散文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早期的《九篇雪》、《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还是后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每篇都是散文,每篇看似都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

然而我今天想介绍的这本书却是一本比较完整的作品,它完整地叙述了李娟亲历的一个过程,尽管它依旧是一部散文集,但在我看来这样一本书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李娟她平实的笔下,那种不言而喻的真情与感动。这就是《冬牧场

冬牧场

阿勒泰的李娟想记录哈萨克人冬季游牧的场景,这是一个即将消逝的游牧方式。于是她找到了欠她家钱的居麻,跟他家一起穿过三天沙漠,来到冬牧场,这里是哈萨克游牧民族最后的转场——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

李娟在冬牧场里的地窝子里面生活了将近四个月,亲身体验了哈萨克游牧民族一家迁移游牧的艰辛。她跟着这一家人一起来到冬牧场,帮他们牵着骆驼,搭造冬窝子,游牧放羊,背雪、干家务活。从开始只是这个家里的客人,到最后真正融入这个家庭,成了冬牧场里真正的一员。我真的钦佩李娟是怎样忍受严寒来到这个荒芜的冬牧场,可能在她看来真正的文学作品需要作者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来,于是她亲身体验了这一切。

她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让我们了解了数千里以外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她记录了这个即将消逝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至少知道这世上,至少曾经还有过这么一群人,他们用着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渡过一年又一年。我曾经在李娟笔下,不止一次地体会着这样的一种场景,她的笔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艰辛和一种美好。

冬牧场

冬牧场里的每一位都是孤独的,他们跨过沙漠,来到零下40度的冬窝子,周边只有自己的家人,只有三两个邻居。他们要在这里完成几个月的坚守,让羊群们度过一个相对丰衣足食的寒冬。冬牧场里的李娟更是孤独的,她与周边的人语言不通,只能勉强与人交流,她干不好冬牧场里的活,只能做些最基本的事情,至少不给这一家子人添乱。

她就这样在这个荒凉茫茫的冬牧场待了整整4个月,也许在她内心深处,同样也是孤独的吧。但是她还是坚持生活在这里,她还是给我们记录好这个完整的冬天。

在这样的荒野里,这样的冬天中求生存的话,不能忍受痛苦是要遭到鄙夷的。 李娟用她的笔白描了冬牧场里艰辛的环境和生活,但是她从来不向我们透露出一丝一毫的痛苦与感伤,反而向我们呈现这里的欢快以及居麻一家的温馨。

一家之主居麻是个酒鬼,但是他欠了李娟妈妈的钱,这就是他为什么能带李娟来冬牧场的原因。作为债主,李娟却总是受着居麻的“气”。走进冬窝子的居麻,总是找着各种机会调戏捉弄李娟。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他就说是李娟干的;一不高兴就说李娟妈妈卖的东西又贵又不好。有一次“居麻一喝醉了就骂我滚。我要是有志气,应该甩开门就滚。可甩开门能滚到哪里去呢?门外黄沙漫漫,风雪交加,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走一礼拜也走不到公路上去。况且还得拖个比我还大的行李。况且还有狼。只好忍气吞声。”

居麻的老婆,李娟一直叫她嫂子。她是一位典型的哈萨克妇女,并不会汉语,李娟和她并不能通畅地交流。每当居麻出去放牧时,屋子里只有李娟和嫂子,他们两沉默地坐在自己的角落里,独自坐自己手中的事情,那种场面沉寂而温馨。居麻的女儿加玛也跟他们一起来到冬牧场,她已经能够为家里承担自己的责任了。尽管环境艰辛,但是她已经不忘爱美的本色。

冬牧场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么真切,再艰难的环境,也要笑着面对。生活本来就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了。再窘迫的生命也有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需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

冬牧场

我们看到李娟笔下的冬牧场,一切都是那么轻松自然,但我们依旧能感受到轻松背后的艰辛。这就是李娟本身的特点,她总是向我们展示茫茫西北塞外,艰辛的生活,但是我们在体会其本身的艰难之外,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给我们带来的亲切和欢乐。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李娟的魅力。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评论,如果李娟经历过专业的写作培训,她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诚然,有些文字是不应该程式化的产物,有些文字只有不经过任何影响才能写出来,我想李娟的文章就是这样。

我读李娟,已经将近4年了。从2015年至今,我几乎每年都会读几本她的书,有些作品还会反复阅读几次。我也总会向别人推荐她的书,尽管我知道这是相对小众化的作品。但我相信,所有读过她作品的人,都会留一些淡淡的美好在心田。

如果今天让我选出一本最喜欢的李娟作品,这本《冬牧场》一定是候选者之一。这部诞生在8、9年前的图书,完整记录了李娟在冬窝子里4个月的艰辛生活。这跟她过去和后来的作品都不一样,这些不再零散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一种淡淡的幸福。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这句话是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文字,我们从李娟简单舒适的文字中感到, 生命的事情就是这样,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