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汤(拌汤的做法)


拌汤

农历的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寒冬来了,要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去御寒的衣物,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的寒衣,所以谓之寒衣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此日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在我国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农历十月初一,也是我们当地人为逝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到时我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这就是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

我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愈加思念我的姥姥,姥姥已经去世五年了,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没有能到姥姥坟前祭奠,可我对姥姥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在我的记忆中,最让我惦念的味道,是姥姥的烙饼和拌汤,这味道填满了我的整个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的老家在晋北的农村,姥姥和我们同住一个村庄,站在我家的窑顶上就能看到姥姥家的袅袅炊烟,和她院里的那棵大杏树。我们的学校离姥姥家很近,我一放学便撒欢地奔向姥姥家,拉开厨柜门找吃的。每当这时候,姥姥的烙饼就是我们最期待的美食。姥姥的烙饼在我的记忆中是最好吃的,外面金黄酥脆而油亮,内里是软软的一层一层的,那个香脆劲儿,我想想就直咽口水。姥姥的烙饼出锅后,要晾上一会儿,不然会烫嘴的,但是也不能晾太久,趁着温热吃才够味!我使劲咬上一口,“嘎吱”一声,好不爽快!不一会儿,再看我们的小嘴,油光锃亮,沾满了饼渣儿。我大口地吃着姥姥做的烙饼,坐在一旁的姥姥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不急,慢慢吃,还有呢,等会还有拌汤喝呢!”姥姥做的烙饼很有特色,首先是用料讲究,选用低筋的面粉,加入少许的猪板油、花椒面、咸盐,用温水和面,和好的面要软滑,把和好的面团醒制约半小时,然后在面板上刷油,把醒制好的面团倒在刷好油的面板上,用手撑长、撑薄,接着在撒上切好的葱花,少许猪板油和干面粉,用手抹均匀,卷成条状,出挤后,用手压薄,放在已经刷了胡麻油的专用烙饼鏊子上烙,烙制两面金黄,色泽油亮,外脆内酥时即可食用。

拌汤

拌汤

拌汤

姥姥做的拌汤也是一绝,姥姥做拌汤是用我们当地产的豌豆面和白面,加鸡蛋清拌面,把面拌成絮状物,水烧开后,放入土豆丁、西红柿丁、绿叶蔬菜、还有我们当地盛产的地皮菜调味,再下入絮状物的面粉,在用我们当地盛产的胡麻油和摘麻花炝锅,最后加入适量的山西老陈醋,那个味道真是个美,真叫人回味无穷。吃着碗口大的烙饼,喝上两碗拌汤,那简直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

拌汤

当我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只身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时,只盼能吃到姥姥做的烙饼,但是只有到了休息时和节假日时才能见到姥姥,陪姥姥的时光被距离缩短。只记得,我每次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姥姥家。每次见面姥姥都会说:“你又瘦了,一个人出门在外千万别饿着,钱别省着,要多学点知识……”简单的话语,却让我觉得很是温暖。在姥姥的心里,我永远都是那个放学回来饥肠辘辘的孩子。家中厨柜里,总会有我最爱吃的烙饼散发出的香味。

现如今,姥姥家的窑洞依旧,杏树还在,可是姥姥已经不在了。每次回到家中,再也没有人跟我唠叨“别饿着,别省着”的话了,再也吃不到姥姥亲手做的烙饼、拌汤了。姥姥烙饼的手艺,传给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又传给了我,可我做的烙饼再也没有姥姥做的那种味道了。味道自然是有差别的,但这里面蕴含着的爱,是一样的。

时光易逝,有些人、有些事终会不在。我想,有一天我也会教孩子们烙饼的技艺,让他们也留住这个味道,留住这个记忆。这个味道在,家就在,爱就在。

编者按

1度,打造原创情感故事,碰撞经典影视影评,倾吐喜怒哀乐心情,直抒小诗美文情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