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袭(董袭莹)


江东十二虎臣又称江表之虎臣。《三国志》将此十二人列为一传,此十二人分别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董袭,虽然名气比不上程普、黄盖等人,但是,他的勇猛却不输甘宁周泰。当然,因为令人叹息的结局,董袭没有在孙权麾下立下更多的战功。

董袭

具体来说,董袭(?—213年或216年),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董袭率领数千人跟随,担任扬武都尉。他跟随孙策进击皖县,又征讨刘勋于寻阳,讨伐黄祖于江夏。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到许贡门客的刺杀,并不久之后病逝。孙策去世后,他的弟弟孙权即位。但是,孙权年少,孙权之母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董袭等人,问江东有否保障,询问江东能否保得住,董袭回答说:“江东地理形势,有山川险阻可以凭固,而讨逆将军为贤明的州牧,对百姓有过恩德。讨虏将军承袭基业,上下齐心听令效力,张昭秉政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做为爪牙,这正是据有地利、人和的时候,绝无什么可忧虑的!”大家都认为他的话语气势雄壮。

董袭

虽然孙权成功即位,但是,他的能力和威望,都无法和兄长孙策相提并论。所以,在江东内部,还存在不少蠢蠢欲动的反叛势力。比如鄱阳郡贼寇彭虎等有几万人,就对江东孙氏构成了威胁。对此,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分兵讨伐。董袭所到之处贼兵皆败,彭虎等一望见他的旌旗,便四散逃走,十天之内全部平定。董袭被任为威越校尉,迁为偏将军。

正是在董袭等人的努力下,孙权平定叛乱,逐渐坐稳了江东主公的位置。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西讨黄祖。黄祖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长期镇守江夏郡。在此之前,黄祖曾射杀了孙权的父亲孙坚。因此,不管是孙策还是孙权,都曾多次率军攻打黄祖。至于董袭参加的这一次战役,直接为黄祖和孙氏的恩怨画上了一个句号。

董袭

在这场战役中,黄祖用两条蒙冲巨舰横截河面扼守沔口,用棕榈大缆拴住大石墩来固定战舰,舰上放置千名兵士,用弓弩交错射击,飞箭如雨,东吴军队不得前进。在此背景下,董袭与凌统都是前锋,他们各率敢死士一百名,每人身披两层铠甲,乘坐大船,突进黄祖的蒙冲巨舰之。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勇猛无双的董袭亲手用刀砍断两根大缆,黄祖的巨舰于是随流横移开去,孙权大军才得以继续挺进。黄祖只得打开城门逃走,吴兵追上并杀死他。次日大开庆功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日宴会,归于你断缆之功!”对此,在笔者看来,通过斩杀黄祖,孙权不仅报了杀父之仇,更削弱了荆州牧刘表的实力,为之后蚕食荆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董袭

最后,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或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操南征濡须口。濡须口实指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的水口。濡须山在今含山县东关镇境,临河设关谓东关;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龙乡境,临河设关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的出口。所以,濡须口和合肥一样,都是曹魏和东吴争夺的重要城池。

在曹操大军进攻濡须口的时候,董袭跟随孙权前往支援。此战,孙权命董袭率五楼船前往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

但是,在这个危急时刻,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于是无人敢再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得知董袭去世的消息后,孙权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总的来说,在东吴的诸多将领中,董袭的勇猛是足以媲美甘宁、周泰等人的。不过,董袭既没有活到孙权登基称帝后(也即没有获得较高的官职),也缺乏和三国名将交手的纪录,这促使他没有获得较高的名气。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