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之爱(同窗之爱)


摘要:人生之幸福,莫若有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朋友。人生之苦闷,莫过于孤独无助,寂寞孤单。摆脱孤独、孤单的苦闷。消除无助、孤单的无奈,就在于树立一种信仰和信念:德不孤,必有邻。

与人为善,自会有与己交心的朋友。恭敬有礼,自会有君子之交的兄弟。爱人敬人,自会有同甘共苦的同仁。人生有志同道合者,就会增添力量,增强自信,乐观拥抱未来。

最可叹的是,想交朋友而不能与人为善;最可憾的是,想要有兄弟而不能恭敬待人;最可惜的是,想要有同仁而不能爱人敬人。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是中国人交有志同道合者的一大人生信仰。它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而孤独无助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乐与他为队伍,并肩战斗,一同前进。坚定这一信仰,就在于相信:与人为善,自会有与己交心的朋友;恭敬有礼,自会有君子之交的兄弟;爱人敬人,自会有同甘共苦的同仁。坚定这一信念,就要相信道德人格的吸附和聚合作用,以心交到朋友、兄弟和同仁,在其帮助和辅佐中,增添奋斗拼搏的信心,达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成功的目标。

一、与人为善,自会有朋友

朋友之关系,在先哲看来乃为“天下之达道”(《中庸》)之一。人生不能没有朋友,而有朋友乃为人生一大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君子之所以以朋友远来为快乐,乃因为朋友是与人为善的弘道传道、知心交心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相互间能进行灵魂的交流,做到思想的碰撞,进而有益自己增进对人生和社会更深切的感悟和体会。想要有朋友,先要主动做别人的朋友,与人以善。看到人出现骄傲自满的苗头,就主动送上朋友的诤言,给予善意的提醒和劝告;看到人做事遇到困难,就倾囊相赠成功的经验,给予有益的辅助;看到人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就友善地开导和鼓励,给予温暖的帮助。以德助人,必能交到朋友。

同窗之爱

交朋好友,必以志同道合为桥梁。“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就是要善于交那些同道者,乐得其一德之长,乐取人一技之高,以为见贤思齐。朋友之间的友谊,当以义为合。为友之道,实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以文会友”,就在借由切磋文章学问而会友;“以友辅仁”,就在于藉由增进自身德行而交友。朋友之交,要有“益者三友”的互学态度。“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在交友上,当“友其德”(《孟子·万章下》) ,且要“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之为助,交相助而後济。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既可校正人生的方向,又可获得进步的动力。

交朋好友,贵以信义为重。朋友之间,是良师益友,故当要“忠告而善道之”(《论语·颜渊》)。善于倾听别人的提醒和忠告,就能缩短自我改进的过程;善于接纳他人的善意和劝勉,就能加快自我完善的步幅;善于接受同事的传授和帮带,就能增益自我提高的能力。“责善,朋友之道也。”(《孟子·离娄下》)相互责善,进步共勉,共同提高,就是交朋好友的妙方。回避矛盾,做和事佬,就无法交到真朋友。在交朋友上,要言而有信。信于朋友,就是交友之道。“信于友”者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孟子·离娄上》)。“信于友”要能“悦亲”,而“悦亲”就要反身而诚,先明于善。明善,则道义明;诚身,则意真诚;“悦亲”,则爱纯真。

交真正的朋友,要以心交,以直为要。真正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要有“告之以有过则喜”(《论语·公孙丑上》)的虚心和胸襟。要交知心朋友,当如“大舜有大”一样,“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就是“与人为善”。志同道合,同作于善。今天我们说的同窗故友、同窗好友,乃是学友。学友相聚,久别重逢畅谈人生感悟,同样是诤言和直言的共勉。交友,可以相伴自己成长。

中国人,常以朋友遍天下作为一大人生成功事。志同道合的朋友多,既是自己品行端正的佐证,又是求贤而有能力的体现。人生之乐,就在于“乐多贤友”(《论语·季氏》)。我们常讲: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孟子·万章下》)尚友,实为人生最好的助益。在学习研究上,朋友之间能相互成为心得的互惠者;在面对困境时,能相互成为心灵的慰藉者;在努力奋进上,能相互成为精神的依托;在共同事业上,能相互成为成功的分享者;在互帮互助上,能相互成为经验的赠与者;在追求真理上,能相互成为弘道的共鸣者。

二、恭敬有礼,自会有兄弟

在先哲的思想中,兄弟也为“天下之达道”(《中庸》)之一。兄弟本来是由婚姻或生育所产生的一种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也即是同父或同母所生男孩之间的血缘和亲戚关系。“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人之恩亲,莫如兄弟之最厚。兄弟常睦,缘有亲缘关系。后来兄弟情意泛指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又称友情深厚的两个人。

兄弟有福不必同享,但有难必定同担。在兄弟的伦理关系上,是兄良而弟悌。与朋友关系的“切切偲偲”(《论语·子路》)有别,兄弟关系是“兄弟怡怡”。“切切偲偲”者,可以友爱地相互批评,做到共同上进。“怡怡”者和睦之态,在于弟从于兄,而兄以爱弟。相爱而相交,互勉又互通有无。

同窗之爱

在中国人的信仰中,有兄有弟为人生一大乐事,但以德相得方有真兄弟、多弟兄。在《论语》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关于兄弟的话题:司马牛有忧于“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听到后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既然“死生有命”,则亡失兄弟就不要悲伤欲绝,而要靠自身的德行来找到类似血缘兄弟关系的道义兄弟。人若能始终保持“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的德行,就会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效验。四海之内,皆有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者,故不患乎无兄弟。

兄弟相处,或者说结交兄弟关系,贵在以仁义相接。若是“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孟子·告子下》),则兄弟关系因“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而未有不亡者。以弟之伦理事兄,以兄之本分待弟,如此方有兄弟亲密关系的纲常之道。要好兄弟若是志同道合,则相逢何必曾相识。你若能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就得有兄弟的担当和德性,然后方能获得更多兄弟。你把别人当兄弟,别人也会把你当兄弟。人生若能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就像分身有术那样,会增添无穷的生命能量。

三、爱人敬人,自会有同仁

同窗之爱

人之情性,都是同爱相求,同道相成,同义相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己之爱人敬人,体现着我个人的道德品行。既能修有道德品行,就能感召同道者,为人所爱所敬。

同仁之间,类似朋友、兄弟关系。它比同事关系更具有稳定性,因为相互间目标一致、价值观一致。“同仁相忧,同恶相党。”(《素书·安礼》)与利益相交、相互勾结的党派关系不同,同仁者之间乃能相互担忧而可风雨同舟,一起做到同舟共济。同仁者,必然同心同德,为着共同的事业一起奋斗,相互支持和帮助。建立同仁间的关系,必然是以德为基,培育共同的情操和乐趣。无德者必孤单,而不能有同仁之助。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间,既是同仁关系,虽有不同品性和作为,然一于弘扬孔子的道德教诲;又是同志关系,一同为弘道兴仁之事业执著而不懈地努力。

与同仁相近,志同道合者之间又为同志关系。“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国语·晋语四》)同志者,基于同心,本于同德。“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后汉书·刘陶传》)同志者遇到困境,则同甘共苦,和衷共济。更有甚者,是同患难、共生死。建构同志间的关系,就要确立共同的事业和志向,并将为此同心合力,互相激励和扶持,一同努力以期达到最终目标。同志之间,既要患难与共,又要倾囊相赠。共同分担风险,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成功。

共产党人的同志关系,建基于同心同德、志趣相投的共同信仰和信念,体现着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格价值,拥有分工协作、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在观念上,可求同存异,而尊重少数;在学习上,可互帮互学,而共同进步;在进步上,可相互扶助,而共同发展。没有共同的信仰和严明的纪律,不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履行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就谈不上同志式的关系。同志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的梦想。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微信公众号:gh_2d0fd22f40e8或“我的学思观”)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