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巨婴国)


中国,一个被原生家庭毁掉的巨婴国

在百度百科有这么一个词条叫中国式巨婴,词条的解释是:

中国式巨婴指一个成年人,极度自私,索取不奉献,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感恩之心。

听完这个解释,我们想到了什么?

是老人碰瓷,是高铁霸坐,是扰乱航班秩序,还是前段时间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

如今的我们的在物质上变得富强,我们开始追求进一步的内在,我们开始追求品行,文化,我们开始强调家风。社会上的一些以个人为主的问题也开始被关注,重视。除了之前的中国式巨婴,原生家庭这个词也开始逐渐的浮出水面。

我们的父母们口中经常说“孩子小着呢,懂啥啊。”“大人的事,小孩别插嘴……”他们总是习惯性的以为我们真的小着呢,真的什么都不懂。

记得小时如果父母亲感情不好,他们会首先试图隐瞒。但是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很敏感的。所以事情败露后,我们的父母还会以谈心的名义认真的说“无论发生什么,爸爸永远是你的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

父母以为,只有这样,身为孩子的我们才能安心。但是这个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创伤也就从这开始了。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就曾在他的《巨婴国》里写道我们的家庭模式多半是一个超焦虑的母亲,一个严重缺席的父亲,和有问题的孩子。

巨婴国

是不是感觉戳到了痛处。

在我们中国人最普遍的家庭观中的亲子关系是第一位,其次是夫妻感情。

但是让我们常常忽略的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环,是一件事。

我们人生中父亲的缺席多半是常常以工作之名在外。母亲一个人望子成龙的拉扯着我们。于是我们的母子关系变得至高无上,凌驾于整个家庭。

记得网上有个段子:

在家见到妈妈我们会问

“妈,我渴了?”

“妈,我饿了?”

“妈,我的那件衣服呢?”

“妈,买好吃的了么?”

“妈,……”

见到爸爸时,只会问:“爸,我妈呢?”

是不是很搞笑,但是这就是普遍的社会现状。

巨婴国

前段时间和朋友出去玩,朋友的爸妈千叮万嘱生怕落下什么,朋友说“妈,我都22了。”朋友的妈妈回了一句“你长再大,在我和你爸心理永远是孩子。”

是啊,我们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这个观念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但是这种观念会在我们父母心中无止境的放大。

我们的爸妈会以为我们是刚出生的时候,是婴儿,甚至是宠物。吃饱穿暖就好了。可是我们真的会长大,我们真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啊。

如果有一天,如果我们要自作主张一些事情。我们的传统文化会在父母口中化为一把愚钝的利刃,直到把这些主张全部割除。

父母会说:

“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

“听妈的话,我走过的桥比你吃过的盐都多。”

等等

没错,这把利刃就是愚化的孝道。

孩子到了一定年纪,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巨婴国

诗人纪伯伦在他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这么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会企图帮我们包办一切。他们以爱的名义像园林师傅们一样将我们修修剪剪的一边齐,最后就连太阳照射的角度也得人工调整。久而久之我们停止开悟,心理变得不再发育,甚至还会退化。就像刚出生6个月时,自以为是神的心理状态。(婴儿前6个月处于共生期。这一阶段的婴儿处于一种混沌的未分化状态,没有“我”和“外界”的意识,他觉得自己与万物合一,自己就是万物,万物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宇宙,宇宙就是自己。)

其实这就是以爱为名的自私,最为可怕。前段时间一篇《开网店被送杨永信的网戒中心,离开后这十年》火遍微博。这其实就是父母以爱为名自私的极端案例。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有过这么一句发问“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吗?”

需不需要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原生家庭孩子是没得选的,只是希望孩子18岁后父母们不要继续用对婴儿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了。我们的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得学会“放权”。父母真的不能帮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不教会捕鱼的方法,孩子真的只会吃鱼。我们都说孩子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生惯养。要知道如果不“放权”,这个行为就是在促进孩子精神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父母要做的不是帮孩子解决困难,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如何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如何在社会中做到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要知道社会才是跟随孩子一辈子真正的大家庭。

就像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诗中写的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巨婴国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