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纪念馆(铁人纪念馆参观过程)


人文词典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文化集团。共经历了1971年兴建、1975年改建、1989年扩建和2003年迁建4个发展阶段。新馆于2003年10月8日铁人王进喜诞辰80周年之际奠基,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之际开馆。

铁人纪念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坐落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原路2号,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7米,基本陈列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长917延长米。

纪念馆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象征着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顶部为钻头造型,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

纪念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共设4个主展厅,整个展览分为7个部分,展出了49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1170余件珍贵文献、文物。客观、真实地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的铁人精神。

从最初筹建到落成开放,从改建、扩建到最后迁建,馆址几经变迁,规模逐步扩大,陈展日臻成熟,影响与日俱增,精神一脉相承。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观、弘扬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园。

铁人纪念馆

铁人纪念馆新馆2006年9月26日开馆

现实样貌传播铁人精神的“大庆之最”

●“能亲眼来看一眼铁人很激动”

14日上午,晴空万里。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台阶前,矗立着的铁人石像庄严肃穆。湛蓝的天空下,铁人手扶刹把、坚定望向远方的身影,让人敬仰,仿佛工作永远不会停歇。

进馆后,大型群雕《石油魂》,以宏大的气势,表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的石油工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满怀爱国豪情,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些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的钢铁誓言,浓缩了铁人的终生实践和伟大人生,是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铁人王进喜的堂叔曾回忆王进喜的乳名“十斤娃”的来历,可以想见当年“十斤娃”到来时,全家人的喜悦。

“王进喜在旧玉门油矿当了10年矿工。这是他当年穿过的棉鞋、用过的石枕、盖过的合子被。”跟随讲解员,参观者看到了王进喜玉门故居复原房,一下子将人带回到那个年代。看着那时的生活环境,心里不由得感叹如今幸福的来之不易。

从上海来的游客陈永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他这个年龄的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现在,他退休了,能亲眼来看一看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很激动。“纪念馆楼上楼下我都看了,所有图片及视频,真的让人振奋。当年我们国家石油很匮乏,铁人王进喜他们能开采第一口油井出来,对于全国来说都是很震撼的,也是很伟大的。”

一幕幕奋斗的场景、一幅幅定格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这些都是老一辈人留给大庆人的精神食粮。

铁人纪念馆

王进喜在建党39周年和石油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上发言(资料片)

●“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

从进入纪念馆开始,你一定不会走神,因为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是震撼的,需要你慢慢看、细细品。

时光回溯,1960年4月2日,钻机终于到了。可王进喜与队友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井设备总重量60多吨,在玉门拆散搬家,需要吊车、拖拉机各4部、大型载重汽车10辆。然而,刚组建的萨中探区吊运设备非常少,怎么办?王进喜说:“我们绝对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全都拉上井场。”

一场人与钢铁、力量与困难的较量开始了。3天3夜,王进喜带领队友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硬是靠双手和双肩把钻机卸下了火车,装上了汽车,搬运到井场,并安装就位。

在人拉肩扛的过程中,王进喜和几个司钻轮流喊着号子,来鼓舞全队士气,他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诗句。

打井离不开水,但当时水管线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大约要3天。为了早日开钻,王进喜就带领全队职工,到距井场一公里外的水泡子,把厚厚的冰砸开一个大窟窿,盆端、桶提,连铝盔、灭火器外壳也用来装水运水。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奋战,终于端足了50多吨水。

纪念馆的讲解员王美苏,今年29岁,作为“油三代”,王美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采油九厂,2018年文化集团展馆招聘讲解员时,她报了名。

“爷爷1959年转业来到大庆,参加当时的运输队工作,接的第一批职工就是铁人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王美苏说,爷爷经常告诉她,当年大庆的条件非常艰苦,现在条件好了,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每年来我们馆参观的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日接待高峰可达1.7万人。”王美苏为自己的工作自豪,也让她对家乡大庆感情更深。“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庆,了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铁人纪念馆

解说员讲解“五面红旗”的由来

●累计接待中外观众千万人次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4万多人的会战队伍,一下集中到大荒原上,生产生活遇到极大困难。没有住房,会战职工只能住在牛棚马厩,挤在自己挖的地窨子里,有的就在荒原露宿。粮食供应不足,他们就拣冻白菜和甜菜叶子,‘五两三餐保会战’。”这一段解说词中,描述出了当年石油大会战的艰辛,更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大庆的艰苦。

那时,王进喜来大庆后,被安排住在房东赵大娘家,但他一直吃住在井场,累了就在钻杆上枕着钻头打个盹儿。赵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心疼地对工人们说:“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这件事汇报到石油工业部部长、会战工委书记余秋里那里。余秋里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我看大会战第一个英雄就树王进喜,名号就叫王铁人。”“铁人”的名号就这样传开了。

一直到今天,铁人已经深深刻在每一名大庆人心中。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记者已经不止一次来到这里,每一次的到来,都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000多万人次、国内外重要团体28000余场次。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