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影评(八佰影评)


1.戏

《八佰》最绝无仅有的是一河两岸,地狱天堂。南岸想着生活,北岸想着活。南岸的人们看着53米外真刀真枪的杀戮,看着戏台子上七进七出的赵子龙,看着报纸上用文字写下来的政治;而北岸的士兵早早为自己砌好了坟墓,赴死前只说一句“记得把东西给我娘”。

对于租界里的人们,历历在目的死亡不过是一场大戏,街边贩卖望远镜的人们大声吆喝着买了就可以清晰看到对面,租界的外国人奇怪的说:“这一切好像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而国民政府为了在九国公约会议上获得支持,故意留下一支部队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同时也打给租界的外国人看,博取他们的同情,这场戏,是被政治拱手捧上,演员却用的是自己血肉。

租界的人看戏台上的赵子龙是在看戏,看隔岸的人们又是在看什么;国民政府用战争做戏,看到我们眼里又成了什么。

八佰影评

《八佰》在我看来至少是一部拥有超越其电影本身意义的作品,甚至借由“戏”的意象引出了对电影本质的思考,拓宽到观众对电影态度的边界,观看和目光所蓄积而突破荧幕内外的潜在价值,荧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其中,将要继续完成这场戏最后一个环扣。

八佰影评

《八佰》剧照

2.这是部好片子吗

《八佰》也许不会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但相信在中国的战争电影中是可以拥有很大分量的。追根究底,《八佰》从来没有放弃作为它作为电影的存在,这也是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大多只能供国人自我高潮的原因。

首先,从过硬的技术上看,《八佰》的摄影师曹郁(《可可西里》、《南京!南京!》摄影)对两岸的落差氛围是有很明确清晰的把控的,南岸的灯红酒绿人的衣着皆是高饱和度,而北岸却是灰淡黄绿的末世降临。作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片子也达到了其追求的宏大质感。

除了上述“戏”的意象之外,白马的出现也贡献了很多神性的瞬间,它几乎伴随也代表了那一群守在四行仓库中的人们。从初始的惊慌失措妄图逃窜,到顺从本性开始奔跑,想要逃脱又不愿离去,成全了自己,但最后又重新被拉回既定的路线,判断不了的未来。

我比较感动的细节是影片对个人结果的呈现方式。与此相辅的是演员的阵容都是老熟人了,因此当观众陷入对主角光环的信任中,而陈树生(郑恺)的自爆,端午(欧豪)的死亡,老铁(姜武)的破相......他们受到的伤害清脆又不可置信,影片也从不吝于给早走的英雄戏份。包括最后选出来的敢死队的结局也在被日本兵发现时戛然而止,冲刺过桥的人们下场又如何呢,历史早已给我们更残酷的解答。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