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凤赋(威凤赋)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贞观政要》

唐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臣又闻古语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

威凤赋

威凤赋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以敢于纳谏著称,他和魏征明君良相,后代难有人企及,然而李世民晚年的一件事做的不妥。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要率兵亲征高丽,临走前嘱咐宰相房玄龄:“我不在,朝中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你处理。”最后还特地加了一句:“一切大事可自行处理,无须奏请。”充分显示了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房玄龄对圣上的这番信任很珍重。唐太宗李世民和贤相房玄龄的君臣情谊,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算得上是佳话了。唐太宗一生留下了88首诗作,其中就有3首是写给房玄龄的,分别是《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威凤赋》、《赐房玄龄》。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威凤赋

唐·李世民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房玄龄拿到这首诗,想到皇帝大早上刚起床,就能想到自己;带着妃子游一下御花园,看到秋景也能念到自己;甚至把俩人比作秋日里的秋葵和藿香,一起相依相伴地朝向日落,该是怎样的感动啊!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感动之下,对于这个比自己小19岁的如君如弟的人,他怎会不忠心不二。所以在他们身上没有出现功高盖主的戏码,也没有出现过听信谗言、折损忠臣的桥段,有的是多年的相辅相成和一段君臣佳话。

房玄龄,参与玄武门之变,安定社稷,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执政期间,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威凤赋

李世民出征没几天,房玄龄就遇到了考验。这天,有个人跑到房玄龄府里说要告一个人,房玄龄问他想告谁,那人说:“我告的不是别人,就是你房乔,字玄龄,年龄66,已婚,籍贯齐州临淄。” 房玄龄一听,心里感到很欣慰。

怪吧,人家都来告你了,你怎么还“欣慰”啊?房玄龄当二十多年宰相,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这么多年来治国的努力没有白费,连老百社都敢当面告当朝宰相的状,可见,大唐的民主气氛多么浓厚。

威凤赋

上世纪四十年代英国,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却在战后的大选中输给了工党。斯大林替他喊冤,他却说,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我打仗就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这段话让许多国人感到惭愧,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房玄龄就达到了丘吉尔捍卫民主的这个境界。

在老百姓状告房玄龄一事上,房玄龄想起了太宗临走前的吩咐,又感到很为难,这个人告的就是自己,我总不能自己再当判官吧?我房某一生清正廉明,到老了可别让人说了闲话,得了,干脆还是让圣上来决断吧。于是他二话不说,也没问那人想告自己什么,就派人把他送到了李世民那里。

李世民听闻此事,也是二话不说,更没让那个告状的人说话,就一刀把他给咔嚓了,并下诏批评房玄龄:“公何不自信? !”

这个故事真痛快!一个老百姓敢当面告当朝宰相,痛快;房玄龄不避讳、不打压,直接把人送去让李世民处理,痛快;李世民为了不听信谗言,一刀把告状的咔嚓了,更是痛快!可“痛快”过后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那个告状的到底想告房玄龄什么?房玄龄为了避嫌没让他说,李世民为了表示对属下的信任也没让他说,这算怎么回事啊?

历史好像并不关心那个告状的到底想说什么,而是只对“君圣臣贤” 感兴趣,房玄龄经过了这件事后,是该更加感激圣上的信任,是该感概在民主的道路上又碰到了一块石头?

威凤赋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