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和海蜇的区别(水母和海蜇怎么区分哪种能吃)


水做的骨肉,但不是吃素的

书中贾宝玉有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事实上,成年男性的平均含水量约为60%,反而比女性的55%更高。可惜再水灵的世间男女也不如水母,一些水母含水量可以高达98%,在海中摇曳生姿,上了岸便化为一滩软柔,想必宝玉哥哥见了定会觉得清爽之极……

水母看似柔弱,却是不好惹的食肉动物,浮游动物、小虾米和鱼类都是水母的猎物。大部分水母都有纤长而柔软的触手,触手上满布刺细胞。除了水母,珊瑚、海葵和水螅也都有刺细胞,因此,它们都被归类为刺胞动物。

但由于水母类动物活动范围较其他刺胞生物更加广泛,时常漂于海面并被海浪推从远海推至海滩,误伤人数更多,杀伤力不容小觑……所以,一说刺胞动物,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水母。

水母触手上的刺细胞微小,内含储存刺丝的刺丝囊。当刺细胞受到物理刺激时,少量的刺细胞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刺丝囊里的刺丝、射向猎物。

而猎物被刺中后渗出的体液又会通过化学反应刺激更多的刺细胞发射刺丝。刺丝会将水母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麻痹猎物。最后,水母的触手将猎物卷入口中进行化学消化,饱餐一顿获取生存所需的能量。

不仅捕猎效率惊人,刺丝的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有注射针头一般的中空刺丝,也有如弹簧一般卷曲增加弹射力的刺丝,还有表面充满粘液的粘性刺丝等等。

水母和海蜇的区别

而水母的这些致命武器——刺细胞,却是一次性的、用后即报废。同时,不断更新的刺细胞让水母得以保持战斗力。

活着的水母可怕,死了也不会放过你

不同的水母拥有不同程度的杀伤力。大部分的水母蜇伤并不致命,但有些水母就令人闻风丧胆,如箱型水母(顾名思义,其形状如同一个方箱),它的剧毒可以在几分钟内将伤者致死。拿冲绳夏日常见的箱型水母——波布水母(Chiropsalmus quadrigatus)为例。

人触碰到波布水母之后,会感受到触电一般的痛觉,严重者当场晕厥甚至死亡。这是水母刺胞毒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之一。

被刺部位红肿如烙铁烫伤或是如电击后留痕,受害者出现头痛、呕吐、陷入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的事例都有记录在案。这是因为刺胞的毒素不尽相同,有引起皮肤坏死的毒素,有作用于呼吸中枢的神经毒,有导致溶血致死的毒素,也有引发过敏性反应的毒素等等。

水母亚门的学名为Medusozoa,由希腊神话里让人石化的美杜莎(Medusa)而来。古希腊神话中,见到美杜莎的人便会受其魔力影响化作石头。

人被水母蜇伤后感到疼痛、失去意识甚至休克而僵直挺尸于海面或海滩上,不正像是中了海中美杜莎——水母的魔法么。

神话中,大英雄珀耳修斯砍下美杜莎头颅,并借其头颅的力量杀死海怪,将对手变成石像。而水母死后,同样威力犹存。游客见海滩上有“果冻躺尸”,好奇伸手拨弄随后红肿过敏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即使水母死后,触手上的刺细胞尚未失去活性,依旧能够射出带有毒液的刺丝。

再或者你要是吃了一条鱿鱼,而这条鱿鱼恰好又吃掉一只水母、但没有完全消化掉这只水母,那你也可能会被蜇伤……

其实,水母并非故意蜇人,有一些水母的刺细胞也无法刺穿人类的皮肤。但总之,在海边遇到可爱梦幻的水母,还是别碰为妙。

被“冷落”的刺化石

一只水母就能要你命,要是一群呢?

大多数水母常轻盈地漂浮于水面,其近乎透明的身躯在海水中难以捉摸。不管是出自好奇心还是不小心,总有一些潜水员或是海边游泳的人难免触雷。一只水母就能致人以死地,要是一群水母,那还得了。

电影《海底总动员》里,为了寻找儿子尼莫,小丑鱼爸爸曾穿过了水母群。但现实中,撞上水母群的小鱼们可就没那么好运。水母聚集时,它们长长的触手仿佛天罗地网,小虾米、鱼类穿过水母群时,通常会被一扫而光。

另外,庞大数量的水母群也会让渔民的渔网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并且让大量渔获失去经济价值,甚至会堵塞临海发电厂取水口、或导致海滩关闭观光业……

更让人无奈的是,造成水母爆发的诸多因素——近海海水的富营养化、海水温度的上升、鱼类的过度捕捞、伴随大洋运输而来的入侵扩散等等,至今都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因此,有学者预测未来水母有可能代替鱼类重新称霸海洋。

水母,看似柔弱却充满危险,没有脑子却已经能以柔克刚,在海中横行霸道,正是应了一句“简单却不平凡”。

本文来自果壳(ID:Guokr42),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如有需求请联系

水母和海蜇的区别

水母和海蜇的区别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