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玫(荀玫)


荀玫

《儒林外史》以似是儒人又非儒物的王冕开头,作者也说这是个楔子。而第二回首先登场的是申祥甫,可能读者大多已经忘了申祥甫是谁了,咱们这里说说。

申祥甫这个人大约只在第二回活跃过,到第三回只出现了一次,后面第七回出现就死了。这也是《儒林外史》里对众人的写法, 众人如卷轴画一般,登场下场,如同演出。

第二回一开头,说山东汶上县薛家集。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明代的繁富,也就是当时“繁富”吧。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庵就是观音庵,有三间殿宇,还有十多间空房子,很小。到了早饭时候,为头的申祥甫带了七八个人走了进来,在殿上拜了佛;和尚走来与诸位见礼,都还过了礼。拜佛互相敬礼,申祥甫看起来很正常。

荀玫

但是接下来申祥甫就原形毕露了。申祥甫向发作和尚道: “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钞钱,也要消受。”又叫 “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指著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 “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爷,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诸位看到这里怎么想?先对和尚说,然后对诸位说,再对老翁说,活脱脱一个尖酸刻薄的形象。出场三句话,所有人都说到了,抓着理不放。关键是,早起来琉璃灯内只有半琉璃油,这很正常啊,毕竟点了一个通宵了。而且其实申祥甫并没有追究下去,然后和尚给众人泡苦丁茶喝。

荀玫

接下来很有意思,众人是到观音庵来商议“闹龙灯”之事的。荀老爷先开口道: “今年龙灯上庙,我们户下各家,须出多少银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一同商议,为什么不一同到观音庵呢?这是为他亲家吹捧啊,还隐隐的自吹了一下。

荀玫

后面写到村里办学堂,就在观音庵里,荀家出的钱最多,差不多一半。请的先生是周进。申祥甫出场了,他拿出一副蓝布被褥,送周先生到观音庵里歇宿。送周进的被褥虽然只是蓝布的,但毕竟送了。

接下来,王举人到学堂避雨。然后唠嗑的时候,王举人说自己做梦梦见荀玫中了进士,这荀玫还只有七岁。自这一番之后,一薛家集的人都晓得荀家孩子是县里王举人的进士同年,传为笑话;这些同学的孩子赶著他,就不叫荀玫了,都叫他“荀进士”。各家父兄听见这话,都各不平。偏要在荀老翁跟前恭喜,说他是个“封翁太老爷”。把这个荀老爷气得有口难分。

这时申祥甫又出场了。申祥甫背地里又向众人道 :“那里是王举人亲口说这番话!这就是周先生看见我这一集上只有荀家有几个钱,捏造出这话来奉承他,图他个逢时遇节,他家多送两个盒子。俺前日听见说,荀家抄了些面筋、豆腐干,送在庵里;又送了几回馒头、叉烧包,就是这些原故了。”众人都不欢喜。明明是王举人说的,偏偏申祥甫说不是,申祥甫说这些都是周先生编的,还说周先生就图荀家逢年过节多送些东西。搬弄是非对申祥甫有什么好处呢?咱们只能说,丑人多怪事罢了。

可到第三回,周进中了进士。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聚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饭团之类,亲自上门来贺喜。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这不是申祥甫搬弄是非的时候了,他转而巴结奉承周进了。

申祥甫做为《儒林外史》第二个登场的,也是天下儒生的代表,尖酸刻薄、自吹自擂、喜好搬弄是非、对比他高的人又巴结奉承。《儒林外史》里写到的儒生,大多是以申祥甫为代表的,形象很不招人喜欢,这恐怕是《儒林外史》之所以命名“外史”的原因吧,毕竟儒林如果内部大多这样,恐怕人间也就没希望了。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