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感染几率(感染破伤风发病率有多高)


治疗要求保持呼吸道通畅;

其他干预措施包括早期、足量使用人类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中和未结合毒素;防止毒素进一步生成;给予镇静;控制肌痉挛、高渗液、维持体液平衡和防止并发感染;持续性护理监护。如果TIG无法获取,可静脉用含有破伤风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IVIG)。

总体原则

患者首先应被安置在安静的病房。指导所有的治疗措施的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伤口护理

污染物和坏死组织有益于破伤风杆菌 C. tetani复制,要进行快速、完全清创。尤其是深部的穿刺伤。不能单纯使用抗生素来代替充分的清创术和免疫接种,但通常要给予。

破伤风感染几率

抗毒素和类毒素

抗毒素的治疗效果与已结合神经突触毒素的量有关,因为抗毒素只能中和未结合毒素。对于成年人来说,TIG 500单位IM曾经与3000至6000单位的更高剂量一样有效,并且引起的不适更少。一些医学专家建议将部分剂量渗透到伤口周围,但其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动物来源的抗毒素并非首选,因为它不维持患者的血清抗毒素水平且血清病发生风险较大。如果必须使用马血清,通常的剂量为50,000单位肌注或静注。 (注意:参见 。)

必要时可以直接对伤口进行免疫球蛋白或抗毒素注射,但效果不如恰当的伤口处理措施。

破伤风感染不会赋予免疫力,因此,除非他们的疫苗接种史表明已完成完整的初次破伤风疫苗接种,否则患者应接受适合年龄的制剂进行完整的初次破伤风疫苗接种(参见下文 )。 应将抗毒素和疫苗应注射到不同的身体部位,以避免中和疫苗。

破伤风感染几率

肌痉挛处理措施

需使用药物来控制痉挛。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用来控制强直和痉挛的标准疗法。 他们可阻止内源性抑制性神经递质gamma-氨基丁酸(GABA)在GABAA 受体处的再摄取。

地西泮有助于控制癫痫发作,对抗肌强直并诱导镇静。用量各不相同,需要细致的调整并密切观察。

地西泮 使用最广泛,但咪达唑仑是水溶性的,是长期治疗的首选。咪唑安定可减少地西泮和劳拉西泮并用丙二醇溶剂而引起的乳酸酸中毒,并可减少代谢产物的长期累积所致昏迷。

破伤风感染几率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不能预防反射性痉挛,有效呼吸可能需要维库溴铵或其他麻痹药物和机械通气阻断神经肌肉。曾经使用巴夫龙治疗,但是加重了自律神经的不稳定。另外,维库溴铵没有心肌副作用,属于短效肌松药。 其他长效肌松药,如罗库溴铵和哌库溴铵同样有效,但目前尚未进行临床随机实验以比较彼此的功效差异。

鞘内注射巴氯芬(gamma-氨基丁酸受体GABAA激动剂)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另外,昏迷和呼吸抑制者都需进行通气支持,但往往易导致其他副作用。

丹曲林 最初可通过输注给药,此后最多可给药 60 天。肝毒性和价格昂贵限制了此药的临床广泛应用。

自主调节紊乱的处理

吗啡可用于破伤风引起的自身调节紊乱,尤其是用于心血管功能紊乱者:每4~6小时一次,每日总量维持在20~180mg。

beta受体阻滞剂被用于控制高血压和快速性心律失常,但不推荐用长效beta受体阻断剂药如心得安。心源性猝死是破伤风常见死亡原因,beta受体阻断剂增加该死亡风险;然而,艾司洛尔这一短效 beta受体阻滞剂可安全使用。 静脉注射时阿托品已被大剂量使用;阻断副交感神经系统可明显减少大量出汗和腺体分泌。有报道用可乐定进行治疗,比起常规治疗,病死率有降低。

通过静脉连续输注以维持血清水平在 4 至 8 mEq/L 之间的剂量给予硫酸镁,具有稳定作用,消除儿茶酚胺刺激()。剂量过大时,膝反射可减弱或消失,因此可用来评估镁离子的浓度。患者还会出现潮气量降低,因此需注意维持通气。在整个输注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清镁水平和心电活动。

其他的药物可能有效,包括:

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未被证实,不推荐使用。

抗生素

破伤风感染几率

抗生素与清创和基础支持治疗相比,效果甚微。

甲硝唑是推荐的抗生素。

支持治疗

中度至重度感染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当神经肌肉功能受累,肌痉挛已经影响正常呼吸时,需要给予机械通气。

建议进行静脉营养,以防胃管食物误吸入呼吸道;常有便秘,因此应保持粪便松软以利通便。直肠导管能够缓解肠胀气。尿潴留者需进行导尿。

胸部理疗以及频繁翻身,强制咳嗽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罂粟碱类止痛药可用于止痛。

治疗参考文献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