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课文(飞夺沪定桥课文内容)


晴空中炸开一个响雷:四川泸定发生了强烈地震!

2022年9月5日下午,首先在手机上后来又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个令人揪心的消息,地震灾害已经造成多人遇难。

泸定、康定、石棉、汉源……都是1986年我第二次重走红军长征路时经过的地方。听到此次地震成都和重庆都震感强烈,我立即想到身在成都的诗兄胡笳。电话打通后,胡笳兄说,他家在成都最繁华的街区,地震发生时,他家一层楼都有明显晃动,他和家人赶紧跑出大楼,跑到开阔地避险。

我和胡笳兄说,我去泸定时在二郎山险要的山路上盘旋了大半天,曾在铺好木板的铁索桥上攀走,采访摆渡红军过大渡河的老船工帅仕高,采访勇夺泸定桥红军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转眼过去四十六年了。胡笳兄说,现在泸定的变化可太大了。去康定,去泸定,过二郎山,有长长的隧道,时间大大缩短了呀。这些年,国家的建设突飞猛进,泸定地区变化太惊人了。

当年去康定和泸定成为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我在1986年4月21日的日记里有清楚的记载:

“早晨下起了雨,路面都湿了。我们出发后,雨渐停了,车子沿着大渡河的北岸公路走,沙土路,小雨后比柏油路还好走。”

“我们来到了久仰的泸定桥。见有朱德总司令题写的‘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聂荣臻元帅1979年10月13日的诗:‘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杨成武将军1980年2月16日写了一首诗:‘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更有毛泽东主席诗的名句:“大渡桥横铁索寒”。

我们当时在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里观看了《飞兵夺泸定》的一个彩色录像片,对泸定桥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里地势险要,铁索桥横挂在大渡河上。明清时,大渡河称泸河,泸定是泸河一带已告安定的含义。可是这里,曾一直是水深火热,并无安定。红军夺得安顺场后,曾在那里用小船摆渡过河,已经有很多红军指战员过了河,但依船渡的速度,我们红军没等渡河完毕,可能敌人追兵就会赶到,大渡河的河水也会涨高。毛主席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拿下泸定桥,从桥上通过将比摆渡小船要神速得多。就这样,红军主力部队以红四团为先导,与北岸的红一师夹河逆流而上,兵分两路奔袭飞夺泸定桥。敌人也向泸定发兵,红军和白匪在抢时间,比速度,德威就是他们摸黑走过的一个村镇。敌人为防红军事先破坏了桥上的木板,拆的拆,烧的烧,在这铁索桥上,24名红军党员和积极分子,一边补铺门板,一边前进。当年的旧门板,因为它们曾帮助红军夺桥十分光荣,现已披挂着红绸花陈列在文物馆里。二梯队的红军战士扛着门板边铺桥边冲锋。

我走在当年红军强渡铁索桥上,请同伴给我拍照留念,并把一首小诗写在明信片上,从泸定邮给了远在东北的家人:

飞夺泸定桥课文

迎着纷飞的战火,

攀着摇荡的铁索,

头上是翻卷的乌云,

飞夺泸定桥课文

身下是汹涌的大河。

飞夺泸定已成历史的传说,

前辈们自有其壮丽的生活。

每一代人引以自豪的,

都不是据守,而是开拓……

如今飞夺泸定桥的豪迈壮举已成红军神话,过去八十七年了,新中国也建立七十三年了,我们的人民正创造着民族复兴的伟业。我因曾在重走长征路时到达那里,我时刻牵挂和惦记那里人民群众的安康,我看到不断紧急赶到的救援队伍,看到那里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奋力抗震,并解决受灾群众喝上水、吃上一口热乎饭、有安身的帐篷等最实际的问题。

我想,泸定这个红军走过的地方,虽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过去多少年了,却仍然蕴藏着红军不屈不挠、不惧千难万险的伟大长征精神,这里的军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必将战胜眼下地震与疫情联手造成的艰难困苦,迎来胜利的曙光。

胡世宗,军旅作家、诗人。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已创作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等文学著作72部,主编、编选文学作品集46部。有作品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