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证样本(工地出门证)


撰文 | 朱静非

和老章相约一起吃饭,结果一向守时的他迟了半个小时才到。我问怎么回事,他说刚刚在良心和学术问题上纠结了,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我说你迟到就罢了,咋还不会说人话了,是不是以前帮过你的人想让你代写篇论文啊?这事确实不好办,不好意思拒绝,又不得不拒绝。

事实证明我猜错了。刚刚老章路过街角的咖啡店,店门口有个撑筐卖包子的大婶,他说特别像他妈所以驻足观察了好久。老章爸爸去世早,他妈一直生活在农村,为了他真是倾其所有。老章从初一开始住校,他妈经常骑三十多里地自行车给他送包子,又当饭又当菜。老章说,现在别说吃包子,想起包子来胃就开始泛酸水,但有那么一秒钟,他很想把大婶所有包子都买了,让她赶紧回家休息,然而这份怜悯之心最终还是被他理性的学术分析给打压了。他说,你看啊,商业帝国是建立在好商品和好的经营理念上的,对吧?包子能不能成为好商品咱们姑且不论,咱只说经营理念。换你你会在咖啡店门口买包子?进门前你会买吗,就着咖啡吃?出门的时候你会顺手捎几个包子,用韭菜味冲冲嘴里的咖啡味?听大婶说,她那个摊位,就是咖啡店门口右边大约一个平方的位置,还是从别人手里转租来的,一个月一千块。你说傻不傻,那是公共地方嘛,就算出租也不应该是个人对她转租啊?就算掏了钱,咖啡店不撵了,难道城管不撵吗?选址不对、智商不在线,干这行没前途的。如果我帮她包圆儿了包子,她就会错误地以为她的包子有人欣赏、每月一千块花得值。大家都知道啊,努力很重要,方向更重要的嘛,好比你看我搞学问写论文有一套我就走学术的路子,但普通话很烂所以我是不会去考播音员的,这就叫有自知之明嘛。

老章啥都好,就有个在公众场合喜欢高谈阔论的毛病,人越多他就越“嚣张”,用“大放厥词”来形容也不为过。看旁边餐桌有好几位被自己的言论吸引了,老章更来劲了,大谈博弈啊、企业经营管理啊、成本控制管理啊之类的。不得不说,老章的教授职称不是白给的,他背书的功夫实在一流。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心里很不舒服,于是问他,你平时做实验,都是取到1个样本点,就停手开始分析吗?老章说开什么玩笑,统计学上讲少于30个数据的样本都算不上大样本,我搞学术很严谨的。我说如果有这样一个课题,委托人请你帮着搞一个竞争情报分析报告,探讨下近期包子销量与地段、销售点等的相关性,同时提供了某次包子被某人包圆儿的事例,你会仅仅通过这一个独立事件判断包子市场很繁荣从而值得大力投资吗?这似乎不符合你章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啊?老章尴尬地一笑,说,快吃毛血旺,鸭血凉了硬了就不好吃了哦。

我和老章是多年的好友,如果换成别人和我说这事儿,我真想把话甩他脸上:大哥您是哪位,您觉得就您那30块钱,至于左右一位成年人对一个成熟市场走向的判断吗?您全部的作用可能只是让大婶早下班几分钟,可就这点功用,您还吝于出手不是?

老章讲述故事的手法像极了流行了好多年的“鸡汤文”,就是先说一个小故事,然后据此来一堆似是而非的议论。老章给的在我听来显然是碗毒鸡汤,好多人跟老章一样,讲个小故事就堂而皇之地得出“结论”想去指导更多人的生活走向了。很不幸接下来我也要走这条路了,我想说的是五年来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的“寒门贵子”这个话题。

其实说实在的,几年前就看到这个话题了,听不同专家解读,搜索了很多资料,随机看了大约500条微信推送,我对这个话题还是很懵圈。我看到的资料,几乎无一不是上来就说“大环境”如何如何艰难,“搏出位”怎样怎样困苦,然后很确定地说“寒门不可能出贵子”,或者话锋一转,用了个“虽然……但是……”的句型很确定地说“寒门必然出贵子”。但是,搞这样一场注定由有限事例不可能推出令众人信服结论的大规模辩论,难道不应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个“最基础的工作”,简直和图情学论文开题思路一模一样啊,比如是不是应该首先界定下什么叫“寒门”、怎样算“贵子”?很遗憾,那么多解读,想到做这个工作的真是少之又少。基础都没有,结论还值得一辩吗?

什么叫“寒门”?出生在吃“低保”家庭的孩子?家庭年收入比当地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低特别多、一般多又或者差不多?生而单亲?父母中一方或双方英年早逝?被养父母又或者叔伯辈、爷爷奶奶辈带大?如果说单从经济角度、监护人角度考虑还容易定量定性,那怎样才算“贵子”就复杂多了。平时跟亲朋好友闲扯,说到“成功人士”,有说互联网巨头的,有说娱乐明星的,有说行政长官的,有说科学家的,不一而足,反正都是某个行当的拔尖人物。单以娱乐明星来说,好多穿中国衣、吃中国饭、住中国房、行走在中国捞金又在骂着中国娘的所谓“中国明星”其实早就入外国籍了,这样的人算不算“成功人士”,我觉得很值得商榷。另有所谓“大牌明星”,普通人就算不吃不喝工作上千年才能赶上人家逃的税,这样的明星也算“成功人士”吗?又有人放低要求,说读了“好大学”的称得上“贵子”。不管毕业后的事儿了吗?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好大学”毕业生不是有的是?又说毕业后谋到事业单位编制的可称“贵子”。那这些人里如果有尸位素餐的,对社会没贡献,也能叫“贵子”?如果说有工作、对社会做了贡献就算“贵子”,按这个标准,但凡挣工资交税的,是不是都可以看作是为社会发展出了一份力?那“贵子”是不是又多如牛毛了?

最重要的,由“寒”到“贵”是个过程,这个过程甚至要好多年,撇开“寒”谈“贵”或抛开“贵”谈“寒”都不怎么科学吧,似乎没人提到“贵寒比”?假设张三出生在传统意义上的“大富大贵”之家,家产以10亿计,张三凭借祖宗荫庇也成了“一方大佬”,一辈子挣了3亿财富,咱也不小气地扣除他的成本了,仅以毛利算,他与原生家庭的财富毛比是0.3。另假设李四出生在传统意义上的“破落户”之家,房无片瓦,银行没一毛钱存款,结果他通过努力拿到了技工学校的培训证,然后到小饭馆给人做拉面,一辈子有了30万积蓄,相对于原生家庭的负收入,我们姑且把“破家值万贯”撑死换算成300块,他与原生家庭的毛财富比是1000。这个比值是张三的3333倍多,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李四比张三更成功?李四是不是可以骄傲地说,他是老李家这个“寒门”走出来的“贵子”?如果你觉得似乎这样说也没错,我又要问了,张三李四挣的钱都干嘛了,他们谁回馈社会更多?如果没这个数据,我可不可以说挣钱越多的坏人对社会危害越大,因此算不算“贵子”还不一定?

有人说了,老朱你这是纯抬杠啊,按老祖宗盖棺才能定论的说法的话,这得追踪一个人多少年、多少量的数据才能下结论?再说社会在发展,大环境也在急剧变化中,普罗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在不停变化,我们就算拿到了更多人更多动态数据,照你这个算法也永远做不出结论啊。对啊,您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那就别再以人生导师的姿态,只拿几件独立的、或许并不具有普遍性的事例跟我们说事儿呗,别动不动就下结论说什么“寒门还是可以出贵子的”或者“寒门肯定无法再出贵子”这样的话误导青年了好吗?您连最基础的什么是“寒门”、什么是“贵子”都说不清。同样没有令人信服的概念界定、同样没有大数据支撑,我只能说这种事儿有待商榷,而且我也不想浪费时间在判断我是不是“寒门”出身这个问题上,我要把节省的时间用来奋斗,因为我知道努力必有收获,哪怕收获的是失败的经验。

吃完饭,我问老章你觉得自己算“寒门贵子”吗?他明显一愣,不确定地反问我,算吧?我说好,你说算就算,做人不能忘本,你这样的大教授帮帮卖包子的大婶不丢人,说不定她家还有贵子等着跳寒门呢,走吧,一起去。

我特别希望学图情的、还没整明白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没界定清楚研究对象的学生们,在动手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之前,好好想想类似问题。都不知道在和谁抬杠,能把杠抬好吗?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