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组成(桑菊饮方歌解释)


桑菊饮组成

提到桑叶,你会想到什么?是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咀嚼桑叶,沙沙作响?还是课本里意味深长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无论如何,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一提起桑叶,第一反应是亲切,觉得这是个好东西。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公元前10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还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记载。战国时期,孟子曾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见古人早已发现它的价值。

桑菊饮组成

桑叶不光是养殖业的宠儿,也是中医的宝藏,它有着很多神奇的功效。而说到桑叶的功效,就不得不提到下面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霜桑叶止盗汗的故事

相传在浙江严州的一个寺庙中有一位患病的僧人,每当夜晚入眠后,就遍身大汗,甚至衣服、被单都被汗水浸湿了,二十年都不曾治愈。

又一年秋天,寺庙里来了一位新监寺,他告诉患病的僧人去采摘秋天带着霜露的桑叶,烘焙干,研成粉末,就着米汤服用,可以治疗夜晚出汗的病症。僧人照做,后面果然就痊愈了。

桑叶入药

【来源】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异名】冬桑叶、霜桑叶。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炮制】桑叶生品长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蜜制(用蜂蜜拌炒)后清肺润燥的作用增强。所以,肺热燥咳多用蜜制桑叶。

【适用人群】肺热、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咳血者。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所致头痛发热、咽痒烦渴、干咳无痰者。目赤肿痛、头晕眼花、高血压者。

【注意事项】桑叶性偏苦寒,脾胃虚寒、寒痰、湿痰者不宜多用。

【用法用量】桑叶最常用来泡茶、煎汤饮用,或煮粥,也可入丸、散。煎服用量在5~9克。

【禁忌】《得配本草》:肝燥者禁用。

中医认为,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丝虫病、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桑菊饮组成

清补结合,止咳平喘

人参热补,桑叶清补。《本草经疏》记载:“桑叶性味苦、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又能明目而止咳,有补益之功。”

霜桑叶有肃降之气,故能降肺、助肺气下行,所以能止咳平喘。但需注意的的是,霜桑叶性味寒凉,因此更多是用于肺热肺燥引起的咳喘问题,寒性咳嗽不太适合。

比如,感受了燥邪热邪以后,由于肺燥肺热引起了咽干、咽痒的症状,在初期可以试试煮点冰糖桑叶茶来清补润肺,缓解这种不适。

降血压、血糖

药理研究,桑叶中含有降低血液黏度的黄酮类成分,能改善高脂血症,对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还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日常保健可以用15~20g桑叶,煎汤代茶饮,对防治糖尿病、控制血压上升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其性味寒凉,如果是脾胃虚寒,饮食不耐受寒凉的人群则不适合饮用。

闭毛孔,止汗良药

《丹溪心法》记载:“(霜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古人有用米汤调服霜桑叶粉末来治疗盗汗的经验。霜桑叶应于秋天肃降收敛之势,可推导其也有一定阖表、闭毛孔的功效。

生发、美容妙方

“肺主皮毛”,桑叶是作用在肺的一个药,也能调治皮肤、毛发相关的问题。现代人关注的脱发问题,调理时最爱用生姜。殊不知,桑叶防脱、生发的作用更胜一筹。

《本草纲目》:“桑叶明目长发。”《千金方》中记载:“治头发不长,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长数尺。”

在古代,桑叶常被用于沐浴护肤、护发防脱。有单独用桑叶煮水洗头,也有用桑叶配侧柏叶,配薄荷叶使用的。

用霜桑叶煮水沐浴或是洗脸,还能清洁护肤又保持面部滋润不干燥。感兴趣的朋友,可用霜桑叶50~100克(干品),放入锅中,加水煮10~15分钟后,倒入盆内放温后,可用于沐浴或护发,对肺热型脱发效果会更好。

各家之言

《本草拾遗》: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疮。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利五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春叶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

《开宝本草》: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

《本草纲目》: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蒙筌》: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

《本经逢原》:桑叶清肺胃,去风明目。取经霜者煎汤,洗风眼下泪。

《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

《本草新编》:桑叶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补骨中之髓、添肾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脑明目,活血生津,种子安胎,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痹,消水肿脚浮。《本草分经》:苦甘而凉。滋燥凉血,止血去风,清泄少阳之气热。

桑菊饮组成

《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桑菊饮组成

经霜桑叶

关于桑叶在霜降后采收,具有更好的质量与疗效,是古代医家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

目前桑叶原药材根据采收期不同可以分为“青桑叶”、“霜桑叶”。

现代研究分析,从桑叶中芦丁及绿原酸含量来看桑叶的采收期,最佳采收期应为9月份。但自古以来桑叶的采集时间习惯在秋季霜降后采收,历来多认为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故入药用多为冬桑叶,亦称“霜桑叶”或“经霜桑叶”。《中国药典》亦规定桑叶需初霜后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的品质。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民间也有“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六月当柴烧”,“知母黄芬全年刨,唯独春秋质量高”等农谚。中医历来认为霜桑叶具有上乘品质,这在众多医药本草或典籍中都有记载。

比如《本草图经》上记载:“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

《图经衍义本草》上记载:“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

中医名方——桑菊饮

桑菊饮——(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杏仁二钱, 桔梗二钱,甘草生八分,薄荷八分,连翘一钱五分,苇根二钱。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菊饮组成

桑菊饮组成

桑叶生活应用

桑叶薄荷饮

【原料】霜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3克,苦竹叶1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桑叶、菊花、薄荷、苦竹叶加适量水,煮沸,过滤药液。饮时加入适量白糖,代茶频服。

【作用】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

桑叶菊花饮

【材料】霜桑叶10g、杭菊花5g、枸杞子10g。

【做法】1、将桑叶、菊花、枸杞子均洗净备用。2、瓦煲加入清水500ml,大火煮沸后,放入桑叶、菊花、枸杞子,转小火继续煮5分钟,熄火,滤去药渣,留汁。

【功用】清肝降压、泻火明目。

【不宜人群】脾胃虚寒者。

桑叶茶

【原料】霜桑叶适量。

【做法】先将桑叶撕成碎片,放入茶杯中。再用热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功效】常喝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

桑叶猪肝汤

【原料】猪肝100克,嫩桑叶30克,盐适量。

【做法】将猪肝洗净,切成片,放入汤锅中;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煮至七成熟;放入桑叶,加盐调好味即成。

【功效】本汤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眼结膜炎、夜盲、肝热头目疼痛等症。

桑叶茅根猪肉汤

【原料】嫩桑叶30g、白茅根30g,黄豆100g,猪肉250g,生姜10g。

【做法】1、将桑叶、白茅根快速冲洗干净,备用。2、将黄豆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捞出,备用。3 、将瘦肉洗净,切小块,冷水下锅,煮沸后捞出,备用。4 、将上述所有食材和生姜片一同转移至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煲30分钟,最后放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用】清热祛湿,健脾益胃。

【不宜人群】脾胃虚寒者。

桑杏汤

【材料】霜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川贝母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

【做法】将杏仁捣碎,梨皮洗净,川贝母研粉。将桑叶、沙参、杏仁、川贝母、梨皮一起装入调料袋中, 封口。将调料袋和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煎煮30分钟,除去药袋,取汤汁饮用即可。每日饮数次,连服7~10日。

【功效】清肺润燥。此方由传统药方简化而成,所用的材料均有润燥止咳的功效,一起合用,辛凉甘润,常饮能清肺润燥,对肺燥、肺热或外感温燥引起的咳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适合人群】适合急性支气管炎及病后余热未清、干咳无痰、鼻燥咽干等症者。四季皆可饮用。

【特别注意】此汤以清热为主,性较寒凉,脾胃虚寒、寒痰、湿痰者不宜多饮。■

桑菊饮组成

【来源:本文综合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中医老师潘毅、中山市中医院、中国中医药报、养生正道、20版《中国药典》等,部分图片来源:药用植物图鉴微信】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