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化鼻咽肿瘤能活几年(分化型鼻咽癌)


导 语:4月15日~21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如约而至。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肿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由中国抗癌协会于1995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6届,通过组织全国肿瘤医务工作者,集中开展各类形式的肿瘤科普宣传和公益活动,传递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提高防控意识,推广规范诊疗,不断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稳步前行。

2021年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秉承“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的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互动方式,联动多方力量,共同开展系列癌症防治宣传活动。为此,本报特别邀请肿瘤领域多名专家学者,权威解读肿瘤防控要点,向大众传递科学规范的肿瘤诊疗理念。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介绍鼻咽癌的发病情况、高危因素以及诊治现状。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如下,与读者分享。

未分化鼻咽肿瘤能活几年

麦海强教授采访视频

Q1

目前我国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如何?有哪些特点?

麦海强教授:鼻咽癌多见于30~60岁人群,具有非常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大约13万例,而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6.2万例,占全球的50%左右。

鼻咽癌的发病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鼻咽癌在中国华南地区高发,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份。广东省是鼻咽癌最高发省份,发病率高达20/10万,是全国总体发病率的4倍,因此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广东省男性鼻咽癌的发病率大约30/10万,甚至接近于我国第一大癌种肺癌的整体发病率(50/10万),可见鼻咽癌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之高。

其二,具有种族和部分人群的易感性。鼻咽癌发病有很明显的人种差异,全球范围内,中国人发病率最高,黑人次之,白种人的发病率非常之低。在高发区广东省,讲广东方言的人群特别高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曾开展了一项纳入万余例样本的队列研究,以期探究广东省高发鼻咽癌的原因。结果发现,广东人往往携带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鼻咽癌易感基因,因此导致鼻咽癌在广东省高发。因此,也有专家提出鼻咽癌是古代“百越族”女性长久持续的迁徙婚配带至两广地区的假说。

高发区的居民迁徙到低发区仍然保持着鼻咽癌的高发倾向。近代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第一代美国华裔移民的鼻咽癌死亡率比美国白人高25-40倍,第二代虽然仍高于美国白人,但比第一代下降了27%。这一数据表明,易感基因会随着异国婚配得到稀释,鼻咽癌发病率会因此不断下降。

其三,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资料显示,12.3%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鼻咽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鼻咽癌的遗传度高达68%,也就是说鼻咽癌致病因素中68%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他32%的致病因素为环境相关因素。

Q2

鼻咽癌患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

麦海强教授:鼻咽癌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EB病毒感染、环境及生活因素有关,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导致。

过多摄入咸鱼、腌制蔬菜等食物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早在1971年,香港鼻咽癌专家何鸿超教授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就发现,香港鼻咽癌病因可能和当地居民喜欢食用咸鱼有关。后续检测发现,咸鱼中含有强致癌物质N-亚硝胺,用咸鱼喂养大鼠会诱发大鼠的鼻腔癌或鼻窦癌。除了腌制食物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物、不良生活嗜好(吸烟/饮酒)等均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发现,香烟抽提物可以激活EB病毒,增加鼻咽癌风险。

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香港鼻咽癌发病率近20年来已有显著下降,而新加坡和美国华人的鼻咽癌发病率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基因背景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也与戒烟、减少食用咸鱼等生活习惯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除了以上所说的常见因素外,鼻咽癌的另一大重要病因就是EB病毒感染。在鼻咽癌高发地区,90%以上的鼻咽癌都与EB病毒感染相关。由于我国对婴幼儿多采取喂养的方式,导致大部分人群在3~5岁时就已感染EB病毒。欧美国家由于分餐制习惯,儿童时期不易感染EB病毒,常在青少年时期由于接吻而感染。EB病毒感染人体后会进入淋巴细胞,可能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烧、淋巴结肿大。当鼻咽中存在不典型上皮细胞增生时,EB病毒则容易感染上皮细胞,使得细胞增殖的调节失控,最终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对于鼻咽癌的预防,曾益新院士开展的研究显示,EB病毒存在不同亚型,我国鼻咽癌高发地区80%人群都感染了同一种高危亚型的EB病毒,这一发现为鼻咽癌疫苗的研发以及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特别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如果抗体阳性,建议进行鼻咽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Q3

鼻咽癌患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常见检查有哪些?

麦海强教授:由于鼻咽腔中形成肿瘤,鼻咽癌患者回吸鼻涕时软腭活动易引起鼻咽肿瘤毛细血管破裂,导致鼻涕中带有血丝,也即回吸性涕血。如果肿瘤位置靠前,堵塞鼻腔,并影响到鼻咽侧壁的咽鼓管,患者还会有鼻塞、耳鸣、耳朵闷塞、听力下降等症状。肿瘤还会侵犯颅底,损害颅神经,因此患者还可能有头痛、复视、面部麻木等症状。当然,80%的患者就诊时伴有颈部无痛性肿块。

对于怀疑是鼻咽癌的患者,初期可以开展鼻咽镜检查。鼻咽镜分为间接鼻咽镜和直接鼻咽镜,前者通过经口小镜片反射出鼻咽图像,后者使用携带摄像头的软管或硬镜经鼻腔进入鼻咽,可更清楚地观察到鼻咽病灶。对于怀疑罹患鼻咽癌的患者,需进行组织病理的活检,利用病理手段最终确诊。

如果患者确诊为鼻咽癌,还需要进行影像学诊断和评估,常用手段包括头颈部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同时更早观察到肿瘤是否侵犯颅骨,因此是首选方案。对于有幽闭综合征等不能做MRI的患者,可采用CT检查。为明确肿瘤转移的范围,也需要做胸、腹部CT,全身PET-CT或者骨扫描,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肿瘤分期,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Q4

鼻咽癌的常见治疗方案有哪些?

麦海强教授:由于鼻咽癌的解剖位置位于颅底,在头颅中央,而且大部分鼻咽癌为未分化非角化癌,浸润性很强,鼻咽部位缝隙孔道较多,肿瘤容易浸润进入这些缝隙,且80%~90%都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手术难以完整切除。而鼻咽癌对放疗比较敏感,所以放疗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经历了从二维放疗到三维适形放疗再到如今调强放疗的演变,现如今可以对病灶进行更加精准的照射,同时大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副作用明显下降。早期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疗效,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但由于临床上早期患者比例较低,因此还需要增强民众早诊早治的意识。

中晚期鼻咽癌以同步放化疗为标准治疗,同时需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身体状态、年龄、EB病毒拷贝数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诱导化疗、辅助化疗等手段。经过综合治疗后,此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

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占鼻咽癌总人群的20%左右,此部分患者治疗手段有限。其中,局部复发鼻咽癌可行手术或放射治疗,远处转移鼻咽癌则以全身治疗为主。近几年,靶向、免疫等创新药物后线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中心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以往二线以上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获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中位总生存接近18个月。目前,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将免疫治疗应用于更广泛鼻咽癌患者,比如联合同步放化疗用于高危局晚期鼻咽癌,或者联合放疗用于风险较低的局晚期鼻咽癌等等。希望这些探索能够早日取得良好结果,助力鼻咽癌患者活得更久,且活得更好。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