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燕(燕游记)


心旺/摄

走,我们看龙船去

文/唐春燕

就从这一江沸腾的水开始吧,这是沅江最热闹的五月。

就从这一城粽子的香开始吧。这是小城最繁华的端午。

风从故乡来,水是沅江好。两千多年前的屈子曾在水边吟唱:“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诗人王昌龄在《送吴十九往沅陵》中写到“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长长的驿路,漂泊的仕途,站在古老的渡口,不由得思接千载:我们的祖先从何而来?他们是千里迢迢的赶来,还是风尘仆仆的路过,是哪一朵流云拽住了他们的脚步?是哪一朵浪花洗去了他们的疲惫?当遇见这一片青山绿水,他们停下了脚步,开荒耕田,生儿育女,开始了沅水边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自汉高祖五年置县,沅陵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两千两百多个春夏秋冬的流转中,该有多少起伏跌宕的传奇?

这个名副其实的湘西大码头,在历史的河廊上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扑朔迷离或者荡气回肠。也仍将潮起潮落,迎来送往。

当年的沈从文就是沿着沅水来到沅陵,来到他出资修建的芸庐,白日里听外面街市上买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夜晚应该听得见鸟叫蛙鸣,抑或还有打麻将或者唱戏的声音。

初见沅江,我还是懵懂的少年,中南门的渡船和龙头井的泉源是我至今的难忘。再见沅江,我已和它朝夕相望,它承载了庸常生活的来来往往。

沅水汤汤,永无止息,她哺育了大山的儿女,润泽了一方土地。沅水从我们的青春与生命中流过,于是生命也有了奔腾的气息,有了壮阔,有了希望。

五月被孟夏的风激活后就再也无法安分。它在青年节之后就越发充满青春和元气,涌动着热血与活力!之后立夏,夏,盛大也,仿佛万事万物至此后就都开始丰沛丰满丰富,草木葱茏,百鸟歌唱,万物从此长大!

这时,又一个端午来了,它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翻山越岭,翩然而来!

这是母亲的端午,离不开辛勤的劳作。洗粽叶,包粽子,撒雄黄,在儿女们额上点上雄黄印,有母亲的辛劳,就有节日的快乐。以往是一碗猪脚粉,一个灯盏窝,开启我们一天的时光,而端午,一碗飘香的粽子,就拉开了节日的序幕。

这是母亲的端午,离不开粽叶的清香,每当我剥开粽叶,似乎也剥开了诗和远方。我相信那么多的人走向远方,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端午从来就是弥漫着芳香的端午。除了粽叶的香,糯米的香,还有艾草插在门上,散发的自然的草木清香。

如果说春节是红色的,清明神绿色的,那么端午该是黄色的吧,是雄黄的黄,是粽子的黄,是龙船的黄,是黄皮肤的黄,是黄土地的黄!

犹记得每年端午,母亲都会给我们额头上点雄黄,手腕上也涂一点,屋前屋后都会撒一些雄黄,仿佛有了艾草,有了雄黄,蚊子就不会来,蛇也不会来,仿佛沾了艾叶和雄黄,就有了平安和健康的保证。

父亲的端午离不开龙船。忘不了儿时和父亲看龙船的情景,为了远眺而买的小小的望远镜,是我至今也不舍得丢弃的珍藏。

在中国,龙的图腾妇孺皆知。据说我们的祖先从跨天接地的彩虹中看到有两个头的巨蛇从大地吸水的壮丽景象,也有人说先民们从撕裂云层的闪电中看到了《金蛇狂舞》,于是他们创造了龙的形象。在今天,龙不再仅仅是天子的象征,它也是风调雨顺,也是传统文化以及生命的符号。

沅陵苗族流传了上千年的《漫水神歌》中唱到:“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由此可见沅陵龙船赛要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船赛,有可能是中国传统龙船赛的主要发源地。

沅水上的龙船和龙舟赛,发展到今天,不只是缅怀一个与日月争辉的诗人,不只是祭奠一个忠心报国的赤子,它已是全民健身的体育项目,更是沅水儿女团结拼搏的精神象征。

划龙船的汉子从小伙变成老人。老人又教会青年,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这些汉子,这些龙船,让小城的五月生龙活虎,气象万千。

江山元好在,人物继风流,这是宋代诗人赵蕃写于《沈沅陵生日》。无从考证沈沅陵是谁,但我知道,在沅陵当过参军的赵蕃,一定记下了沅水的端午盛会。

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绘龙船的:“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起初,岸上是欢乐的人群,或坐着或蹲着,树阴下,店铺旁满是围观的人群。比赛正式开始了,岸上的人都站起来,跳起来,眼睛齐刷刷地望向河面上。

那白花花的飞溅的浪花,那刷拉拉地飞舞的龙旗,那飞驰而去的龙舟,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是我记忆中永远美丽,永远壮观的风景。

这是农忙的季节,但并不影响沅陵人对丰收的向往。他们喜欢在热腾腾的生活中再寻些乐趣,再添些动静。

龙舟又荡旧时波,锣鼓频催破浪梭。

才下了一阵小雨,青石板光亮而明净。

才摘下那口罩,所有的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动起来吧,乐起来吧,把这几年的攒的劲儿放出来!

穿过悠长的历史长廊,我们去沅水边看龙船。

听,沅水号子唱起来了,震天的锣鼓响起来了,走,我们看龙船去!

从荔溪出发,从兰溪出发,从舒溪从怡溪,从朱红溪从五强溪,从官庄从太常,从沅陵的四面八方。走,我们看龙船去!

走出借母溪,越过洪山界,翻过黑木崖,穿过胜利公园,走上龙舟广场,走,我们看龙船去!

心随龙船律动,情与沅水共融。每一次的龙舟赛都让沅水两岸千千万万儿女情相通,心相连!

看!小孩的眼睛亮晶晶的,啊,那左边第一个涨红着脸正往前划的是我老爸!

看!老人脸上的皱纹,菊花般的绽放了。哎,我屋老二爬起龙船来好有劲啊!

看!细雨中姑娘撑起了花伞,那年陪你看龙船的人呢?可否还在和你道晚安?

看龙船的人啊,把脚尖再踮高些吧,这样你就可以看见你那可亲的爹爹,你那健硕的新郎。或者,你那健硕的新郎。

暮色降临,我们听到远方有声音传来。那是林徽因经过沅陵时写给二哥沈从文的信:“沅陵的风景,沅陵的城市,同沅陵的人物,在我的心里是一片很完整的记忆,我愿意再回沅陵一次”。如果才女地下有知,可否听见了这沅江上的呐喊?

一县好山留客住,一江沅水为君欢。这是我们的节日,这是盛大的端午。

疫过天晴,繁花与共!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道路更宽了,路灯更亮了,环境更美了!龙舟看台每天人来人往热闹繁华,音乐喷泉每晚准时点亮小城夜空。

回来吧,远行的人,从广州从杭州,从福州从兰州,从郴州从永州,从长沙常德,从大洋彼岸,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回来。

回来吧,回到望圣坡,回到荷花路,回到桃花岭,回到中南门,回到你走过的大街小巷,回到生你养你的小村庄,回到你哭过笑过的老宅,回到吃粽子的家里,回到赛龙船的沅江!

“五月辰河看龙腾,方识沅陵人。”

走,我们看龙船去!

唐春燕,女,苗族。曾用笔名唐思佳。沅陵一中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21期研修班学员。有作品散见于《湖南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幸福》《湖南职教》等文学刊物。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