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洞风景名胜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怎么样)


1000亩土地流转到位;497户1509人委托帮扶协议全部签订;月亮湖、百果园、生态公园、游步道施工建设现场挖机轰鸣、人头攒动。岁末年初,素有山青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丰著称的湘中旅游新村--白水洞村月亮湖生态农林项目全面启动。

近日,新邵县副县长李繁荣实地考察时强调,要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规划布局,推进生态扶贫,建设美丽新村,打造生态扶贫靓丽名片,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共创美好新生活。

理念: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白水洞村由白水、洞口、杨柳、曾家、樟木、石硖6个村合并而成,辖58个村民小组1562户5386人。月亮湖生态扶贫项目覆盖、委托帮扶白水洞村及周边花亭子、阳水等共8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7户1509人。该村地处新邵县严塘镇西面,距县城7公里、市区15公里,属邵阳市东部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前有二广、长韶娄、衡邵三条高速,后靠白水洞国家风景名胜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山青水秀。

省司法厅扶贫工作队2015年驻村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契合新邵县“旅游全域化”主攻方向,构建了月亮湖生态扶贫的设想。

为切实抓好项目实施,扶贫工作队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乡村生态产业扶贫规划项目组专家团队进行规划编制。项目组实地勘察,科学论证,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构想“一心”(月亮湖)、“两带”(两条水系)、“三核”(森林生态公园、婚庆公园、风情商业街)“四轴”(贯穿该村的景观廊道、车行道、健身道和自然廊道)和生态景观、商贸旅游、现代服务、传统农业种植、畜牧及能源生产、特色休闲六大产业分区,为推进生态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制:链接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

如何把生态扶贫的理念宣传到位、深入人心,转化成贫困群众的共同行动,是扶贫工作队的重要课题。月亮湖生态项目设想一经提出,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牵涉到土地流转,利益分配,有些贫困户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等靠要”思想抬头,不愿意配合,也不愿意参与。

扶贫工作队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着力在“拢民心、集民智、聚民力”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拢民心。深入走访、心入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把村民大会及时开到位,将项目规划实施的知情权还给群众,并把政策说细说透,把帐算清算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

二是集民智。致力开展生态扶贫、土地流转、法律事务等专题讲座,有的放矢答疑解惑,千方百计求计问策;组织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到长沙等周边乡村生态扶贫项目基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借鉴经验。

三是聚民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后备干部,鼓励并通过他们带动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干事创业。

目前,新邵县月亮湖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已全面启动,推行“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建立贫困户以土地、劳动力、扶贫金融贷款折股分红的委托帮扶利益连结机制,聘请专家指导,纳入统一管理,积极营造全体群众休戚相关、携手共进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抢抓机遇、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效益:打造生态扶贫的靓丽名片

白水洞村月亮湖生态扶贫项目,是白水洞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把整个白水洞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布局、建设管理,有利于打造生态扶贫的靓丽名片,推动片区村全面发展。

两年来,省司法厅扶贫工作队积极整合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82万元,遵循生态扶贫的总体规划,坚持基础先行、产业引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通过拆除废墟、整理院落、空坪硬化、完善排污设施,花卉美化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月亮湖湖泊生态系统全面开工,以成片水域为主,采用自然式驳岸,以游步道及木栈道为主要游览途径,设有亲水设施及垂钓区,还可沿湖观赏蛇形山、粉黛乱子草花田、黄桃林以及对岸花海等,成为白水洞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前花园”;6口山塘1座水库的修复完工以及温家垅小溪的修复整理,为发展完善600亩太空莲、紫玉淮山、黄桃等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提供了水资源条件,

当夏日荷花别样红时,210亩太空莲交相辉映,把白水洞村装扮得格外美丽;50KW光伏发电站的并网发电,在为村集体每年创收6-8万元;正在规划建设的乡村旅游专线、风情商业街、养生长廊、露营广场、爱情角、文体广场等,逐步形成以农事参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的生态扶贫发展体系。

2015年至2016年白水洞村脱贫53户185人,直接帮扶资金达到每户4000元以上,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陈刚美)

(新邵县扶贫办)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