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公园(公园铁塔的介绍)


铁塔公园

摘要:道路景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承担了整个公园脉络的重任,道路设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游人对整个公园视觉及体验感的评价。文章以上海市闸北公园为例,介绍了园内道路系统的整体状况,并对园区道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及道路的铺装形式与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园内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园;道路设计;道路铺装;铺装应用

引言

公园道路又称园路,相当于公园的脉络,在园中起到了组织交通和空间、引导游人观光游览的作用[1,2]。道路网络是公园的系统骨架、纽带,支撑连接了公园中的各类景点、活动设施、建筑及空间。园路蜿蜒曲折的起伏动态线条、不同形式和寓意的铺装图案等使其本身也成为公园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公园道路分类

城市公园是为公众提供游憩、娱乐、展开文体健身等活动,具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优良生态坏境的公共绿地[3]。根据城市公园的自身特点,本文将园路按照性能分为四类。(1)主干路。主干路即为公园的主要道路,多为环路,具有连接公园入口及各个重要空间及景点的作用,是园中大部分游客的游览路径。作为公园最主要的支撑构架,承载了园区的精华景色。部分大型城市公园的主干路在满足步行交通的功能同时,还需要满足车行交通的需求。(2)次干路。次干路是对游人从主干路到各个景点起到辅助作用的园区次要道路。考虑到公园中游人不同的观光需求,次干路连接了主干路不能达到的园区景点和景观空间,使得游人可以自由穿梭在各个景观节点之中。(3)游憩路。游憩路也称为游步道,一般布置在公园景观节点空间中,游憩路形式自由曲折,变化丰富,使得游人可以深入到山中、林下、花间中更加沉浸式地欣赏园区景色,提供散步和休息的场地。面积较大的城市公园为满足游客跑步、行走的需求,也设置了专业的健身步道,大多由具有保护锻炼者作用的特殊材料铺制,并有里程标记的功能。(4)专用路。公园中的专用路主要为园务管理专用路。园务专用路是指公园中为了满足养护管理及后勤运输等功能专门修建的园路。一般与公园主干路相连,通向园内的管理建筑、商业建筑后门等,主要使用人群为公园的后勤管理人员。

2闸北公园道路设计状况

2.1闸北公园介绍

闸北公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1555号,面积13.35公顷。公园前身为宋教仁墓园,后经政府拨款修整后作为公园开放,是静安区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公园西部为自然式布局的中式古典园林风格,以对鸣湖和湖中尽悠岛、系舸岛、翠幽岛三岛为中心形成园内的主景区,岛中植被季相分明,亭榭点缀岛间。绕湖布置有双枫双院、钱氏宗祠、明月廊等古色景点。园区东部设置有儿童游乐场、健身步道等功能性景观,满足了周边市民的日常需求。

2.2闸北公园道路整体情况概述

闸北公园的道路系统分布均匀,主次明显。公园整体体块相对小巧,主次游路均为人行路,不供车行,主干路路宽约为3~4m,成环套结合的分布状态,从园内的各个入口向公园的内部逐渐深入,贯穿了滨水广场、贵湘廊等景点。从主干路中分出的次干路连接对鸣湖中三岛、宋教仁墓、双枫双院、钱氏宗祠、儿童游乐等各个重要的景观节点,并形成小型环路,路宽约为2~3m。园内的游憩路约为0.9~2m,从主、次干路中分出,更加深入地通向岛屿、绿地的中心。整个园路体系相互穿插,环环相扣。

2.3道路与周边植被的空间关系

2.3.1主干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闸北公园的主干路与植被空间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道路两侧均种植密闭的高大香樟、悬铃木等枝叶开散的树种为骨架乔木,配合高低及色彩不同的小乔木及灌木,形成视觉上的差异。整体空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感觉,使行人的视线相对集中在前方的植被或者道路上,具有促使行人继续向前行动的引导功能。第二种空间关系是一侧植被配置以高大乔木为主,另一侧则是低矮灌木,形成一个半侧封闭、半侧开敞的空间形态,将行人的视线向其中一侧指引。这样的道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主要是在靠近水体的主干路上出现,使游客能够在道路上直接眺望到水景,开阔视线。

2.3.2次干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次干路是游人从主干路到园内景区的主要途径,主干乔木的选择上要比主干路乔木品种上的变化更加丰富,结合中层和下层乔木的进退关系,形成景观林、疏林草坪、花境等景观空间,两侧的空间形式较为灵活,有疏有密,有开有合。

2.3.3游憩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游憩路与植被的空间关系在闸北公园中主要体现为两种,一种是道路两侧都相对开阔的空间关系,种植形式是以疏林结合地被的方式,集中分布在湖中三岛内的道路以及钱氏宗祠东侧绿地上;另一种是道路两侧均为密闭的竖线条植被包被,营造相对郁闭的空间。这两种空间形式都能引导游人将体验重点放在下层植被或道路本身所营造的环境上,让游人更深度地脱离城市氛围,体验自然。

2.4道路的铺装

铺装会与人体直接接触,是公园道路的“门面”,视觉元素中最为直观的部分。铺装的图案、材料、质感、铺设方式等形式会直接通过感官传递到大脑,形成第一感官体验[4]。闸北公园的铺装设计整体围绕公园自然山水园林的定位,选用大量的生态材料,或将原有材料重新加工利用的设计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的设计原则。整体道路以清雅的灰色调为主,局部广场休息区域采用暖色调铺装活跃氛围,局部通过具有古朴质感的材料选择来映衬整个公园风格。

2.4.1透水混凝土闸北公园在进行园内提升改造时,注重生态海绵城市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条道路采用的是具有生态性的透水混凝土材质。透水混凝土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缺少了砂的成分,由骨料与水泥浆相互混合,形成具有孔穴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的特点,雨水可以通过铺装层渗透到地下,实现自循环,可以减轻降雨季节道路排水的负担并有降低地表温度的作用[5]。选择中性的颜色及观感能够很好地衬托周边的植被及景观环境。闸北公园采用透水混凝土加石材收边的形式。部分园路收边的石材是在400mm×200mm的整石表面做5mm左右深的浅沟,装饰成8块100mm×100mm的方形石块(图1)。这种做法使得园路的收边比直接放置方形石块的对缝更加整齐,视觉呈现更加细腻。

2.4.2块状花岗岩花岗岩坚固耐久、硬度高,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面层光洁,方便清洁,在恶劣、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具有极好的耐久性。块状花岗岩在闸北公园的道路铺装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主入口大门通向园区内部的道路上,采用了拉丝面的工艺方式。在石材表面拉出浅沟,起到防滑作用,竖线条的纹理及竖向铺装的方式同时具有引导性的功能。通往宋教仁墓的道路铺装采取浅色火烧面错缝布置的铺装方法,营造通往纪念性广场的干净整洁、规则肃穆的仪式感。闸北公园的园史悠久,园内保留了具有历史感的剁斧面暖色花岗岩铺设古亭前的道路,石材自身经受年代洗涤所特有的质感与古亭交相辉映。

2.4.3砖城市公园中常见的砖类材料有烧结砖、陶土砖、青砖、植草砖等。闸北公园在通向园内服务建筑的道路上使用了人字铺设的烧结砖,在双枫双院、钱氏宗祠两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浓郁的景点处道路使用了青砖中的黄道砖。双枫双院和钱氏宗祠都是园内较大体量的中式古典建筑,黄道砖是中式古典园林最具特色的铺装材质之一,给人宁静古朴的美感,两者结合达到了和谐统一的视觉观感。

2.4.4板岩碎拼板岩在道路铺装的应用中,多作为自然形态使用。因板岩质地较为轻脆,不适用于切割成异形块面,也不适宜在车行道路上使用。板岩具有的褶皱表面给人自然质朴的视觉效果。闸北公园中的板岩石材进行碎拼铺法,石材缝隙中用卵石填充,利用水泥固定勾缝,部分道路使用自然石块做收边,板岩及卵石都为较生态古朴的材料,能够较好地表达出中式自然古典园林的风格。

2.4.5砾石砾石具有价格经济、施工方便简单的特点。砾石铺地具独特的东方气质效果,透水性使其成为生态道路设计常用材料。根据粒径的大小,分为细粒、粗粒、巨砾[6]。闸北公园的砾石道路选取浅色砾石散铺或暖色调砾石,结合自然形态块状整石头,作为大面积绿化种植区域中的游步路,营造返璞自然的效果。

3闸北公园道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铺装面层破损缺少后期维护

闸北公园多数道路使用的材料为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拥有生态性高、可塑性强等特点,但耐久度稍弱。园内时间较长的混凝土道路多处出现路表裂痕、破损的情况,对道路整体的美观性造成影响。园内破损较严重的凹陷处也易对行人形成安全隐患。

3.2专业健身步道人性化设计稍有欠缺

园内的健身步道设计为双向步道,共1.8m宽,单向健身步道的宽度为0.9m,为一个成年人正常行走空间的尺度。考虑到健身步道上游人的步行速度,在游人较多的情况下,单侧0.9m的道路宽度略显拥挤。

3.3铺装图案单调

闸北公园改造时注重整个园区的生态设计,园内的道路大量使用了混凝土配合石材收边的形式,导致整体路面铺装图案的单调。地面上的樱花及枫叶元素图案新旧混合,所出现的位置也不明所以(图2)。根据以上闸北公园道路景观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园内道路情况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维护修缮;(2)在道路尺度设计时从人体工程学及道路自身功能考虑;(3)可加入具有园区特色的铺装方式,对园区不同区域内的铺装形式做适当的变化,增加游园的趣味性。整理地面的图标元素,使其出现在樱花路、枫树路等与元素传递信息所对应的位置。结语城市公园是人们日常放松娱乐、回归自然的重要场所,园内的道路直接关系到游人对公园视觉及体验感的优劣。本文以闸北公园为例,从道路与植被营造空间与道路铺装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园的道路设计,并针对园内道路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希望为城市公园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