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芍地黄丸(归芍药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

安全用药

随着冬天的来临,不少人开始进补。具有滋补作用的中成药也因此变成了香饽饽。六味地黄丸的销售因此变得异常火爆,甚至达到一药难求。既然六味地黄丸成了紧俏物资,网红药品,那么可否用它的兄弟姐妹如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代替呢?与补中地黄丸有何差异呢?

随着冬天的来临,不少人开始进补。具有滋补作用的中成药也因此变成了香饽饽。“冬季进补,来年打虎”的观念根深蒂固,六味地黄丸的销售因此变得异常火爆,甚至达到一药难求。

既然六味地黄丸成了紧俏物资,网红药品,那么可否用它的兄弟姐妹如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代替呢?与补中地黄丸有何差异呢?

01

归芍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具有三补三泻的功能。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生血,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养脾阴而补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重在滋阴补肾。泽泻利湿泄热而降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健运,与泽泻共降肾浊;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性,三药称为“三泻”,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肾阴之功。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的治疗。

02

杞菊地黄丸

出自于《小儿药证直诀》。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而成,枸杞子滋阴补肾,生津明目;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具有滋肾养肝之功。对肝、肾阴虚作用较强,侧重于肝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对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作用反而很弱。

归芍地黄丸

03

麦味地黄丸

出自于《医部全录》,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麦冬而成,麦冬滋养肺胃之阴,润燥生津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滋养肝肾,具有滋阴养肺之功,主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咽干、口渴、痰中带血等病症。

04

归芍地黄丸

出自于《景岳全书》,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养血的当归、补血柔肝的白芍而成,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功效。对肝肾两亏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及阴血血热所致月经失调等疗效显著。

05

明目地黄丸

出自于《万病回春》,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添加枸杞、当归、白芍、菊花、蒺藜、石决明(煅)等而成。当归、白芍、牡丹皮养血,菊花、蒺藜 疏风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消障祛翳,既有杞菊地黄丸之功,又含归芍地黄丸之效,补中寓泻、泻中兼补,滋肾养肝较强,可治疗由肝肾阴虚所致的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

06

归芍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出自清代名医吴谦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滋阴降火之功比六味地黄丸更强。知柏地黄丸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07

桂附地黄丸

出自于《金匮要略》,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肉桂、附子而成。肉桂、附子大辛大热、补肾助阳,温中散寒。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萎、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

归芍地黄丸

应该注意的是,方中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治疗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10

补益地黄丸

出自于《太平圣惠方》,是由熟地黄、盐车前子、菟丝子、诃子(去核)、枳壳(麸炒)、地骨皮、牛膝、茯苓组成。与六味地黄丸组成没有太大的关联,虽然也叫“地黄丸”,但此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等地黄丸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熟地黄滋阴益肾填精,为君药。以菟丝子、牛膝补肝肾、强腰脚、壮筋骨,茯苓、盐车前子健脾益气、利湿消肿,诃子涩精,地骨皮滋肾阴,共为臣药。以枳壳理气行滞,防熟地黄滋腻碍脾,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气、益肾填精之效。具有滋阴补气、益肾填精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肾两虚,腰痛脚重,四肢浮肿,行步艰难,疲乏无力。

注意

由此可见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虽然同宗,但功效不同、治疗症候(疾病)也不同;补益地黄丸虽含“地黄丸”之名,但功效、主治却相差甚远。

所以,用药需谨慎,用药应对症,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仅相似的药名而胡乱用药。否则轻者延误病情,重则损害身体,更不可能达到滋补、强身健体的效果。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