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铭(铭砚数码)


淄砚与端砚、歙砚、苴却砚一起,并列全国四大名砚之一 。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印记,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砚文化始终发挥着延续、传播、交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历代文人墨客用砚台从不同视角存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宝贵信息,形成了壮观的砚文化的成果,成为中华文明演进的见证和载体。砚文化从形成开始,就在不断推动中国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它反映了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间风俗、建筑风格、山水风貌、制造工艺、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容。砚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反映出来的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明资源。

砚,本身就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思想、理想和抱负的表现形式。首先,砚石的坚硬有如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一代一代的文人以催人奋进的格言、诗词、警句为砚铭,镌刻在厚重的砚材上,彰显“浩然气,磊落身,云天志,沧海心”的志向、信念与意志,并奉为行为准则,致力躬身践行。其次,砚台的温润有如中华民族宽容大量的包容气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从天工与人工最佳搭配、刀法与意境协调一致、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的佳砚中,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包容与大气凝重,这种包容,促人心胸开阔、眼光通透、人格升华、心灵净化。正如孔子所言:“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第三,砚台的细腻有如中华民族严禁缜密的务实追求。一方佳砚,一刀一刀地刻,一遍一遍地磨,这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彼岸的过程,本身就体现着龙的传人诚信务实、严谨细致、专注热情、追求佳境的品格,同时也体现着这种品格在一代一代地传承,一代一代地延续。

砚铭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砚文化的社会历史空间已悄然转换,就如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砚文化带给人们的雅趣,不仅可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以令人心若止水,在墨香四溢中清净人的心境。因此我们更要珍视古老而极为文雅的砚文化,保护砚文化,推广砚文化!

砚铭

淄砚,起始于战国末,盛行于宋。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文献载:“宋熙宁中初尚淄砚,温公修《资治通鉴》,神宗躬择其尤者赐之”唐彦猷有《砚录》中载:“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对淄石最高的肯定来自陆游的《蛮溪砚铭》,其中有言:“龙尾之群,‘淄’韫玉之伯仲也。”

砚铭

明清以后,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繁荣,淄砚重新为世人所重视。纪昀曾经说:“惟淄石之佳者颇似端溪。”乾隆年间,浙江人盛百二任淄川县令,对淄砚的历史,当时的状况和石质都进行了调查研究,编写了《淄砚录》对淄石砚做了专门的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淄砚同样为各界识者所宠。启功先生就曾得一淄砚,十分喜欢,并为之铭:“锋发墨,不伤笔,箧中砚,此第一,得宝年,六十七,一片石,几两屐”幽默风趣中,欣喜之情跃然纸上。有人细数过与淄砚相关联的名人:陆机、唐询、高似孙、邵雍、米芾、苏轼、宋神宗、司马光、王安石、杨万里、王炎、陆游、蒲松龄、盛百二、纪昀、启功、舒同、赵朴初……他们都从自己的经历认知出发,对淄砚各抒见解;而这一个个名字,犹如一颗颗星星,让淄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砚铭

时光荏苒,进入新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淄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各域的突破口,成功打造出齐国故都、聊斋故里、足球故乡、陶瓷名城四大成立文化名片。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依然离不开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淄博作为淄砚的发源地,有义务恢复历史的传承,发展淄砚,既可以丰富淄博的文化资源,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植入现代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优势,又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提升软实力,使淄砚作为新的文化亮点和突破口,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发展砚文化,砚石是基础,众所周知,砚石是砚台创作的基础,砚石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有限,弥足珍贵,要保证淄砚的繁荣发展,砚石开采量是基础,目前我省20多砚种中,淄石的资源是非常丰富发展空间很大,有些砚种普遍存在砚石资源不足,存储量不够的问题,这正是淄砚发展的优势所在。

砚铭

砚铭

然而要发展淄砚,现阶段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不足,首先是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应该承认,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砚作为日用文具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书写工具取代了这一古代文房的实用价值,受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现在人们普遍对砚文化的认识和推广部足。特别是政府尚未把淄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支持项目。好在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加之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早已根深蒂固,许多遥远的记忆又重新回到人们面前,砚作为其中之一,又逐渐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其次是缺少泰斗级的人物,在文化领域,一个大师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行业的复兴,淄博作为淄砚的发源地,应该尽快加大大师级人物的培养力度,做出淄砚的国家级珍品。

还有就是缺乏良性引导,我们现在砚台的生产企业规模小且各自为战,市场管理混乱,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制砚体系,形不成有效的规模效应。一提起端砚,我们就想起了广东肇庆,一提起歙砚,我们就想起了歙县,婺源,淄砚并不缺少传统文化内涵,现阶段发展缺少的是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缺少真正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淄砚的推广好宣传不仅需要砚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要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有公信力好影响力的非营业性的社团组织,可以有效合理的宣传发展淄砚文化,形成淄砚的独立派系。

社团组织在淄砚文化的发展中可以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职能效应,目前各砚种基本上处理封闭的自我发展状态,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由社团组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跨地域学习,加强各砚种之间的交流,取人所长,补己之短,让砚雕师增广见识,开拓眼界,同时吸引国内的工艺大师加入到淄砚的研究和加工行列。

采用培训班的形式,开班授课,设立砚雕技艺、工艺美术、素描色彩、立体构成、书法、古砚鉴赏等课程加强从业人员的理论修养,并加大大师级人物的培养力度。

做好淄砚的宣传普及,加大优秀砚作的推广力度,运用媒体网络、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淄砚精品提供条件。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砚作。

制作精品淄砚的品牌战略,定期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大型文化博览会以及艺术品收藏拍卖会,树立淄砚的精品形象。

砚铭

在发展淄砚文化的同时,也应看到淄砚文化产业化的重要性,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虽然已不再是中国知识分子书案上必备的书写工具,实用功能弱化,但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持续升温,砚台的收藏热逐渐悄然兴起,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国砚领域的收藏队伍不断扩大,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有关砚的拍卖会、研讨会、展览会、品砚会、出版物、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精彩纷呈。同时,国家恢复中小学书法课也将使砚文化产业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砚文化有价值、能利用、可经营、是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宝贵资产。目前端砚年综合产值二十亿元,歙砚年产值十几亿元,临朐,青州,一代的红丝砚也在一亿元左右,而淄砚还不足三百万元,发展空间巨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砚文化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产业属性。砚产业发展拓展砚文化空间,促进砚文化繁荣,砚文化繁荣注入砚产业活力,厚实砚产业底蕴。在扎实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理论指导下,山东各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同时也为淄砚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可谓:天有厚赠,催人奋进。

通过产业化,对淄砚进行品牌化包装,通过对广大砚工进行培训提高和经营辅导,砚台的品质和产值就会立刻翻番,结合砚石的特点、地域文化,确定自己的砚雕风格、砚文化定位、砚产业框架,在本地域形成一定的开采、制作、销售、收藏等产业链,结合旅游淄砚,再以统一鲜明的淄砚形象,对外宣传推广。这样树立起良好的淄砚品牌价值,其相关带动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淄砚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淄博书画行业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品牌化。淄砚产业的复兴必将对淄博文化产业的品位提升产生有益影响。对淄博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将是一个有力地推动。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市场的支撑。只有紧紧与市场接轨,才能把淄砚产业作强,让淄砚文化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会长原武警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曾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砚台兴亡匹夫也有责!这样就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深入挖掘光大这一文化瑰宝。因为我们身逢盛世,因为文化正在觉醒,因为我们肩负责任••••••

砚铭

砚铭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