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下一句(万物有灵的灵指什么)


黄剑波

较早时期的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Tylor, 1832-1917),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有的贵格会教徒家庭,但自己却是非宗教的立场。事实上,在泰勒的著作中,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对传统基督教信仰和仪式(特别是罗马天主教)的强烈反感。在他看来,宗教这种思维模式只适合于人们对自然相对无知的时代,而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文明已经进化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科学的思考方式已经被广为接受,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像宗教这种“幼稚”的对事物的解释了。

有意思的是,泰勒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但却成为大学讲坛上讲授人类学的第一人,并被牛津大学聘任为学科史上第一个人类学教授,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其名著《原始文化》(1871年)中,泰勒首次为“文化”下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残存(或遗存)这一概念在泰勒的理论中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这与泰勒的社会进化观紧密相关。泰勒认为,文化的演进主要表现在“理性的进步”,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就在于文明人已经进化到了屏除迷信习俗,转而依据科学或理性的原则。他指出,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残存中的仪式、习俗、观点等在被习惯势力从它们原先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后,成为原先文化的证据和实例。这样,通过分析和研究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在研究文化残存的同时,泰勒开展了对宗教、特别是原始宗教的研究。泰勒提出了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形成宗教之前,原始人先是有万物有灵观念,这一观念是世界各宗教的起点。万物有灵观念有两个基本信条: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身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或不悦。原始人对梦境、疾病和死亡的解释是,“灵魂多半是在肉体睡眠时出来游荡。假如它被延宕阻隔超过一定时间,人就要生病;假如永远阻隔在外,那么它所在的肉体就要死亡”。泰勒主张万物有灵观念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建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先民们一开始相信人有灵魂,后来再延伸到认为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也有灵魂,进而形成泛灵信仰。之后,泛灵信仰发展为祖先崇拜(包括图腾崇拜),然后再到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为一神崇拜。泰勒说,在史前文化中,动物、植物和无生物常常都有“灵魂”,随后这种信仰发展成了精神存在物(神)的思想,再后来众多神的力量被归于一个单独的神,这样多神论终于转变成了一神论。

泰勒对于宗教研究的落脚点其实在于探讨“文化的科学”,也就是他所倡导的人类学,或者被其他人称为“泰勒先生的科学”。泰勒始终将宗教看作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要认识宗教,必须要了解人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组成的复杂网络。而对万物有灵论的探讨则是要揭示人类文化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历程。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