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简笔画(简笔画电灯)


30 电灯照亮济南夜空

玛缇娜问道:“曲先生,您研究我曾祖母的日记有进展吗?”

“唔……”曲直兄沉吟片刻,说道,“我本来有一些资料,现在参照尊曾祖母的日记,许多历史故事正在清晰而丰满起来。此前有些像黑白资料片,现在更像是彩色故事片了,并且,正在接近3D电影。”

“这个比喻好,既形象又贴切!”我禁不住赞道。

“那么,曲先生可以透露一点吗?”玛缇娜有些迫不及待了。

电灯简笔画

曲直兄看看玛缇娜,抿了抿嘴,随之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仿佛在追寻久远的往事。

“在所有老商埠的故事中,最感动我的是尊曾祖父与尊曾祖母的跨国之恋。”

“他们两人……是怎样认识的?”

电灯简笔画

“1910年,济南商埠拉上了电灯,位于经二路中段的一棵电线杆子,见证了卡尔·格拉夫先生和孟静仪小姐的相识与相爱……”曲直兄的声音变得深沉而黯咽,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历史的风尘与沧桑。

卡尔·格拉夫和孟静仪的相识与相爱,涉及济南的一段照明史。

济南开埠以前,人们都是用火光源灯具照明,普遍使用的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油灯。

电灯简笔画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于光绪年间开始在中国销售煤油,中国人习惯叫“洋油”。为尽快打开市场,美孚公司采取买2斤美孚煤油送一盏美孚灯的促销手段,效果极佳。

美孚灯的上端灯头部位装有四个略弯且有弹性的直立金属片,用来固定玻璃灯罩,灯头一侧有金属旋钮,可以调节火苗的大小,扁状灯芯,灯罩呈葫芦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及防风、照明效果。后来国内有了类似的仿制品,济南人对这类带灯罩的灯具称为“罩子灯”。

济南开埠的第二年,济南人第一次看到了电灯,部分人家也开始用上了电灯。

为济南带来新光源的,是一位叫刘恩驻的沂水人。

刘恩驻,从照片上看,这老兄英气勃勃,洒脱干练,一看就属于那种不羁俗套、勇于创新的人。刘恩驻青年时受洋务派影响而崇尚西学,对化学、物理、机械、电气等自然科学兴趣颇高。1899年,刘恩驻出任山东机器局总办,五年后辞职,私募资金在曲水亭创办济南电灯房。当时的电灯房规模较小,主要为省府衙门及院前、院后和西门一带的大户人家提供照明用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一路段安装的18盏路灯,是他们见识电灯的开始。

无火而亮的电灯照亮了济南的夜空,也照亮了济南人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热情和向往。几年后,在新增官股和民股的支持下,刘恩驻又在东流水开设新厂,发电量提高6倍,供电范围扩展到商埠区,原先的“济南电灯房”也更名为“济南电灯公司”。

纵然岁月无情,也不可能将历史的脚步擦抹得痕迹皆无。现在的老商埠,仍有零星旧迹可寻:大观园北门、中山公园北门和南门的电楼子完好地保存下来,其中大观园北门的电楼子至今还在继续使用。

商埠通电之前,街道采用瓦斯路灯照明。现在香港中环的都爹利街,还有4枝仅存的瓦斯路灯仍在继续使用,许多香港电影和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它们古雅而俏丽的身影。这四枝瓦斯路灯被香港人视为宝贝,四十年前被政府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通电后的济南商埠,瓦斯路灯更换为照明效果更好的电气路灯。路灯电杆大都是圆木制作,一般是一整棵松木,刨皮晾干后涂刷清漆,入土一段将表面烤焦以防止腐烂。经二路中段,一东一西有两棵路灯电杆是方形的,大约是取“方枘圆凿”之意。现在万紫巷内尚存两棵旧时电杆,也是一方一圆形状,像两位历尽沧桑的百岁老人孑立于时尚而嘈杂的街头,满脸斑驳隐含多少历史的记忆。

1910年初春的一个下午,细雨蒙蒙,空气中弥漫着春的气息,碧玉年华的孟静仪撑着一把北京若水堂油纸伞走在二马路上,没有行人,只有她轻盈的身姿和她的红纸伞,在烟雨漫染中若隐若现,宛如林中的蘑菇仙子轻步徜徉。她是去商埠商会办事的,现在准备返回瑞蚨祥。路过义利洋行与瑞蚨祥之间的那棵方形路灯电杆时,她发现电杆上有些异样。好奇心驱使她走上前去仔细打量,原来是用铁钉之类轻轻刻画在杆面上的一幅简易画。

不知为什么,刹那间孟静仪感到自己的心被猛击一下,随后她听见自己怦怦的心跳。这是什么画?诧异之间,她手里的油纸伞脱手掉到地上。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