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观后感(观后感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作者『霍娅楠』

作为一个从未出过国门的人,如果你问我最想去到哪个国家看看,我会毫不犹豫地首选英国。因为相比于美国的年轻活力、俄罗斯的钢铁斗志、澳大利亚的多元包容,英国文化内核中含蓄优雅、高贵内敛的品质却更加吸引我。当然我对英国的喜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英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西风颂》《简爱》《唐顿庄园》等等,这些文学和影视作品让我间接所感受到了专属于英国的那份浪漫的古典感、高贵的绅士感、悠久的历史感、冷静的沉稳感。当然我了解的英国只是冰山一角,对于英国我有很多感兴趣却又知之甚少的地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皇室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在我看来英国人骨子里的那份绅士那份高贵,跟长期的君主立宪制必定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我对他们的了解只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介绍,只知道虚位君主,但是我很想要知道皇室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在当今提倡民主的英国为什么会拥护君主立宪制、国王在英国民众心中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所以我就观看了讲述英国国王故事的两部电影,我之所以选择电影而不是史书,是因为相比于冰冷的文字,鲜活的电影更能让我去直观地捕捉人物的一举一动,更能传达人物的思想,虽然电影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两部都是记录片性质的电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直观地感受真实的历史。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国王的演讲

英语

剧情

历史

其实《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我很早之前就看过,但是当时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把它当作是克服少年阴影和努力克服口吃的励志电影,忽略了历史背景和国王身份。现在再从头看,我更倾向于把它当作一个悲剧来看待,我更多看到的是身为国王的乔治六世的责任与身不由己,甚至更多的看到的是一个身为“普通人”的伯蒂的无助、孤独。这是我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虽然英国国王没有实权,但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他和他的生活应该是完美的。没错,我是把他“神化”了;但事实是这位英国的国王并不是上帝的宠儿。管教严厉的父亲、从小嘲笑他的哥哥、生于帝王之家的压力形成了他羞涩自卑但又暴躁易怒的性格,严重的心理障碍造成了他一辈子都难以克服的口吃。但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王子,也许他的人生并没有那么悲哀,可是命运偏偏让他当上了国王。他的哥哥在一个国家需要的时候逃避责任,为自己留下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美名。无奈揽下责任的伯蒂则被认为是捡便宜者而不受待见。面对历任国王的丰功伟绩的光芒、面对当前国家所处的二战困境,他也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可是国王权利的限制使他无法有所作为、口吃和自卑的使他连一次演讲都做不到。他那句经典台词:“如果我是国王,我的权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战么?我能组建政府?提高税收?都不行!可我还是要出面坐头把交椅,就因为整个国家都相信我的声音代表着他们,但我却说不来。”道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原本无论外界对他来说是多么险恶,但他还有一个温暖的家,跟家人相处时他可以放下戒备和身份,可以毫无顾忌的给女儿讲故事,即使因为口吃卡壳了,在伯蒂眼中的只会是女儿调皮但是鼓励的眼光。但成为国王后一切都变了,当上国王后的伯蒂第一次向女儿张开双手时,女儿兴奋之余却迟疑了一下,十分礼貌地做了个屈膝礼。身为一个旁观者的我内心都是不是滋味,相信那一刻伯蒂的心肯定是刺痛的,命运把对他的最后一份温存也夺走了。当晚他在妻子怀中放声痛哭,哭喊着“我其实并不想当国王”。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最后他克服恐惧,成功演讲了吗,还能算悲剧吗?” 我认为这只能算是一丝丝慰藉,因为在莱昂纳尔的帮助下,虽然他克服了恐惧,但修复的只能是外表的伤痕。因为口吃的表象下是一颗长期生活在强光下被灼伤的心。并且外界的压力始终存在,结尾莱昂纳尔说的 “如果太流利,别人还以为是替身呢!”这句话看似是鼓励,但细想想他的成功在民众眼里只不过是“这次讲得还不错”而已。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英国国王真实的一面,并不是我所想象的衣食无忧、富足享受。他虽然生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但身为国王他有他的责任、他有他的无奈和痛苦,他的人生是灰色的。相比于普通人,王座顶端的他不但不快乐亦要受保姆虐待、众人耻笑,要克服内心无尽的恐惧。让我这个普通人都不禁去同情。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120/s f1.4

ISO 100

《国王的演讲》的背景是一战已经结束,二战即将来临的前夕,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看似给我们展现这样背景下的乔治六世的个人经历,实则是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国王的使命和责任,将一个人的成长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乃至一个时代的变迁捆绑在一起,用国王的困境影射整个时代即将面临的困难,身为一个国王他的责任就是通过演讲支撑和鼓舞整个国家,他战胜恐惧实则是国家终将战胜困难和迎来重生的预兆。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国王如何演讲,而是国王为何演讲!

有人会说战争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乔治六世的悲哀应该是时代的产物,当时的责任应该是战时所需;现在是和平年代,国王的角色应该有所不同。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我在看了《女王》这部讲述乔治六世的女儿也就是现在“超长待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一段经历的电影后,我发现她并不是我们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的女王殿下,她活得并不比他父亲轻松。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女王

英语

剧情

传记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女王,毫无疑问和我们印象里一样是自矜而高贵的,她从小就接受着皇室的教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皇室的颜面,她是高傲的;经历二战的枪林弹雨并带领英国赢得了胜利,她是果敢坚强的。这些在电影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任命首相时给他的下马威、处理事件的冷静果断、独自开车穿越山野的英姿飒爽。但是她也有不为我们熟知的一面:她是骄傲的,但同时她也是脆弱的。她和她的父亲一样是孤独无助的、是有很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的。

电影选取的是戴安娜死后一周英国皇室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应对为背景,本来戴安娜已经和查尔斯离婚,也就不属于王室,女王希望当家事私下处理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的背景是王室一贯的保守固执的做派在渴望改变的英国民众眼里显得不合时宜,出现了一批改革派。戴妃表现出来的亲民、前卫、自由是民众所喜爱且希望王室也能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可怕的是女王及王室所习惯的低调保守却被媒体舆论恶意引导,媒体只追求热点并不在意已经离婚的事实,舆论的误导让群众的愤怒变得突兀并且失控。本应该是矛盾焦点的查尔斯,面对戴妃的死亡,懦弱而没有担当,拿母亲当挡箭牌,让女王面对舆论的压力自己却在背后想着所谓的顺应民心捞取政治名声。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相比于查尔斯的懦弱,作为亲人,女王想要做的是保护她的孙子;作为一国之君,女王想要做的是捍卫皇室的尊严。她做的完全没错,她一开始以为她的人民肯定也会理解她。但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这个时代价值观变了,民众完全被舆论所引导,忘记了事实、忘却了她50年如一日对英国的付出,她成为了民众攻击的对象。女王对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人民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作为英国政治的象征、英国皇室的代表,审时度势也是她的基本素养。对咄咄逼人的一系列无理要求,女王最终选择了妥协和成全,而背后的委屈却让看似强大的女王一个人在空旷的山谷里默默流泪。在女王最沮丧的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只鹿,在我看来,鹿有着很强的寓意,鹿的遭遇其实和英国皇室当时的处境极为相似。女王看到鹿,就像是看到了自己一样,她想保护那只鹿,于是劝它快点离开;而在女王决定妥协之后,她收到了鹿被猎杀的消息,看到那只鹿的头被砍下来放在那里,心里明明有千万的不舍和哀伤,却还是要跟猎杀鹿的人说一句祝贺。鹿所代表的好像就是女王内心所珍视的贵族的荣誉,她想保护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形之物,明明已经被摧毁,却还要跟摧毁的人笑着说一句谢谢。

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到虽然当今时代变了,但女王依旧是孤独的,她用她的一生守护着她当初立下的誓言“我宣布,我的整个生命不论是长是短,都将为您效劳”,她孤身一人坐在王座上,看似荣光,实则艰辛,一切的痛与泪都只能她一人承受,面对民众只能笑脸相迎。她没有别的选择,一切都是身不由己。正如布莱尔首相在影片中所说:“那个女人将其一生奉献给了其子民,50年不变地做着一份并不情愿的工作,一份她亲眼所见夺走其父亲生命的工作。她带着荣誉与尊贵恪尽职守,没有丝毫错失。现在我们叫嚣着,对她必除之而后快!她领着全世界哀悼一个对她的好意毫不领情的人,一个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毁灭她所珍视的一切的女人。”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但幸好,英国民众被女王的宽容大度折服,在影片最后女王视察时,人们纷纷鞠躬表示敬意,小女孩还献上了一束花,而那束花,女王甚至没有想到是属于自己的。那束花是小女孩对女王的敬爱,也是民众与女王重新建立彼此信心的一个标志。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通过这两部电影,让我真切的体会到,身为英国的国王,他们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光鲜艳丽,他们活的并没有我们洒脱,有着很多身不由己。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支撑英国的责任,他们代表了英国的形象,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利益的代表,是维护英国统一的中心力量。因而他们不能倒下,只能默默咽下心酸与泪水,永远以积极坚强示人。在英国人民的心中虽然可能对一些事情不满,但在他们心中始终是尊敬英王尊敬皇室的,王室的存在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作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及英联邦国家的共同象征,英联邦国家只要一提到英国女王都是致以很高敬意。这种敬意已经融入他们的血脉,只要英联邦还存在,这就很难改变。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说:王室是最受尊敬的英国传统之象征。传统是社会认同的根源,不需要借助于强力,认同自然产生社会凝聚力,而凝聚力是一个政体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

也就是说,英国王室完全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亦或经济上。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跨文化交际者,当然我们不能把它过度的封建化,如果你去跟英国人谈论忠君爱国他们肯定会把你当作疯子。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尊重英国的传统,尊重他们的这种信仰,理解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

排版&整理:陈颖玥

审核:周晨萌蒋春红赵静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