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简介(丰子恺的简单介绍)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

在丰子恺之前,母亲钟云芳生了六个女儿,丰子恺的父亲丰鐄是独子,在封建的旧社会里,钟云芳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丰子恺之后,母亲又继续生了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但两个弟弟均未存活,丰子恺成了继承香火的唯一男孩,比起姐妹们,丰子恺的童年得到了更多的宠爱。

丰家在石门镇经营一家祖传的染坊店铺,叫“丰同裕”,虽然是一家百年老店,但店铺规模不大,管账、染坊司务、曹奉、学徒,一共才五六个人,加上石门镇几经变乱,生意时好时坏,只能勉强维持。

另外,丰家还有几十亩田地,都是祖上靠染坊铺赚的钱,一点一点买地积攒下来的,租给佃农耕作,每年的田租也有一笔收入。两项收入合并,丰家虽不十分富贵,但在偏远的石门镇,也算是有经济实力的人家。

丰子恺出生之前,爷爷丰肇庆就不在了,因丰肇庆排行第八,所以,丰子恺的奶奶被人称作“丰八娘娘”。丈夫过世后,丰八娘娘和一对子女就守着染坊店和几十亩田地过活。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与姑姑丰针

丰八娘娘有过四次生育,两个夭折,身边只剩次女丰针和三子丰鐄。

丰八娘娘是一个见多识广和能干要强的女人,不管是家务事还是生意往来,都能应付自如,还能识字读书,平日里喜欢看各种小说,然后讲给别人听。

因为兴趣广泛,丰八娘娘常请老师来家里,教孩子们剪纸、戏曲、书法和绘画,无形中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天份,丰八娘娘成了丰子恺的启蒙老师。

丰鐄考了三次举人,但都没考上。丰八娘娘曾经说过:“坟上不立旗杆,我是不去的”。按那时规定:家里有人中举后,祖坟上可以立一对旗杆,意思是光宗耀祖。丰八娘娘这句话,既是对儿子的要求,也是她的决心。

命运对丰八娘娘不薄。1902年9月,丰鐄第四次应试,考中举人。但此时,丰八娘娘已是卧病在床。

儿子中举两个月之后,丰八娘娘在弥留之际问儿子,“坟上旗杆立好了吗?”“立好了,立好了!”丰鐄恭顺地低头回答。哪知抬头一看,母亲已含笑合上了双眼。

中举之后,按计划,丰鐄准备继续去北京参加“会试”,然后谋取个一官半职,步入仕途。没想到1905年,清朝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使丰鐄失去了人生目标。

丰鐄三十六岁中举人,四十二岁死于肺病。在这五六年当中,他的生活很寂寥,每天除了教学生以外,就是饮酒、看书、吸鸦片。

1908年,父亲去世时,丰子恺只有9岁。从此,母亲钟云芳走上前台,成了“丰同裕染坊”的掌柜。

1912年,丰子恺在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念书。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与徐力民结婚照

1914年,在母亲的安排下,16岁的丰子恺与18岁的崇德县望族之女徐力民结为夫妇。

婚后不久,丰子恺考取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现杭州师范大学)。在这里,丰子恺结识了三位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良师益友:单不庵、夏丏尊和李叔同。

单不庵,近代著名的文史学者,考据大家。丰子恺以前叫“丰仁”,单不庵为他取号“子恺”,从此,丰子恺以此名传世。

丰子恺的简介

夏丏尊,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是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丰子恺在夏老师的教导下开始热衷写作。

丰子恺的简介

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教授音乐和绘画,在中国近代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进步很快。李叔同曾对他说:“你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任教,没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你以后可以以此为业。”这句赞扬的话,对当时17岁的丰子恺起到了无法想象的作用。后来,丰子恺在文章中写道:“李先生这句话,确定了我一生。可惜我不记得年、月、日、时,这一晚一定是我一生的关口。”

1919年,丰子恺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前往上海,与吴梦非、刘质平一起,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

丰子恺在上海艺专教西洋画,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并不具备西洋画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的授教,于他而言,是一种冒昧。1921年,丰子恺向姐夫借了一笔钱,只身一人前往日本进行短期进修,主要学习小提琴和炭笔画,在日期间,丰子恺首次接触到简笔漫画,让他隐约看到了一条美术的新途径,在日本呆了十个月,费用花光以后,丰子恺回到国内。

1922年,丰子恺开始漫画创作。有一次会议结束后,回到家,他仍然忘不了参加校务会议的诸人模样,便随手拿起一卷长纸画了出来,这次偶然间的尝试,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便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琐碎小事都画在纸上。

丰子恺的简介

1924年,朱自清将丰子恺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公开发表在文艺期刊上,这是他的简笔画首次公开发表。这幅画发表后,引起了著名学者郑振铎的注意,郑振铎看后忍不住赞道:“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不久后,由郑振铎担任主编的《文学周报》开始发表丰子恺的简笔画,并在目录中冠以“漫画”二字,“子恺漫画”就此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美术世界。

自1925年,首次结集出版了《子恺漫画》以后,一直到1937年,丰子恺陆续出版了《护生画集》、《儿童漫画》、《人间相》等多本漫画集,同一时期还出版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散文集,还出版了大量音乐与艺术的理论书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丰子恺一家开始了长达九年的避难之行。一行人辗转于桐庐、衢州、上饶、南昌、萍乡、湘潭、长沙、桂林、宜山、遵义等地,1942年秋,丰子恺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创作漫画和写作为生。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在逃难途中先后经历了嘉兴大轰炸(1937年12月),广州大轰炸(1938年10月),丰子恺见到了无数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与满目疮痍。丰子恺逃难路上坚持用画笔记录日军暴行,宣传抗日。

丰子恺的简介

在逃难途中,因为家庭人口多,开销大,但家财有限,无以为继。最终丰子恺想了一个办法筹措费用:每到一个地方,稍作停留时,他就在当地办一个画展,这样可以有一点收入,靠这样的方法维持生活,而这趟逃难之行,后来也被家人们称作“艺术的逃难”。

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丰子恺携家人返回杭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丰子恺一家迁往上海。1954年,丰子恺和家人搬到上海长乐邨39弄93号的小楼里,他为之取名为“日月楼”,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在日月楼的全家福

建国以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1960年,上海市中国画院成立,丰子恺担任首任院长。

受恩师弘一法师的影响,他一生笃信佛教,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劝人们护生戒杀。

每年阴历四月初八,是“佛诞日”,这一天,他都会买来螺狮蚬蚌鱼虾,带领子女们一同去放生,为此还闹了一个笑话。有一次,他从石门湾携带一只鸡,去杭州云栖放生,他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把鸡倒提着。于是,他把鸡放在自己的长袍里面,外面用手兜着,结果这种怪模样,在路上引起了一个便衣侦探的怀疑,便一路跟踪,一直到达杭州,一出站便衣侦探便抓住丰子恺,丰子恺愕然,搞清楚缘由之后,从长袍下面拿出母鸡,引得在场众人大笑不已。

丰子恺是个童心很重的人,他喜欢和孩子在一起,醉心于儿童的游戏和生活中,在细腻地观察和捕捉之后,他将那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儿童生活场景,一一融于他的画作中。在他的漫画创作当中,儿童的题材占了一定的比重,这也成了丰子恺艺术创作的独特标签。

丰子恺的简介

有一天,丰子恺的孩子阿宝看到凳子光秃秃的四条腿杵在地上,于是就把自己的一双鞋和妹妹的一双新鞋给凳子穿上。正得意时,妈妈一边跑过来一边喊道:“软软的新鞋给你弄脏了!呀!你怎么没穿鞋子站在地上?龌龊了袜子!”这时,丰子恺忙给妻子使了个眼色,叫她别过去。丰子恺拿起画笔,迅速记录下了这一可爱的瞬间。这就是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看见儿童搭积木,他画《建筑的起源》;看到孩子们产生好奇心,他画《研究》《尝试》;孩子们有了喜怒哀乐,他画《花生米不满足》。还有诸如《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瞻瞻的脚踏车》……,一幅幅漫画,只撷取生活中极平常的场景,题上画家精心提炼的具有文学素养的句子,便使画面表达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品质,耐人寻味,画尽纯朴童真。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不仅爱孩子,还极爱猫,更为丰子恺赚来“民国第一猫奴”称号。创作时,小猫会趴在他肩上。看报纸时,猫咪会坐在他脚上玩耍。猫是出现在丰子恺漫画中最多的形象之一,丰子恺也写了不少关于猫的文字,没想到,其中一篇文章为他招来灾祸。

丰子恺的简介

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上海中国画院,就出现了第一张针对丰子恺的大字报。大字报批评的是他发表在1962年《上海文学》8月号上的随笔《阿咪》。大字报说:文章中的“猫伯伯”影射的是最高领袖。“黄伯伯”是丰子恺家中猫的名字,没想到把他无辜地卷进了这场政治漩涡中,成为上海市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之一。

丰子恺的简介

1969年深秋,丰子恺被赶到上海郊区农村参加劳动改造。女儿丰一吟去看望他,见到他白发苍苍,头发又长又乱,胸前挂着一个蛇皮袋、孤独地站在寒风飕飕的地里摘棉花。再看他的住处,那是:四面透风的牛棚,甚至在床上的草枕边上,还有一堆没融化的积雪,门口的河浜就是他们洗脸的地方。看到这里,女儿不由流下泪,她为年迈的父亲痛心。他看出了女儿的心疼,还幽默地对女儿说:“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浜的洗脸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975年8月,丰子恺的慢性肺炎最终诊断为肺癌。仅一个月时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1978年6月5日,丰子恺被平反。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居住和创作的地方是家中的阳台

丰子恺一生著作丰富,累积出版超过一百五十多本作品,涉及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他的《护生画集》,自1929年首次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提醒世人持戒修行,爱护生灵。

丰子恺就业于弘一法师,学习美术音乐,他敬仰法师的道德、学问、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和信仰上受其影响颇深。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丰子恺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于上海立达学园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丰子恺信仰佛教后,融绘画、诗文与佛教思想于一炉,创作了许多佛教题材的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护生画集》。

丰子恺的简介

时间回到1928年,弘一大师50整寿,丰子恺想给老师送一份特别的礼物,他画了50幅画组成《护生画初集》,请弘一大师在每一幅画上题字。《护生画初集》名为护生,是佛家爱护众生之意,弘一法师为此画集定的基调是:“通俗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之情调,令阅者生起凄凉悲悯之感想,乃可不失艺术之价值。”因此护生画集,并不单纯是佛教故事,更是精美的艺术品,且处处见佛心。

丰子恺的简介

1939年,弘一法师六十岁时,丰子恺作《护生画续集》60幅,弘一法师题词,由夏丏尊和李圆净作序,1940年出版。

丰子恺的简介

后来,弘一大师寄信给丰子恺: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然而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正带着家人流亡逃命,生死难卜。受此嘱咐“惶恐异常”,他自叙到法师百岁时,他应当八十二岁,岂敢贪望如此长寿,但他还是复信恩师:“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丰子恺的简介

弘一法师63岁时圆寂,悲痛欲绝的他暗下决心,即使恩师不在人世了,依然要信守盟约,坚持画完当初约定的全部六集。1949年创作了70幅,由香港大法轮书局出版。第四集80幅,1960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出版。第五集90幅,提前在1965年在新加坡出版。

丰子恺的简介

“文化大革命”期间,护生画集被迫中止。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在批斗中遗下的肺炎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逐渐加重,丰子恺预感到自己的世寿无多,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以难以想象的意志,每天凌晨4点起床,在黑夜昏灯中伏案作画,既不影响家人,又能避开造反派的突然袭击。终于在1973年,将护生画集第六集100幅画稿创作完成,这一年离弘一大师百年提早了五年,两年后,丰子恺逝世。

丰子恺的简介

“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世寿有不许,也会尽力完成这个承诺。六册《护生画集》,一册厚过一册,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直到最后的一百幅画,前后创造跨越半个世纪,终于圆满完成。弘一大师在世时,他把它看成是送给恩师的寿礼;弘一大师圆寂后,他把它看成是对恩师的承诺和怀念。

丰子恺的简介

时逢乱世,身居陋室,但丰子恺仍以一颗童心、慈悲心,用手中的笔,将生活的温情与美好展现在世人面前,温暖大家,激励大家砥砺前行,这是丰子恺给世人留下的富贵财富。

丰子恺漫画精品欣赏,请点击以下链接:

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一)

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二)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