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观看复兴之路心得体会6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

昨天理论论坛学习班组织观看了《复兴之路》之千年巨变,而后我观赏了余下五个部分,看后感觉受了一些启发,便记下了这些感想。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的统治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中国日益面临着一个危机:亡国。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满怀爱国情怀,抛热泪,洒热血,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此间爆发了影响较为深远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改良富强中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他们最终却无一例外的归于失败!他们的失败能给国人带来那些思考,又能给中国共产党的救亡图存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先从义和团运动说起。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焚毁了圆明园,它们企图瓜分中国。然而,它们最终却未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是由于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图谋。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在内受清政府镇压,外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况下,这样一起农民运动又如何能改变中国的厄运,它们的呼声却显得那么微弱!

清朝末年,随着压迫与剥削的加剧,无数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这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的正义战争,并且他们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却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他们虽然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有力的打击了西方侵略者,但是他们却无法克制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狭隘性,因而无法提出完整的救亡图存方案,也无法抵制腐败现象的滋长,更无法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所以,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农民运动的不断爆发,清政府日益感到危机。统治阶级部分成员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富强中国,虽然这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的工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时腐朽的政治制度的统治下,良好的经济体制又怎能弥补政治制度上的缺陷。所以,洋务运动也失败了!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部分知识分子试图借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们试图通过改良而使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得以延续,也使国家能消除这种种危机。可以肯定,这批维新派人物已经意识到在腐朽的政治制度的统治下,是无法通过经济体制上的改革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富强,首先要改的是政治体制,其次才是经济制度。这样我们就疑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使他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很快崛起,而中国的维新运动却是百日昙花一现呢?其实不难解释,中国是在公元前就进入了封建社会,而日本却一直等到第二个千年才开始封建统治的,所以中国的封建根基比日本的深得多。另外,日本的明治维新基本上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而中国当时却是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所以我认为,在当时国内起义不断,国外侵略不断的社会背景下,试图通过封建制度的改良也是不可能挽救中国的。要救亡图存,必须革命,革封建统治阶级的命,革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命!

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了。他们提出了完整的三名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有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他们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他们给国人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在此以前,皇上即天子是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如今皇帝都可以被推翻,又有什么不能实施的呢?)但是,南京临时政府只存了三个月,胜利的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也失败了。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辛亥革命的统治有其自身的软弱性,可能孙中山先生也有其性格上软弱的一面;其次,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1912年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头发剪了,皇帝跑了。再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他宣告了一支能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的革命队伍诞生。从此,中国的革命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中国的道路也将趋于平坦。中国共产党领导层从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种汲取了宝贵大的经验。首先,这是一次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因而他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狭隘性,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其次,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提出的一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腐败现象的滋长,并能保持内部长期的团结;再次,这是一次彻底的政治制度的革命,因为从一开始,毛泽东就把政权放在第一位;第四,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克服了辛亥革命领导阶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第五,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并摸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武装起义路线。所以,中国共产党能最终推翻“三座大山”,掀起大革命,而后发动土地革命战争,取得抗日战争、全面内战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名共和国。

复兴之路观后感

中国革命能走向胜利发展道路的原因在于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却又不拘泥于马列主义,他们能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不断理论创新,因而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正确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是密切的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其核心是党的思想建设,他要求党员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中国革命虽然胜利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却还只是走了一小段。中国的国力要发展、经济要发展,还得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力、经济发展了还不算完,还要巩固国家的安全态势,而这些重任依然非中国共产党不能承担。所以,建国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深入朝鲜,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十五年后,毛泽东又发起了“文化打革命”--我知道很多人是反对“文革”的,但是我本人却是“文革”的支持者。我不否认它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或者延缓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但是“文革”却巩固了中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文革”后十几年就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悲剧?我觉得是他们的路线出了偏差,他们一味追求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政治体制的建设、发展和巩固,而这点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而这又是我从一开篇就反复提及并论述的。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能在短短的九十年从一个内乱不断、军阀混战、饱受外国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现在的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强盛的民主国家。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得以在世界上显赫并一举成为影响世界的国家之一。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得以持久安定、团结。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国会腾飞呢?

分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一)

《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振兴之路伟大成就探索方向和平发展不懈探索唤起信心这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二)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为这个国家而骄傲,为这个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今天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今天的主题是“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到现代化的中国,步步经历了从困难到胜利的过程,无论是战争时期的流血牺牲还是和平年代的经济竞争,中国都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我们是个勇敢自强的民族,所有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唯独坚挺不拔的精神不能失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后来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30年,到了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我国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型大国,再也不会像旧社会那样受人欺辱了,我们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挺拔的站起来了。“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即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时期的爱国精神也已发扬的如此广泛,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复兴之路》的展览,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复兴之路观后感

分页:

复兴之路观后感2000字

央视《复兴之路》播出,引起大家关注。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电视政论片可以看出,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所实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线,只有到了共产党这里,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人民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阶级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选择了人民,才会最终被人民所选择。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内涵也必然愈加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它的主要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民族危机时的共赴国难、沙场捐驱,革命斗争中的抛头颅洒热血、为真理献身,和平建设时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等等。然而,发展之中总有一脉相承,这就是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这也是《复兴之路》所给予人们的启示。

近代以来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两个跨世纪。然而,二者又是如此的不同。20世纪来临时,祖国尚在八国联军的铁蹄下呻吟,人们愤怒、哀伤--“江山惨淡,回顾彷徨,不能不为祖国前途痛哭耳!”今天,即使还有诸多困难有待解决,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我们已没有了百年前的屈辱、哀伤和无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分页: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