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小凉河(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拍摄地)


欢腾的小凉河

作者简介

李明波,男,1962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渑池县。执教过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现在垣曲县上王小学支教。处事淡溥名利,最喜笑对人生。

欢腾的小凉河

夏日的夜晚,漫步在垣曲繁华的河道两岸,欣赏着在那浑浊的溪水里嬉戏的孩子们,看他们玩的那么开心,那么尽兴,不由得勾起了我对家乡小凉河的无尽思念和深深的向往。因为那是满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和少年的梦想的小凉河。

我老家在河南豫西山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村里有一百多户,三百来口人,全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

村下有一条小河,说它小,真不为过,平时河水也就是一脚脖深 。但就是这条小河,给这个小山村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无尽的欢乐!

小河的主流来自于村后不到五百米远的一眼泉水。虽然平日里也有两条涧水混入,但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流程的渐走渐远,断流的时间比流水的时间要长的多。

说起这眼泉水,故事可就源远流长。在我们村子的东北面,相距十来里地,有座黛眉山,山上有个娘娘庙。庙里住着黛眉娘娘姐妹三个。相传她们是授神灵之托,每年给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驱邪除灾、送子纳福。所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附近十里八乡的中老年妇女,都要上山到这庙里来烧香许愿,祭拜朝贡。

每年只要到这一天,准备上山的人们,天不亮就起来做饭,鸡蛋捞面条,吃的结结实实的,再煮几个鸡蛋当做干粮带着就上路了。特别是那些缠裹脚的三寸金莲们,别看她们小脚一扭一扭的,可这一上山精气神十足呢?十多里的山路,盘旋崎岖、荆棘缠绕,用不了两个小时就跑到山顶了。因为她们心里有一种信念:黛眉娘娘在搀扶着她们,神灵在保佑着她们!只要心真,虔诚,求福必来!求财必发!求子必得!

据说有一年春天,黛眉娘娘姊妹三个拎着水罐子来民间给人们送圣水。她们所过村庄就就叫唤着“送水了”,村里人只要答应一声,“接上了”,村子里就会有水吃。当她们路过我们村子时,有个长者答应到“接上了”,后来我们村子后面崖根头就出了一眼泉水。这泉水是从地低下往外面冒出来的,而且水势很旺。冒出的水清澈透亮,没有一点污泥浑浊。夏天水冰凉冰凉,冻手冰脚。然而冬天的水出来还冒着热气,暖暖的温温的。人们常把衣服带到这里来洗。村里的人都说这是一泉神水,人们就给它起名叫“圣水泉”。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破四旧,说不能叫“神水”“圣水”的,后来人们就把它改名叫“凉水泉”了。所以这条小河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小凉河。

当时我们下面几个邻村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说,只要他们上面村里有水,这一半里地的,还怕咱们村里没水吃?就这样后来黛媚娘娘再来送水时,他们就懒得答应一声,结果他们几个村子真的没有水吃。据说水从我们村子过去后,就渗透到地下沙滩里面了。不知是否有这么神奇,反正我们下面几个邻村真的到了冬天或者天旱季节总有几个月没有水吃,要跑到我们村下挑水做饭。就连牛羊饮用水也要赶到我们村子下面去。

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就在这小河里捉小鱼逮螃蟹,抓蝌蚪。春天的鱼蟹少,蝌蚪很多。到了夏季,那小凉河可是个热闹的季节。我们整天都是在河滩里泡着,那时候又没有凉鞋,光着脚在河滩跑。河滩石子光的尖的都有,尤其是河滩石头、沙子,在烈日的暴晒下,热腾腾的烧脚,可我们根本不在乎,如履平川。抓鱼逮螃蟹可是我们的强项。有时候抓鱼,在大石头下,你会感觉抓了一条大鱼,当你欣喜若狂、得意忘形的拉出来却成了一条蛇,吓得你魂飞魄散,尖叫急扔。让得你半天缓不过神来。偶尔也能发现老鳖出来晒盖的时候,寻迹追踪,也能捉住。不过那时候抓鱼摸蟹,不知道吃,纯属于玩兴趣,只是有稍大点的鱼,用树叶抱住,再在外面糊一层泥,埋在火里烧了吃,大部分小鱼只是喂猫而已。

夏天,几场暴雨过后,错综复杂的河滩地势,形成了不同的浅水深潭,这就给我们造就了大小各异的天然澡堂。小孩子在浅水滩洗,大孩子在深水潭游,有的地方水深竟达近两米。水潭边上还有大石头,我们就上到大石头上,脸朝后背朝前,纵身跃起摔到水潭里面,再翻身向前游几米到潭边。真是青春不知少年狂呀!河边到处都是石头,万一摔偏,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可那时候,安全根本不是我们考虑的内容。在河里洗洗,出来趴在大石头上晒晒,再跳到河里洗,脊背黑油发亮。有时候,用手捏住鼻子,一个猛子扎到水里,能停好几分钟,几个人比赛看谁在水里停时间最长。谁停的时间最长谁就是英雄。要说打水仗是最有意思的了,几个人一挤眼,同伴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乘另一个人不防备,几个人从四面同时用手捧起水往他身上、脸上泼击,打得他睁不开眼睛。时间稍长,他嘴一张,马上就可能被大伙把水泼到他嘴里,呛的喝几口水,满眼含着泪水,恶作剧成功!大伙才开心的笑着散开。那时候,各家各户都养有牛,我们暑假放牛都在河道两边,牛往河滩两边坡里一打,人都跑河里洗澡去了,真是无忧无虑,快乐无极限!

小凉河不仅仅给孩子们洗澡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大人们洗澡提供了更多便利。一到晚上,河道上上下下,男男女女青壮少年都在河里洗澡。男的集中一处,女的集中一块,说说笑笑,吵吵闹闹。本来宁静的小凉河,却嘻嘻哈哈,喧嚣不断。

小凉河的夏日,真的是热闹非凡。因为河道离村子很近,河道两边也有大树,有不少村民干脆端着饭碗到河边树下去吃。在这里过得真是大集体生活:你夹他一口菜,他喝我一口汤,我尝你一块饼,他掰我半块馍。有菜大家吃,稀物共品尝。那时人们的心里无私无忧,憨憨的吃,傻傻的干。有的人因为家里养有猪,把碗拿回去洗,洗了泔水好喂猪。有的人干脆连碗筷都在河里洗了,多省事。

午饭后的大树下,可是女人们的天下。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现在人们穿的油光可鉴的牛皮鞋、凉鞋、运动鞋之类,就是有下雨、下雪天穿的有深筒雨鞋、帆布鞋。人们主要还是以自己家人做的布鞋为主。这样那些妇女们夏天除了在别人家的土窑洞里乘凉做针线活,就是在河边的大树下劈麻、搓绳纳鞋底、做鞋子。最能展示才能的要数钠鞋底的功夫。纳鞋底那可是真功夫,看谁的鞋底钠的平整、纹密、花样好看,更要有速度。快的,两天就能钠一只鞋底,慢的要四、五天才能纳成。心急死了,人气死了,那你没有办法,那是要真本事,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三个妇女一台戏,真没错说。那妇女们偶尔开个玩笑,真的是让你笑破肚皮。小凉河上的笑声真的是欢快而又漫长,女人们辛苦的汗水,就如同这银铃般的笑声洒落在满河床,这笑声一直从夏传到秋!

欢腾的小凉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遍野,香气四溢,而小凉河的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你意想不到的喜悦。我们上五年级了,要到一里多地的邻村去读书,小凉河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秋天的柿子农村满山坡 都是,虽然有主,但农村却可以共享。我们就像猴子一样爬到树稍上,摘上几个软柿子,红丢丢的,吃到肚子里,真是比喝蜂蜜还甜。吃完软柿子,再摘上几个硬柿子,把它埋到小凉河边上的沙子里或者水潭中间有淤泥的污泥里,过上三四天,柿子就变甜了,这就是农村说的懒柿。我们今天埋上后天吃,明天埋上大后天吃,依此类推。这样我们天天都能吃到懒柿子了。但也有一些泼皮懒鬼,自己不想摘柿子,专门到河里看别人把柿子埋在那里,去偷挖别人埋的懒柿吃,不是被别人发现了,骂的狗血喷头,就是被别人打的鼻青脸肿。可这就像读书人偷书不算偷一样,孩子们呆不上三天就又和好如初了。

秋天的硕果还没有品赏尽兴,冬日的阳光已经送来了意外的温暖。呼啸的北风更让人倍感冬日阳光的亲切。冬日的小凉河虽然没有了夏日的热闹非凡,但让你意想不到的却是另一种靓丽风光!北风吹,雪花飘,大雪纷纷结冰了。小凉河上天然的滑冰场,给我们带来的是另类乐趣!我们在河滩里找一块平整而又光滑的薄石块,或者在家里带一块木板,放在冰上面,选择下坡的地势,一个人坐在上面,另一个人在后面一推,一下子就能滑出几丈远。滑冰必须掌握住平衡,不然就会滑到河边,碰到石头上去。有时候,好几个人就像续狗链子一样,后面人一推,几个人像开火车一样,滑出一长行可有意思了。虽然有些同伴不时搞个恶作剧,乘其不备,在同伴后面用脚猛一蹬,一下子摔你个狗吃屎。惹得同伴们开怀大笑!小凉河上的笑声,真的是清脆而又甜蜜!

离开家乡即将四十年了,那久违的笑声只能是梦中的回忆。山村的人们正在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变成了小市民。昔日的放牛娃早已变成了城里的接娃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要到了放学的钟点,都在学校门口等孩子,踮脚伸颈,瞪圆眼珠子,仿佛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或者接错孩子似的。我们的老村子由于有这小凉河,吃水、灌溉都方便,条件较优越,四关六村的偏远农户都集中到了我们村,政府给盖起了二层小楼,专门为那些贫困户、低保户免费解决吃住问题。 目前,我们这个小村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重点扶贫村,因为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位置、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它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质资源。我坚信,在上级政府实施打造文化旅

游特色乡村战略的带动下,我们 这个小山村因为这条小河,因为这眼泉水的动流,这里很快将成为小浪底库区大黄河旅游线上的一个景点。 小村依旧在,小河依然流,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还能再邂逅这满载着我童年欢乐和少年梦想的小凉河上?

欢腾的小凉河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原创文学 推广团队

特邀顾问:

本刊主编: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