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配方(中药方剂理中汤)


理中汤配方

老杜说健康一个普通的内科医生,说一些有用、有趣的健康知识。

公众号

导读

胃痛、腹痛可以说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不适,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寒邪往往是诱发的胃肠不适的主因,而理中汤能够温中助阳,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泄泻等效果极好。

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下黄穗平教授运用理中汤的独特经验。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方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4味药组成,功能温中助阳,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的病证。黄穗平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善用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辨证要点

理中汤(丸)最早见于汉代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次。”

理中汤具有温中散寒,健脾补气,温运中焦的功能。

方中以干姜为君药,温脾阳,祛寒邪;

臣以人参,补气健脾;

佐以白术健脾燥湿;

以炙甘草为使,益气健脾,缓急止痛。

全方选药精简,疗效卓越。

黄教授强调,理中汤的病机重心是脾气虚偏阳虚有寒,脾气虚则见饮食减少,食后脘胀,大便溏泄或不实,神疲易倦,面色少华。

脾气偏阳虚者出现寒象,可见形寒怕冷,脘胀不适,便溏,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沉细,理中汤证便是。若脾气虚而无寒热之象者,四君子汤证便是。

运用要点

理中汤配方

01

主治中焦虚寒所致的诸症

理中汤主治中焦虚寒所致的诸症,如:中阳不足,阳虚失温,寒从中生,寒性凝滞,导致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

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导致脘痞食少、呕吐、泄泻;

中阳衰弱,固摄无力之脾不统血,阳虚失血证,或吐、衄,或便血、崩漏,伴见面色白、气短神疲、脉细或虚大无力;

上焦阳气不足,阴寒之邪上乘,胸中之气痹阻所致胸痹;

病后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津上溢于口所致多涎唾;

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过服寒凉之品,或大病后调理不善,损害脾胃阳气所致慢惊风。

若形气羸瘦、手足不温、呕吐泄泻、神疲食少、舌淡苔白、脉细迟或沉细缓弱,纯属中焦虚寒者,亦可用本方治疗。

理中汤配方

理中汤配方

02

理中之名,温中为实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记载:“理,治也,料理之谓。中,里也,里阴之谓。参术之甘,温里也,甘草甘平,和中也,干姜辛热,散寒也。”理中之方,以温中为主,温中散寒、补脾益气,故名“理中”。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在理中丸的方义体会中论及“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凡由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杂证,均可治之。”

理中汤的运用应始终围绕理中的旨意,中即为太阴脾土,太阴为三阴之首,是为阴气外出的门户,故其主开,其性喜燥恶湿且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因此,治疗太阴病应以理为要,这里的“理”不是一般的调理气机之意,而是温阳化气。

从该方的君药干姜可以看出,仲景配伍的本意重在一个“温”字上,中焦得温则湿气自化,气血生化有源,故一切无有不生。

理中汤配方

就消化系统疾病而言,治疗思路始终不离中土,中土是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气机的升降要经过中土调节,气血的来源要依靠中土。临床辨证遇到中焦阳气不足的证候,均可运用理中汤加减治疗。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加减化裁

脾主运化,脾气亏虚,寒湿内生,困阻脾胃,运化失常,故脘痞反胀、纳差。黄教授喜用理中汤温中健脾,化湿和胃,加木香、枳实、厚朴加强行气之功,砂仁、陈皮温胃化湿。

经脉失温,运化失司,清浊不分,故见少腹冷痛,黄教授投以桂枝温经通脉,延胡索、木香行气止痛。

阳虚湿盛,不能运化水湿,故见大便溏烂,投以茯苓、炒白术、炒扁豆、炒薏米等健脾祛湿,砂仁、肉桂、煨肉豆蔻、补骨脂等以温阳止泻。

若寒邪直中少阴,胃气上逆,寒气动膈,见嗳气呃逆则加法半夏以辛温降逆,丁香、白豆蔻等以温中和胃。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