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


我的回答不用专业词汇,但已经触及到了原理层面,所以,懂语文教学和半懂语文教学的人能看得懂,也应该大体上认同,不懂语文的人应该看不懂,只能看懂里边的比方,别的,不知道我在说啥。

哦?你这不是皇帝新装里的骗子嘛?哈哈好吧,我知道你知道皇帝新装,你说说看,皇帝新装是想表达什么?统治阶级的虚伪?那你说说这么简单的一个童话为什么还要放到中学课本里?让中学生学写童话嘛?

下边是正文。

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

问的是“语文老师”而不是“老师”,那么就不谈作为老师共性的东西,比如课堂管理什么的。

语文老师的水平约略分成自身素养(专业知识、文史素养、写作等)和课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执教),前者不管你自己水平如何,你都能对此有个大致评判,董宇辉这么受欢迎就是个例子,内行人赞其援引精妙得体,外行不明觉厉。

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

对于后者,首先你自己要会识别一节语文课(特别是占比最高的阅读课)内容对不对,不是知识教错没教错,而是说在那么多似乎都可教的内容中有理据地知道哪几个才是真正该教的东西,这个“理据”应当是学理,而不是执教者的一家之言“我觉得、我认为、我喜欢”,或者语焉不详的“这个要考”。

其次,你还要能判别这位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是不是“软着陆”,所谓软着陆,就是老师真的把隐藏在字句后面的密码讲出来了,真正的炼字炼句。能给学生讲明白的前提是自己真明白,(比如杨绛的那个“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没有文本解读的语文老师也能说出结论,那是因为他有教参和市面上的工业化课件,他是先知道了结论然后再到文本里找对应文字,就好像数学看了答案后再给别人讲,只能讲解题步骤讲不出思路,这就是“硬着陆”,俗称坠毁。给的“语文知识”差不多是那么回事,但很像是贴标签,而贴标签学生本来就会,于是学生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包括问题设计也是这样,工业化课件问的问题往往千篇一律,这些问题不是不该问,但老师不带着学生读透读懂,不铺垫,不搭梯子,这些问题的“找答案”就是个走过场。听课老师如果是吃透了文本的老师,他听课就会很难受,味同嚼蜡。

以上两点,打个通俗的比方,把上语文课比喻成师生之间的一次有主题的聊天(当然这不是平等的聊天,教师是主导者),有意义的聊天一是要主题之下话题要精准不能跑偏,比如聊卧室装修,就得聊效果方案预算进度,不能聊装修的发展史,也不能按客厅的话题聊。二是要作为主导者、输出者的教师,要能聊出学生本不知道的东西,还得让学生真听懂了,而不是“知道”了,卧室的照明开关可以有什么功能,这是对方不知道的,而“一个开关是干什么的,该安在哪里”,这谁都知道。问题是不少语文老师并不深切理解卧室开关的这个功能,他只是在说明书上看到一句结论,他只能干瘪瘪地说,这个开关有这个功能,学生也知道“知道”有这个功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外行听课的人眼里“这课文有啥可教的学生都看得懂,为什么不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自己读课文的成果?学生都会的东西老师还在那讲啊讲”,甚至“学课文还不如让学生多看几本课外书”,这里说的这些外行一般不是指非语文老师,而是压根就没有教育行业从业背景或研究背景的人,他们对语文教学根本就没概念,不是基本没概念,是根本没概念,因为“对语文多少有了点概念”是外行没法靠听上一学期课、听说几个专业的词儿、看几篇碎片化文章就能有的,看热闹就始终是看热闹,没有专业学习的1,后边多少个0都没用。至于其他科目老师平时或多或少耳渲目染知道一些语文老师的难处,出不了有用的主意但不会离了大谱。

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

在内容正确这个前提下再去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得当、是否精妙才有意义。这就是俗话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语文或者自认为懂语文的人,面对一堂“学生活动充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多样、材料提供丰富”的课会竖大拇指,而懂语文的明白人不看这些表面现象,一般站上几分钟就能知道这位老师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式教真语文。

举个例子,同是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蒲松龄的《狼》和记录孔子言说的《十二章》,课的上法就迥然不同,这缘于对学生难度的判断大大不同,其底层支撑其实还是在于老师的业务素养。《论语》里边不能说学生个个不会也差不多了,比如“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如果没有课下注释,学生怕是都会翻译成“经常”,而课本解释是“按时”,至于为什么是按时,怎么个按时法,课本没说,老师不讲学生只能死背,老师讲了,学生对知识的细节知道的更多,有助于理解不用死背,同时文言文的“文化”这个要素也体现出来了,课堂还显得不那么枯燥。再比如,课文里出现了“悦”和“乐”,有啥区别?可不可以换着来?有朋自远方来,可不可以说“有友自远方来”?如果没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该有的底子,既感知不到文本中的妙处和“要紧处”(王荣生教授语),也感知不到学生的学习困难,那就只能比谁更“课改”了。

如果你也不懂语文,或者想在一分钟内大致摸一下这位老师水平如何,这里有个土法子,你就问对方知道多少语文名家,余映潮老师不能算,因为名气太大了,知道的未必懂,不知道的一定不懂。据我的经验,肖培东、王君、黄厚江、支玉恒、钱梦龙、王荣生这几个名字能说出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懂初中语文,管建刚、王崧舟、吴中豪、薛法根、张祖庆是小学语文,你看看对方能否说出名字,更重要的是喜欢的理由,毕竟名字三个字肯花1分钟是容易知道的,但名师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是难以三言两语就说出深度的。

这个土法子的依据是,语文很难靠自己琢磨来入门。在基础教育里,非专业人士谈论其它学科还可以靠悟性或者自己当学生时的经验摸到那么一点点门道,而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明白人提点或者专业阅读,换句话说没有至少是大几十小时的专注和有深度的研修,则必定是一窍不通,尽管他自己可以有一套说辞能形成闭环(比如好词好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的)。

补充说明,学生语文考试成绩高并不必然说明老师专业水平高,反之亦然。另外,土法子是一家之言。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