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赋陶渊明(简述陶渊明闲情赋的写作特色)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闲情赋,并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烱烱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通译] 夫何瑰逸之令姿 [风姿多么美丽,多么轻盈啊] 独旷世以秀群 [世界上只有她独压群芳] 表倾城之艳色 [显露出来的艳丽,可使京城倾覆啊] 期有德于传闻 [可她更期望美好的德行千古流芳] 佩鸣玉以比洁 [她的纯洁能与佩戴的鸣玉相媲美] 齐幽兰以争芬 [她的清香可与幽兰一样芬芳] 淡柔情于俗内 [平凡人内心常有的柔情被她看淡] 负雅志于高云 [她承载的志向比云天还高] 悲晨曦之易夕 [可悲的是晨光转瞬变成了夕阳] 感人生之长勤 [可叹的是人生充满坎坷和苦辛] 同一尽于百年 [人类都会一百年内全部逝世] 何欢寡而愁殷 [为何还如此欢愉极少而愁苦极多] 褰朱帏而正坐 [只见她撩开朱红幔幕,端庄地坐着]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泛清瑟以自欣 [让清越如水的琴声使自己获得快乐] 送纤指之余好 [纤细的手指弹奏出袅袅美妙之音] 攮皓袖之缤纷 [洁白的衣袖随之频频挥舞] 瞬美目以流眄 [一双美丽的眼睛顾盼生辉] 含言笑而不分 [无尽的言语含在笑中,笑中含有无尽的语言] 曲调将半 [曲子只演奏到将近一半] 景落西轩 [晚霞就染红了西边的轩栏] 悲商叩林 [悲凄的曲音响彻秋林] 白云依山 [白云缭绕秋山] 仰睇天路 [只见她仰头凝望天空] 俯促鸣弦 [又低首急促弹琴] 神仪妩媚 [(一曲终了)神态妩媚] 举止详妍 [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安详、美丽] 激清音以感余 [她弹奏的清越曲调使我深受感动] 愿接膝以交言 [我希望能与她促膝谈心] 欲自往以结誓 [我很想亲往与她结下誓言] 惧冒礼之为愆 [又害怕冒犯礼节铸成大错] 待凤鸟以致辞 [想等待凤鸟为我传达我的誓言] 恐他人之我先 [又担心他人抢在我的前面] 意惶惑而靡宁 [我的意念惶惶迷乱,难以平静] 魂须臾而九迁 [魂魄转瞬屡次离开肉身] 愿在衣而为领 [我甘愿变成她的衣领] 承华首之余芳 [吸收她秀发的缕缕清香] 悲罗襟之宵离 [恨只恨夜晚罗衣离开芳体] 怨秋夜之未央 [更恨秋夜何其漫长] 愿在裳而为带 [我甘愿变成她的衣带] 束窈窕之纤身 [紧束着那窈窕的娇小身材] 嗟温凉之异气 [叹只叹气候变异,冷暖不定啊] 或脱故而服新 [她有时换掉旧衣,穿上新装] 愿在发而为泽 [我甘愿变成她秀发上的那点油光] 刷玄鬓于颓肩 [抚摸她的黑鬓及其斜溜的肩膀] 悲佳人之屡沐 [恨只恨美人常常沐浴] 从白水而枯煎 [总用清水将那油光洗净] 愿在眉而为黛 [我甘愿变成她的眉黛] 随瞻视以闲扬 [随着她观看万物来显露高贵闲雅的气质] 悲脂粉之尚鲜 [恨只恨脂粉还很鲜艳] 或取毁于华妆 [有时就为这等浓艳的化妆所取代] 愿在莞而为席 [我甘愿变成她的蒲席] 安弱体于三秋 [在整个秋天里安放她文弱的身体] 悲文茵之代御 [恨只恨很快就被饰有花纹的皮褥替代] 方经年而见求 [要等一年啊,才可与她相会] 愿在丝而为履 [我甘愿变成她的丝鞋] 附素足以周旋 [裹着那白净的双脚,与她到处溜达] 悲行止之有节 [恨只恨她的行动总有限度]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空委弃于床前 [(休息时)我就被遗弃在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 [我甘愿在白天变成她的影子] 常依形而西东 [时时刻刻依附她的形体走来走去] 悲高树之多荫 [恨只恨高大树木有着巨大阴影] 慨有时而不同 [叹只叹有时不能与她一同出现] 愿在夜而为烛 [我甘愿在夜晚变成一支蜡烛] 照玉容于两楹 [照耀她在闺房里的高贵面容] 悲扶桑之舒光 [恨只恨一旦朝阳射出光芒] 奄灭景而藏明 [她就立刻将我熄灭,将我收藏] 愿在竹而为扇 [我甘愿变成一把竹扇] 含凄飚于柔握 [让她温柔的握着我,扇出凉风] 悲白露之晨零 [恨只恨秋凉季节来临] 顾襟袖以缅邈 [使得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她的襟袖] 愿在木而为桐 [我甘愿变成一块桐木] 作膝上之鸣琴 [进而成为她膝上的鸣琴] 悲乐极而哀来 [恨只恨她乐极生悲] 终推我而辍音 [最终还是将我推开并终止演奏] 考所愿而必违 [想到自己的愿望一定不能实现] 徒契契以苦心 [只是白白地忧愁,枉费一片苦心] 拥劳情而罔诉 [怀着这等忧情却无处倾诉] 步容与于南林 [只好迈着缓慢沉重的步伐走入南山] 栖木兰之遗露 [饮下木兰树上洁净的露水] 翳青松之余阴 [隐藏在青松高贵的影子里] 傥行行之有觌 [但依然精神恍惚,幻出相见的情景] 交欣惧于中襟 [欣喜、恐惧一时交结于内心] 竟寂寞而无见 [最终寂寂寞寞,不见她出现] 独悁想以空寻 [只有独自忧伤,不再寻觅] 敛轻裾以复路 [把衣襟提起来吧,从原路返回] 瞻夕阳而流叹 [眼望着太阳落山而不断叹息] 步徙倚以忘趣 [走走停停,忘掉该走向何方] 色惨惨而矜颜 [神色凄惨,一脸呆滞] 叶燮燮以去条 [落叶声声,离开枝条] 气凄凄而就寒 [凉风飕飕,已近寒冬] 日负影以偕没 [太阳和日影一同沉没] 月媚景于云端 [月亮的倩影出现在云端] 鸟凄声以孤归 [鸟发出凄厉之声只身独归] 兽索偶而不还 [兽寻找它的伴侣还不曾回家] 悼当年之晚暮 [怀念当年那个美好的夜晚] 恨兹岁之欲殚 [遗恨这一年又将结束] 思宵梦以从之 [想到晚上做梦能和她在一起] 神飘飘而不安 [精神恍惚,内心紧张] 若凭舟之失棹 [就好像驾船时失去了划桨] 譬缘崖而无攀 [又好像爬在崖壁却找不到支点] 于时毕昴盈轩 [此刻,星光洒满轩栏]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北风凄凄 [北风凄凄] 烱烱(本作“忄”旁,从辞海,通“火”旁)不寐 [内心不平静] 众念徘徊 [繁纷的念头反反复复] 起摄带以侍晨 [只好束起腰带,静候天明] 繁霜粲于素阶 [层层白霜闪烁在台阶] 鸡敛翅而未鸣 [雄鸡夹着翅膀,并没有晨鸣] 笛流远以清哀 [笛子却将清冷哀伤的曲音传播到远方] 始妙密以闲和 [开始时,曲调美妙细密,悠扬和畅] 终寥亮而藏摧 [结束时,笛声尖利,震裂五脏] 意夫人之在兹 [想到那美人还在此处] 托行云以送怀 [于是拜托行云,送去我的爱慕情怀] 行云逝而无语 [行云消失,没有回音] 时奄冉而就过 [时光就这样迅速流逝了] 徒勤思而自悲 [枉然不断相思使自己伤悲] 终阻山而滞河 [到头来还是被山河阻隔] 迎清风以祛累 [迎接清风吧,将心之疲惫消除] 寄弱志于归波 [让那卑微的愿望在波涛中淹没] 尤《蔓草》之为会 [我责备自己对美人一见倾心] 诵《召南》之余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坦万虑以存诚 [放下一切相思,留下一片真诚] 憩遥情于八遐 [停止那想得太遥远的恋情] 这篇《闲情赋》的“闲”字,本指木栏之类的遮栏物,有“防闲”、“限制”、“约束”的意思,与“閒暇”、“安閒”的“閒”字意义不同。

闲情赋陶渊明

(“閒暇”、“安閒”的“閒”字可以写作“闲”字,但“防闲”、“限制”意义的“闲”字不能写作“閒”字)闲情,即检束放荡的感情,不是指閒情逸致。 对这篇《闲情赋》的评价,历代评论家褒贬不一,有人否定,有人肯定,意见迥然不同。梁昭明太子萧统说:“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保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陶渊明集序》)。清人方东树说:“如渊明《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亵,最误子弟”(《续昭昧詹言》)。他们认为此赋宣扬了淫荡的感情,误人子弟,没有起到讽谏的作用,所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以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宋人苏东坡反对这种看法,他说:“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萧)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东坡题跋》)。清人吴觐文说:“予细玩其赋,如‘愿在衣而为领’等语,何等流宕,而终结之曰:‘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则终归闲正矣。作者之意若曰:吾如是之荡以思虑,而终无益也,则不如‘坦万虑以存诚’而已,此岂非有助于讽谏乎~而昭明乃谓其卒无讽谏,其论亦已过矣”(吴觐文校《陶渊明集?陶渊明集序》批语)。

他们认为此赋“不淫 ”,有助于讽谏,所以持肯定的态度。 对这篇赋的题旨,历代评论家的理解亦不相同。上面提到的萧统、苏东坡等人,认为此赋是表现爱情的。明人张自烈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此赋别有寄托,他说:“此赋托深远。??或云此赋为眷怀故主作,或又云续之辈虽居庐山,每从州将游,渊明思同调之人而不可得,故托此以送情”(《笺注陶渊明集》)。清人邱嘉穗亦说:“朱子谓‘托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离骚》‘怨美人之迟暮’,亦以美人目其君也。此赋正用此体”(《东山草堂陶诗笺》)。清人刘兴蕡甚至说:“其所赋之词以为学人之求道也可,以为忠臣之恋主也可,即以为自悲身世以思圣帝明王也亦无不可”(《陶渊明注 》)。今人也有人认为此赋“是以追求爱情的失败象征政治理想的幻灭”(见《江汉论坛》1983年8期)。他们认为赋中的美人不是诗人所爱慕和追求的女子,而袭用汉儒“以美人比君子”的公式来理解此赋本旨。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曾对本赋作了公允的评价。他说:“又如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上,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在这段幽默风趣的话中,鲁迅认为本赋的主题是表现爱情的,充分肯定了诗人对于爱情的“大胆”的追求、对于封建礼教的“大胆”的冲破,也指出了因为“止于礼义”而“未能进攻到底”的局限性。鲁迅还在1932年5月13日致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肯定本赋是一作品篇坚实而有趣的作品(《鲁迅书信集》)。鲁迅的评价是正确的,是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的。 本赋的前面有一段散文的序言,说明了写作的缘起。诗人说,他写此赋是仿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其写作目的是:“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因为前人认为赋这种文章应该具有讽谏作用,所以诗人在序中标榜本赋“有助于讽谏”。实际上,本赋绝大部分篇幅是“荡以思虑”,是写诗人对爱情的热烈的大胆的追求,“终归闲正”则只有短短的结尾八句,讽谏作用是很小的,所以萧统说此赋“劝百而讽一”,劝勉多于讽谏。“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这两句也说明此赋是诗人闲睱时的游戏笔墨,不是正正经经的讽谏之作。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本赋的正文共一百二十二句,是一篇抒情长赋,写诗人对一位品貌出众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以及追求不到时的自我检束,当时诗人青年时代所写(按:赋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包括诗人,但又不仅仅是诗人,他代表渴望得到爱情的众多青年男子)。

闲情赋陶渊明

赋一开头,诗人用惊叹的语气描述一位超群出众的女子:她的姿容举世无双,她的品德高雅芳洁,外貌和内心都非常之美。但是,红颜易老,青春难再,她也有自己的忧愁。于是,她揭开帐幔端坐,弹奏清瑟自娱。奏瑟时,她手指纤纤送出琴音袅袅,捋起白袖舞动频频;她转动着美丽的眼睛顾盼流媚,是欲言还是含笑令人难辩难分。诗人在开头概括叙述之后,具体描写了这个奏瑟的场面,生动地刻画了她那端庄的姿态,优雅的动作,妩媚的神情,那美妙的音乐更含蓄地传达了她那丰富的感情和高雅的志趣,确实是“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这位姿容美妙、情志高尚的女子,激起了诗人火热的爱慕之情。他听到这位女子奏出的清泠琴音时,心中深深地激动起来了:他想亲自去和她结下誓言,又怕冒犯礼法而得罪;他想请凤鸟去说媒致辞,又怕别人抢了先;他心情惶惑不能宁静,魂魄在顷刻之间而屡迁。于是,他心中生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胆而离奇的幻想:一会儿想变成美人的衣领,一会想变成美人的裳带,一会儿想变成美人用的发油,一会儿想变成美人用的眉黛,他还想变成美人的影子,变成美人用的床席、丝履、烛光、竹扇、鸣琴。他想变成这些物品,以便和美人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这十愿,表现了他对美人如痴如狂的爱慕,表现了他心中燃烧着的火一般的热情,表面上看似乎十分荒诞,实际上真实地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反映了年轻人殷切的相思。

闲情赋陶渊明

但是,这十愿即使能够实现,也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因为这些物品和美人仍有分离的时候。他希望和美人永远在一起,一时一刻不分离。何况,这十愿根本就是不能实现。因此,他满怀忧愁无处可诉,寂寞地在南林中独自徘徊,徘徊时仍存着和美人相见的一线希望,心中交织着欣喜和畏惧之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升起,他才悲叹着回到家里。回家以后,他希望夜晚作一个好梦,在梦中和她相会。但是,耿耿不寐,通宵失眠,在梦中相会的愿望都不能实现。次日清晨,他听到的笛声,以为美人就在笛声传来的地方,便托行云传送自己对她的思慕的情怀,行云却默默地消逝而没有答理他。 最后,他明白了自己和美人之间“阻山而滞河”,愿望实在不能实现,才不得不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思想来克制和约束自己,消除万般杂念,停止各种遐想。 读完作品之后,我们觉得本赋的主要内容不是闲情而是抒情,所抒之情是青年人渴望得到的爱情,这是人生中一种最强烈的感情。赋中所表现的这种爱情,象一股奔腾澎湃的潮水,由低到高,回旋往复,波澜起伏。“激清音以感余”是这股爱情的潮水开始上涨,“十愿”是达到高潮,“步容与于南林”和“烱烱不寐,众念徘徊”是高潮过后的两股激流,“托行云以送怀”是余波,“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则是这股爱情的潮水急流勇退、终于止息。

赋中所表现的这种潮水般的爱情,既是强烈的,又是深沉的;既是火热的,又是细腻的。为了表现这种感情,诗人得心应手地使用了各种艺术手法,调动了各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种艺术手段来为内容服务。首先,充分运用了辞赋所具有的铺张、用韵、骈偶和辞采华美等特点,对诗人的热恋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和渲染。十愿是其中最出色的例子。“??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这一连串的排比句子,对偶工整,音韵和谐,字数整齐,文采斐然,清新流畅,想象丰富,把诗人的热恋之情表现得如醉如狂、缠绵悱恻,极尽铺张之能事。其次,本赋很好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写女子奏瑟时,“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这里用夕阳落下西窗、秋风叩打树林、白云缭绕山间的秋天傍晚的景色,表现出女子的琴声中所蕴含着的淡淡的愁思和高洁的情操。

又如写诗人在南林中徘徊时,“栖林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荫。”这里以木兰和青松象征诗人对女子的爱恋之情纯洁而坚贞。又如写诗人从南林归家途中所见:“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从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这些景色烘托了诗人的失望、孤独、凄苦和沮丧的心情。再次,本赋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非常具体。如写诗人失望而归,通宵不寐,神思飘摇,“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这两个比喻把他那种努力追求而追求不到时的心情描绘得十分形象。赋中的十愿,从某种意义上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六十《闲情赋》 来说,也是极好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女子的热恋和追求。 ?唐满先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