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很多喜欢古代军事和历史的人都听说过一个成语“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用来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难局面,这个成语还跟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有关。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这个故事发生在楚汉争霸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秦朝灭亡后,中华大地上陷入了短暂的分裂局面,项羽分封诸王,封自己为楚王,把刘邦打发到蜀中当了汉王。项羽本来以为天下无忧,可以过自己的享乐生活了,但是没想到刘邦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刘邦年轻的时候在家乡就是一个地痞、无赖,趁着秦末乱世,也参加了起义军,还拉起了一支势力不小的队伍,为消灭秦朝做出了很大贡献。之后被项羽发配到蜀中后,也没有灰心,因为他不像项羽志只在一隅,他的目标是全天下。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所以刘邦在蜀中并没有认命,反而一直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实力。之后韩信暗度陈仓,带领汉军走出了蜀中,开始争取天下。一开始刘邦的势力远不如项羽,但是在韩信、张良、萧何等人的辅佐下,汉军屡屡击败楚军,实力渐渐超过了楚霸王。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公元203年,韩信制定了十面埋伏计策,让士兵故意去激怒项羽,还编了一段民谣: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被气得失去了理智,率兵杀到垓下,直接掉进了韩信的包围圈。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楚霸王项羽虽然勇猛无敌,带领手下不断冲杀,势必要取下韩信的人头,但是无奈韩信早已布下十面埋伏的天罗地网,就等着项羽一头钻进来。项羽冲杀了一阵又一阵,但是敌人却杀之不尽,自己反而渐渐被韩信包围起来,四面都是埋伏,项羽只好就地扎营。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韩信把项羽包围后,并没有急着进攻,他想用最小的代价瓦解项羽这最后一支军队。夜里,韩信让士兵学着楚人的腔调,唱楚人的歌。项羽一听,很是吃惊:汉军中这么多楚人,难道楚军都投降汉军了。项羽尚且如此,他手下的士兵就更是被瓦解了斗志,没有再战之心了。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

就这样,韩信用“四面楚歌”计策顺利瓦解了楚军的战斗力,击败项羽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项羽被追杀到乌江,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与虞姬双双自刎而死,刘邦夺取天下的最大阻碍就这样死去了。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老百姓实在无法忍受秦朝的残暴政权,全国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这些起义的队伍中又以项羽和刘邦最具有实力,因此到后期也就变成了项羽和刘邦两人争夺天下,问鼎江山。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

“四面楚歌”这个典故就出自项羽与刘邦争夺江山社稷的最后一场“垓下战役”。项羽和刘邦本来约定以鸿沟(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也称“楚河汉界”。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不能留给项羽喘息的机会,应该趁项羽疲惫,衰弱的时候消灭他。所以趁着项羽撤兵后退的时候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一起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最后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包围了项羽的部队,并设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牢牢围困住。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

哪个时候,项羽经过多次连续的战斗,手下的士兵已经非常疲惫,人员也锐减,粮食又没有了,所以士气非常低落,到了夜晚,围困项羽部队的汉军又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的士兵听见四面八方飘来的楚国民歌,本来已经身临绝境,心无斗志。这时候飘来楚国的乡音,人人禁不住开始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心如刀绞,痛哭流涕。所以项羽的部队开始兵心涣散,士气全无,士兵们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就连项羽自己听到楚国民歌也以为楚国故地已被刘邦占领,以至于大惊失色。《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最终由韩信导演的这场“攻心战”彻底的瓦解了项羽部队的斗志,逼迫项羽突围,后来也自刎于乌江边上。

四面楚歌是怎么样的历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一首《垓下歌》,描述了当时自己在垓下所面临的困境和心境。想曾经叱咤风云,笑傲群雄;现如今英雄末路,壮士扼腕,面对自己的爱姬却是无法保护,无力回天,只能百感交集,发出无奈的感慨。怎不叫人唏嘘!怎不叫人感叹!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