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曌檄(讨武曌檄视频)


武则天当政,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手握大权,如日中天。大唐李氏宗亲深感自危又怨恨不忿,只是迫于武氏势力才不敢妄为。

暗潮涌动下,一位因功受赐李姓的功臣后代抢先站出来,掀起了反武浪潮。他就是大唐军神李世勣之子、曾任眉州刺史的李敬业(以下称徐敬业)。

讨武曌檄

李世勣原本姓徐,唐高祖李渊赐他李姓,太宗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堪称战功煊赫。死后,儿子徐敬业袭承了英国公爵位。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与弟弟徐敬猷受人牵连坐罪贬官,在扬州遇到了同样遭到降职处理的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杜求仁、御史魏思温等人。

这些高干子弟、失意官员和落魄文人聚到一处,先是疯狂发泄对时局的不满与牢骚,接着开始琢磨改变现状。可是眼下承平已久,起兵叛乱没有由头哪行?于是,他们想到了被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为自己起兵找到了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匡扶中宗李显!

讨武曌檄

魏思温在这些人里足智多谋,负责制定具体计划。

他先让时任监察御史的薛仲璋申请出使江都(今扬州江都区),又派人找到薛仲璋,诬称:“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随即以此为由把陈敬之收捕入狱。

几天后,徐敬业乘坐专用驿车抵达江都求见,谎称自己是扬州司马所属官员,接到出兵讨伐高州(今广东茂名高州)酋长冯子献作乱的密旨。

薛仲璋便以钦差大臣身份下达命令,让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大开府库,放出囚犯并发给盔甲、武器,把陈敬之斩于监所。录事参军孙处行查觉有诈拒不从命,被斩首示众。扬州都督府所属官员见识了孙处行的下场,不敢再反抗,乖乖听命行事。

因徐敬业身世显赫,被推举为匡复府上将,兼任扬州大都督。

唐之奇、杜求仁担任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担任左、右司马;魏思温任军师;骆宾王为记室,掌管各类文书。不过十天左右,叛军就集结起了十余万兵力。

有了领导班子,有了武装力量,诗人骆宾王也不甘示弱,大笔一挥,写下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布告天下:

讨武曌檄

“临朝听政的伪后武氏,人非善良,出身寒微。当年曾为太宗嫔妃,以替太宗更衣之机私通先帝。她暗中隐瞒事实,夺占后宫恩宠,抢走皇后宝位,陷先帝于乱伦;她杀掉姐姐屠戮兄长,毒死皇后害死太子,恶劣行径为人神所共愤、天地所不容;她包藏祸心,觊觎皇位,幽禁先帝之子,重用自家宗族。先帝坟头之土未干,幼小国君身在何方!试看今日大唐,竟是谁家天下!”

这篇文采斐然的檄文传到武则天手中,当得知是骆宾王所写后,她不怒反笑的说:“如此大才,却让他流落江湖,实在是宰相的过错。”

为尽快扑灭叛乱,朝廷委派宗室将领、左钤卫大将军李孝逸挂帅,在将领李知十、马敬臣辅佐下,发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

魏思温劝徐敬业:“既以匡复为名,就应亲率大军堂皇向前直指洛阳。让人都知道我们志在勤王,天下定会云集响应。”

薛仲璋却另有想法,认为:“金陵城有王气,且有大江阻隔。不如先攻取常州、润州,以此作为争霸天下的根基,再北向夺控中原。如此进退都可无忧,这才是上策!”

魏思温反驳说:“山东豪杰因武氏专权而愤怒惋惜,听到我们起兵,无不翘首企盼。现在不顺应大势去建立功业,却要龟缩起来筑造巢穴,让远近豪杰听到怎会不一哄而散。”

徐敬业采纳了薛仲璋意见,让唐之奇驻防江都,自己渡江攻打润州(江苏镇江润州区)。

魏思温对着杜求仁感叹:“兵聚则强,兵分则弱。敬业不集中兵力渡过淮河,收服山东夺取洛阳,恐怕失败就在眼前!”

润州刺史李思文是徐敬业叔父,知道了徐敬业计划,忙派人向朝廷告急并率军迎战,但很快兵败被俘。徐敬业劝他投降,并恢复徐姓,遭到李思文拒绝。曲阿令尹元贞出兵增援,也被徐敬业所败,力战而死。

此时,唐军主力已在李孝逸统率下逼进扬州。

徐敬业忙从润州回军,屯驻高邮下阿溪(今江苏扬州高邮西南石梁河),派徐敬猷驻防淮阴,将领韦超、尉迟昭扼守都梁山(江苏淮安盱眙县南)。

讨武曌檄

李孝逸进至临淮(江苏宿迁市泗洪县),因偏将雷仁智作战失利停军不前。侍御史魏元忠劝说:“天下承平日久,听闻有人叛乱,都在关注何时剪灭。如今大军滞留,远近之人都很失望。万一朝廷下令换帅接替将军,您该如何推脱逗留不前的罪责!”

李孝逸立即挥师向前,副帅马敬臣在都梁山击斩尉迟昭,韦超仍盘踞都梁山与唐军对峙。

十一月初四,朝廷嫌李孝逸进展迟缓,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

这道诏令意图明显,一方面黑齿常之是百战名将,由他出马剿灭徐敬业不在话下;另一方面也是给李孝逸压力,带着三十万大军打了两个多月不见成效,朝廷颜面何存!

听到黑齿常之要来,李孝逸急了,召集将领商议对策。众人大多认为韦超据险固守,将士无从施展勇猛,骑兵无法发挥优势,且穷寇死战,硬攻伤亡太大,不如分兵围住都梁山,然后直趋江都,攻灭他们的老巢。

支度使薛克扬说:“叛军虽占据险要,但人数不多。我们如分兵包围,留多了分散前方兵力,留少了又会成为后患。应当先集中力量打下都梁山,一旦攻陷,淮阴、高邮之敌自会瓦解冰消。”

魏元忠则提议先打淮阴徐敬猷,众人都说:“那还不如先攻徐敬业,徐敬业败了,徐敬猷不战而擒。如果先打徐敬猷,徐敬业从下阿溪迎击,我们可就腹背受敌了。”

魏元忠说:“不会这样!敌军精锐集中在下阿溪,与之决战,有利于彼、不利于我。万一失利,战场颓势很难挽回。徐敬猷不过是个赌徒,对打仗一窍不通,且兵力较少人心不齐,大军一到即可拿下,徐敬业想救也来不及。而后乘胜席卷,就算他们有韩信、白起的勇悍,也无法阻我兵锋。如今放着易取之敌不打,偏要与强敌硬碰,不是好计策。”

众人见他分析的通透,便都不再言语,李孝逸当即定下决心。先打韦超,韦超趁夜逃遁;再打徐敬猷,徐敬猷弃城而逃。

十一月十三日,唐军进击下阿溪,徐敬业沿溪固守。

唐军将领苏孝祥、成三朗率五千人乘舟发起攻击,被徐敬业打败,唐军死伤过半,苏孝祥战死,成三朗被擒。

唐之奇把成三朗拖到阵前准备斩首,行刑前欺骗大家说:“这是李孝逸。”成三朗挣扎着放声大呼:“我是成三朗,不是李将军。大军已到,你们败亡在即。我死了,妻子享受荣耀;你们死了,全家蒙受耻辱。赶紧束手就擒吧!”

各路唐军相继赶来,数次作战均遭败绩。李孝逸准备撤军,魏元忠劝他:“眼下是顺风,草木又已干枯,有利于火功。”再三请求李孝逸放手与敌军决一死战。

徐敬业这边其实早就成了强弩之末,士卒久战之下疲惫不堪,都在犹豫观望,阵形日渐松散。

李孝逸虽然优柔,但能做到从谏入流,尤其是肯听魏元忠的话。他按魏元忠计谋,集中兵力猛攻叛军,并顺风纵火,徐敬业大败,所部士卒被唐军斩首七千级,掉入水中溺亡的不计其数。

徐敬业等人骑马逃入江都,带上妻子奔赴润州(江苏镇江),准备乘船沿江入海逃往高句丽(今朝鲜半岛)。李孝逸进驻江都,分派将领追击。

十一月十八日,徐敬业等行至海陵(江苏泰州)附近,舟船遭遇大风无法前行。所部将领王那相叛变,杀掉徐敬业、徐敬猷、骆宾王,割掉他们首级归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等也均被抓获斩杀,为期三个月的变乱遂告平复。

讨武曌檄

讨武曌檄

徐敬业叛乱,他的家族也受到牵连。军神李世勣被追夺官爵,剥夺李姓,连棺材都被挖出抛弃荒野。可怜他一生谨慎,死后名声却被不肖子孙所累,怎不令人扼腕叹惜!

名将程务挺因与唐之奇、杜求仁关系亲近,坐罪斩于军中。被他打的找不到北的突厥人听到消息,竟然宴饮狂欢,还专门为他建立祠堂,每次出兵进犯都要向他祷告祈福。

后人在评论此事时说:“徐敬业如能用魏思温计策,以匡复李唐为己任,挥师直指河洛,即使兵败身死,也不枉忠义一场。而他却贪求金陵王气,自己想做皇帝,成为真正的叛逆,又怎能不败!”

(图片来自网络,未完待续)

往期相关作品:

一代女皇武则天:从感业寺尼姑到大唐皇后的华丽转身

一代女皇武则天,神挡杀神的坎坷称帝路之一:二圣临朝

一代女皇武则天,神挡杀神的坎坷称帝路之二:先从娘家人下手

一代女皇武则天,神挡杀神的坎坷称帝路之三:连废三子,垂帘施政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