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缺氧(缺氧游戏)


嗯,下面两个回答说得都很正确,但是感觉不对题啊……

首先,短时间内的大量失血的确会造成身体机能衰竭,但是不会造成组织坏死。

失血过多致人死亡的机理是这样的:

流血超过血液总量15%,身体代偿机能紧急调用脾脏和肝脏内储存的血液参与循环,同时加快心跳、产生眩晕,目的有二,一是示警,二是加快心跳可以提高血流速度以保障血量不足的情况下的氧气运送效率,降低大脑工作效率以降低氧消耗,但这会导致晕眩。

超过20%时,失血量已经超出人体代偿范围,人体通过强制降低身体各组织的耗氧量,甚至断绝末端毛细血管供血以弥补血液运力不足的危情,首先保障大脑和重要器官的氧需求,人体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等症状。

流血总量超过30%,由于人体所有储存的血液(约为全身血量的20%)全部参与循环,脾脏肝脏颜色变浅,心跳速度加快以加快氧运输,但由于血液数量的不足,运送氧气效率降低,大脑开始出现缺氧症状,产生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晕厥。

总量超过40%,由于血液极度缺乏,无法回流填满心室,进而导致“室性心动过速”,脑缺血进一步加强,人通常会陷入深度昏迷或是休克,危急人的生命安全。

总量达到50%,达到人体失血的理论极限值,此时人体脉搏几乎消失,血压几乎测不到,心脏窦性搏动停止,30秒后呼吸停止,大脑极度缺氧

总量超过60%,即使采取紧急输血的方式,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循环功能,但可能造成长时间大脑缺氧,进而导致病人脑细胞大面积死亡,出现深度昏迷(植物人状态)甚至脑死亡。

失血量越大,越需要今早处理和补血,否则的话极其容易导致死亡。

失血导致的死亡,诱因都是脑部供氧不足,进而引发大脑缺氧,最终引发脑死亡。通常来说死亡速度极其迅速,虽然肌体也会缺氧,但由于肌体其它组织的耐缺氧性远远优于神经细胞,所以在如此快的速度下,失血不会诱发除脑细胞之外的其它组织坏死。

2020.4.20加更

看了网友 @真令人头秃 兄在评论里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加更一下以便详细解释下人体的恒温机制及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恒温机制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这个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异议,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人体的温度其实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表温度&核心体温。

人体的核心体温,通俗来说是指人体内部的体温,但客观来说,应该理解为下丘脑的温度,这个温度是一个非常狭窄的温度范围,一旦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会对人的生存造成威胁,所以人体会通过一套非常完善的恒温机制对温度进行调控。

通常来说,正常核心体温的范围仅有0.3℃,通常是在37.2~37.5℃左右,而人体的所有体温调节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鸡皮疙瘩、冷颤、出汗、体表发红、晕厥、休克等,都是基于人体核心温度做出的反应。

人体的体表温度,顾名思义,就是人体体表测得的温度。这个温度其实跨度非常大,甚至在同样的外界温度下,人体体表各处测得的温度都大不相同,理论上来说,人体局部体表温度可以在10℃~60℃之间波动,而平均体表温度,大约是在20~30℃之间。

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局部体表温度甚至可以低至5℃,而在桑拿房,特别是干蒸桑拿房,人体体表温度可以高达60℃。

对于人体散热系统来说,体表起到的作用,可以类比为空调的散热片。而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恒温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其实更类似于空调压缩机——制冷剂的循环系统。

所以,总的来说,人体的散热机制大概如下:

1、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带到浅表,通过皮肤和浅表组织及肺部进行散热(散热原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无外乎就是冷空气流经热表面带走热量这个套路,而出汗,只是利用水的蒸发原理加剧热量散发),同时散热后的冷凝血被心脏泵至各大组织及大脑,运送氧气的同时,带走各器官的热量,循环至体表散热。

2、在外界温度较高不利于体表散热的情况下,会通过扩散毛细血管、加快心率等方式,加速末端血管在人体浅表的流速及流量,利用”薄利多销”的原理进行热量交换。

3、在外界温度过高,扩展毛细血管、加速血流的情况下不足以维持散热时,会通过排汗的方式,通过排出组织间液来加速体表散热,同时利用血液里的水含量进行组织间液补充。所以,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人体出汗排的其实不是血液中的水,而是组织间液体中所含的水。

4、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身体会通过收缩毛细血管、降低体表血液流动速度的方式,减少血液到达身体浅表组织的方式来降低热量的散发以维持核心温度,由于人体组织的导热性其实并不优良,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保持热量的方式是及其有效的。

5、在外界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身体出了会收缩毛细血管、降低体表血液流动速度外,还会竖起汗毛(通常说的鸡皮疙瘩),通过汗毛来阻碍流经体表气流的速度,从而减缓气流带走温度的效率来进一步降低热量散发。

6、由于人体细胞必须氧气,虽然人体肌肉组织和脂肪细胞的缺氧耐受度很高,但也不至于能够达到断氧生存的地步,所以人体保护机制不允许人体彻底阻绝浅表毛细血管,在体表温度低到足以威胁核心温度且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体会自发排出组织间液,进一步降低体表温度迫使浅表组织因为冷而进一步收缩,收缩的组织压迫毛细血管进一步变窄,极大的降低血液在体表的流速,从而最大化保障核心温度——这就是出冷汗。

7、在外界温度特别低的情况下,除了出冷汗,下丘脑还会发出指令,让人体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增加葡萄糖消耗量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将这些肌肉收缩产生的热量带入人体核心部位,进一步保障核心温度——这就是打冷颤。(其实很多人没有真正的打过冷颤。真正的冷颤是完全不受控制的、比较剧烈的颤抖,而且真正的冷颤只有在极端寒冷到有可能危急生命的环境下才会发生,平时因为寒冷而发生的冷颤,只是肌肉的条件反射而已,只要稍加控制就可以停止——对了,很多不信的朋友可以试试在秋天、夜晚泡在游泳池里三个小时以上后,扶着泳池边缘都抖得筛糠一样,连扶着泳池边爬上岸都不可能且无法控制那种感觉,那就是真正的冷颤。)

出冷汗时,单位时间内流经身体浅表的血液量是人体在24摄氏度舒适环境温度下的几十分之一,能够极大的丰富人体主循环系统中的血容量。

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人会流冷汗而不是确保肌体干燥了吧?原因如下:

人体的代偿机制是一套综合性、非常复杂的机制,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体温或是维持核心血容量,它的作用是维持人体最低的可生存条件:核心温度和重要器官的氧供应。

其中最基础的基础,就是维持大脑脑干中植物神经的氧供应量和温度,因为植物神经是控制人体心跳、呼吸的重要中枢。客观的说,对于生物,有没有意识并不重要,生存才是最基本的目标,所以人体的代偿机制在极端情况下,会牺牲人体任何末端组织来确保重要器官及植物神经的存活。

在这种生物最原始的本能下,很多时候大家不难看到一些在极度严寒下,四肢末端甚至四肢都冻坏死但人却活了下来的奇迹,有些甚至除了末端坏死还进入植物状态的人,这类人依然有正常的植物神经反射、依然能自主呼吸心跳,只需要依靠注射营养物质即可自主存活下去。(也就是非脑死亡的植物状态,而脑死亡的植物人却必须依靠呼吸机甚至需要依靠体外循环才能够存活)

人体极度失血的情况下,身体代偿机制唯一的目标就是维持大脑和重要器官的供氧,血容量不足以满足这个目标时,身体就会通过降低体表温度的方式来迫使浅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在人体浅表的流量来达成节约优先血容量的目的,要知道,人体浅表毛细血管的总容量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的总含量可以占到人体参与循环血液总量的20~30%以上,毛细血管极度收缩后,可以极大的提升核心循环中的血容量,在血容量不足时,可以有效缓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缺氧程度。

但在环境温度正常或偏高时,要想有效降低浅表体温,排汗是唯一有效且可行的方式,所以在失血时,肌体会出冷汗而不是维持身体干燥,因为出冷汗能或多或少的降低体表温度,从而迫使毛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节约血容量的目的。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