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一院(河北医大一院分院)


从5月15日晚7时开始,来自河北医大三院的王鹏飞、邸军就没有离开过手术室。开放性粉碎骨折清除术、清创缝合术……16个小时内,他们几乎滴水未进,连续做了近50例手术,最后,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队员们付出的,岂止是劳累!

5月18日凌晨1时零8分,河北医大一院副院长赵仁增所在分队正在进行手术,突然发生6级余震。本已岌岌可危的医院大楼,再次剧烈摇晃起来,房顶上哗哗往下掉东西。可大家只默默地交换了一下眼神,仍继续手术。2时30分,手术圆满结束。伤员得救了,家属使劲握着队员们的手,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河北医大一院

宁可自己面对危险,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伤员

———这是河北医大救灾医疗队员的共同行动。5月19日晚11时40分,河北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范振增接到德阳二院通知:19日至20日将发生较大余震!考虑到三、四楼上还有300多名无法行动的伤员,队员们顾不得个人安危,抱伤员、扛被褥,把重症伤员连病床一起抬下。当大部分伤员得到及时转移后,细心的队员们又冒险上楼清查……

只要经手,保证每一个伤员都是终极治疗

"救治工作绝不能留尾巴,要保证经手的每一个伤员都是终极治疗。"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温进坤反复叮嘱前方的队员。

所谓终极治疗,是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不必施行二次手术和创伤性治疗。在震区艰苦的环境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然而,医大医疗队员们做到了。

"叔叔,我想上大学,求求你留住我的腿,行吗?"面对由什邡转到德阳的16岁小伤员王明(化名)的哭求,河北医大三院骨科主任医师于亚东心如刀割:王明和自己女儿年龄相仿,正是花一样的年纪,他如何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于是,于亚东坚定地说:"孩子,你放心,叔叔一定找到最好的治疗办法!"然而,王明的双腿小腿已经感染腐烂,大腿粉碎性骨折,按照常规,必须从大腿处截肢。可一旦如此,孩子就连安假肢的机会都没有了。于亚东反复研究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以整形外科的手法实施手术。手术成功了,孩子不仅保住了大腿,还获得了安装使用假肢的机会。

河北医大一院

102岁,双下肢骨折,左腕部损伤,合并有尿潴留,已经形成褥疮!当队员们巡诊到绵竹市九龙镇,发现超高龄伤员王文秀时,无不震惊。河北医大四院副主任医师李海平等立即为老人进行导尿、静脉输用胶体液、吸氧等抢救。随后,队员们决定把老人转移到医院进一步救治。5名队员手抬肩扛,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艰苦跋涉了近2个小时,终于把老人安全运到德阳市人民医院。

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每天慕名打电话找孙春瑞的人不断。56岁的孙春瑞,是河北医大医疗队中最年长的一位。这位医大三院骨科的老技师,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和张北地震的医疗救治工作。一手高超的骨科整复技术,让他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声名远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哪一个伤员,他都有求必应,面带微笑,用心服务。

在灾区的18个日夜,河北医大救灾医疗队先后诊治伤员1534人,开展急救手术235台,手术全部取得成功,伤员无一死亡。

救治灾区伤员,还要温暖他们受伤的心

当大地震消息传来的时候,河北医大四院手术室护士长赵玉英正做着器械准备。躺在手术台上的,是她年幼的侄子。5月12日,一场车祸让赵玉英的侄子和弟媳多处骨折。孩子伤势严重,家里人就指着赵玉英张罗救治事宜,可刚下手术,赵玉英就接到了要组建赴川救灾医疗队的消息。在侄子的病床前,赵玉英写下了赴川救灾的"请战书"。

其实,在河北医科大学赴川救灾医疗队中,不少队员家事缠身:郝芳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书,张振红身患重病的母亲需要照看,郭贵军的父亲已是癌症晚期,张华的孩子还身在襁褓……

河北医大一院

然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灾区。这究竟是为什么?一名队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因为灾区的群众更需要我们。"

家人的安危,谁不挂念!然而,与灾区群众正在经历的痛苦相比,自己的那一点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作为医务人员,必须把灾区群众当作亲人!河北医大医疗队在灾区共巡诊伤员2238人,为受伤群众做心理疏导2600多例。

德阳人民医院里有两名四年级小学生。地震中,他们班只生还了四五个同学,两名小伤员整天郁郁寡欢。为尽快抹去孩子巨大的心理阴影,哪怕只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河北医大医疗队的闫承勇等都要去看看他们,送去小食品、小玩具,陪他们聊天。

在德阳市二院,河北医大救灾医疗队护士张玉荣、张丽华、张振红和郝芳,被伤员们称为"奉献心灵鸡汤的四姐妹"。工作之余,病区里总是回荡着她们清脆的声音,叮嘱志愿者如何做好消毒防护、家属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她们还会一边给小伤员剪指甲,一边讲故事,逗得孩子们咯咯笑。在孩子们看来,她们像姐姐,更像妈妈。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