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秦的意思解释)


>>秦穆公,也称秦缪公,嬴姓,名任好,今陕西凤翔人,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今山西临汾曲沃人,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话说春秋时期,秦国位于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晋国则位于黄河流域的东北地区,两国之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甚至两国最近的县城距离只有三百米。进入春秋中后期,晋国已经成为了首屈一指的中原大国,而秦国同样崛起于西部,随着两国的扩张,地缘冲突迅速加剧。

公元前677年,晋献公即位,为了将权力集中在手中,其采取了包括集中君权、招贤纳士、改革军制、迁都绛城等一系列举措,一举取得了“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傲人佳绩。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途灭虢”,又一举兼并了虢、虞两国,控制了黄河边的茅津渡口以及桃林、崤函,实际上就控制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重要通道。

而秦国方面,从秦宣公开始,秦晋两国便频繁交战,晋国多次入侵秦国,而秦国也挟与西戎交战胜利的余威击败过晋国。多年交战下来,两国打得难解难分,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局面。

晋献公虽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在女色、继承人方面却糊涂到顶。晋献公除了夫人外,收纳了庶母齐姜,并生有一男一女,女儿叫伯姬,儿子名申生,后立为太子;又娶大戎的女儿狐姬,生一子名重耳;再娶小戎之女,也生一子名夷吾;在伐骊戎时得了骊君的两个女儿,骊姬生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

晋献公十分宠幸骊姬,其受蛊惑改立奚齐为太子。这是典型的废长立幼。晋献公为了奚齐顺利继位,又把申生、重耳、夷吾三个儿子调离都城。之后,原太子申生被逼自杀,重耳和夷吾兄弟被迫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二岁。

公元前660年,秦穆公即位,史载其“天资仁厚,举动光伟”。六年后,秦穆公为了破局,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伯姬为夫人。这是秦穆公寻求霸业的第一步,也开启了“秦晋之好”的先河。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在守丧的灵堂之上,奚齐和卓子先后被原太子申生的坚定支持者、卿大夫里克所杀。在晋国君主空虚之时,夷吾在秦、齐两国的支持下回到晋国,登基称王,即晋惠公。

其实,重耳也有机会回国即王位的。

原来,重耳逃离时是有充分准备的,其为了保护心腹重臣,就把他们全部带走了,包括赵衰、狐偃、魏武子、介子推、先轸等九人。之后重耳一行人就先后流亡到了翟、卫、齐、曹、宋、郑、楚等七国。这些国家除了卫国、郑国因怕晋国“追责”而有所怠慢外,其它国家都是以君主之礼厚待,其在翟国和齐国还娶了宗室女为妻。流亡生涯中,重耳尝尽了世间之冷暖,更重要的是磨练了坚忍刚毅的性格。

晋献公去世,里克夺取控制权后,邀请重耳回国继位。重耳以“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脩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为说词拒绝了。重耳的意思是回国继位不符合“礼法孝道”。

当然,这只是重耳的场面话而已。重耳考虑的还是晋国内部派系多,并且都有很强的实力,而自己在朝廷内部没有心腹,而里克又是“墙头草”,得不到国内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另外,插手晋国内斗的外部势力有秦穆公和齐桓公,重耳还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如此,重耳认为回国继位很可能就会成为牺牲品。

应该说重耳决定不回国继位、让弟弟夷吾先去试试水是一个明智之举。

重耳君臣反复研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到可以帮助其复国的秦国。于是重耳一行从卫国出发辗转走向秦国。

话说晋惠公在秦国军队护送下回晋国继位是有一个承诺的,那就是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结果晋惠公不但不兑现承诺,反而背信弃义,派使者向秦穆公说,晋国新君继位就割让土地不利于稳定国政。说白了就是直接拒绝割让土地。秦穆公对此非常生气。

晋惠公活脱脱就是一个“无赖”。里克是荡平骊姬派系、扶立夷吾的大功臣,当年晋惠公也承诺给其封地,结果里克没有得到封地,反而收到了赐死的敕令。

显然,晋惠公“飘了”,认为唯晋国独大,晋国唯我独尊。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秦国为赢得国际声誉,维持“秦晋之好”,派遣船只运载粮食以赈济晋国灾民。运粮的船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次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助时,晋惠公听从舅舅虢射的意见,竟然乘人之危,集结大军攻打秦国。

晋惠公以怨报德,其影响非常恶劣。秦穆公和国相百里奚判断到,晋惠公外有忧患,内无强援,已经失去人心,攻打晋国的机会到了,于是发动大军以强抗强。

秦、晋两军在韩原对战时,晋国大夫庆郑原本就以出师无名劝说晋惠公不要听信谗言与秦国作战,到了战场,君臣再次发生口舌之争,庆郑一气之下不发兵救晋惠公,直接导致晋惠公被秦国俘虏。

身为阶下囚的晋惠公故技重施,又许诺割让数县以换取小命。如此卑劣表现,秦穆公自然不会相信,并下决心用晋惠公的人头来祭祀上天。然而,晋惠公的姐姐伯姬是秦穆公的夫人,为了救下弟弟,伯姬夫人以自己和一双儿女的性命为要挟,加上周天子又亲自求情,秦穆公很是为难,不知所措。

还是百里奚大局观强,其对秦穆公说,杀了晋惠公我们什么都得不到;放了晋惠公,我们可以得人得地。秦穆公深以为然。于是秦穆公不计前嫌,要求晋惠公将太子圉质于秦,秦穆公将女儿怀赢嫁之。这是秦晋第二次联姻。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之后,秦国拿到了河西地区,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黄河的东部。

晋惠公回国后心气没有那么高了,但还是立马做了二件事,一是诛杀了庆郑,二是派人到卫国追杀重耳。重耳君臣打探到这个消息,就依计划先逃往齐国。

而秦国这边,“东出战略”是明确的,秦国在晋国花的精力够多了,不妨再试试。秦穆公了解重耳的贤名,这回秦穆公君臣就想了一个“连环计”,若是太子圉配合就好说,若是不配合,那么就扶持重耳。于是,秦穆公从公元前644年起就组织了一个“专班”负责追踪、考察重耳。

公元前640年,梁国国君梁寅公荒淫无道,既我行我素,又不爱惜民力,秦穆公见此变化,便发兵偷袭,并一举灭了梁国,梁寅公被乱民所杀。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公主,故其认为秦穆公根本不把其放在眼里,其加深了对秦国的怨恨。

公元前637年,太子圉听说父亲晋惠公病重,担心自己会失去继位的机会,于是想着回国。太子圉和妻子怀嬴商议时,怀嬴说,你是晋国的太子,想要回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不敢与你一起走,也不会把你的行动泄漏给别人。于是太子圉就偷偷地逃回了晋国。

不久,晋惠公去世,当了五年质子的太子圉即王位,是为晋怀公。

秦穆公听说太子圉不辞而别,大骂其忘恩负义,发誓要把其赶下台。于是秦穆公命令“专班”把重耳迎回秦国。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其实,秦穆公设立“专班”七年来,每次听到的报告都是说重耳悲观失落和胸无大志。比如,重耳在齐国又娶妻又酗酒,还成天乘着齐桓公赠送的“二十乘”到处游山玩水。据此,秦穆公得出重耳比较好驾驭的结论。

重耳一行从楚国被接到秦国,秦穆公以国君礼待之。秦穆公为了拴住重耳的心,又把怀嬴嫁给重耳,另带四位公室女子。

已过六旬的重耳为难了,因为怀嬴半年前还是其侄媳妇。赵衰劝说到:欲人从己,必先从人,公子不可推辞啊!

说通了重耳,怀嬴那边就没有那么好说。怀嬴是正式嫁给了太子圉的,而太子圉现在还活着。秦穆公说不通,就要伯姬出马。伯姬以秦晋联姻的重要性说起,到重耳一定能成为晋国国君,再到当后妃的风光。一通说词下来,怀赢竟然也通了。

秦穆公为重耳和怀赢举行隆重的婚礼自不必说。这就是秦晋第三次联姻。

晋怀公本来根底就浅、德行也薄,还频频出烂招。晋怀公惧怕重耳回国夺权,遂下令狐突的儿子狐毛与狐偃去追杀重耳。狐突判断晋怀公的王位岌岌可危,就表面应允背后拖延。晋怀公为此杀了狐突。

狐突之死,搞得晋国人人自危,公卿大臣们纷纷盼望重耳回归。

公元前637年,闻听公子重耳在秦国站稳了脚跟,那些仰慕重耳贤能的晋国旧臣们纷纷来投,很快就聚集了一批人才和壮士。这一年是重耳逃亡国外的第十九年。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出亡凡十九岁,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里,遭遇过暗杀,遭遇过饥饿,遭遇过侮辱,但是没有被无数的杀手杀死,也没有在逃亡路上生病而死;也遇到过贤君,遇到过友情,遇到过爱情,齐妻姜氏醍醐灌顶的喝斥和“以戈逐之”而不离不弃的随从子犯等都让其终生难忘。

重耳由一名希图安逸、缺乏谋略的贵族公子,终于蜕变为一个老谋深算、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政治家。重耳在楚成王面前说出“退避三舍”这种有礼有节的话就是其成熟的标志。

公元前637年十二月,秦国三千甲士护送重耳一行回到了晋国,晋国上下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者。晋怀公被重耳所派的人杀死于高梁。次年二月,重耳前往武宫祭祀祖先,而后即位,是为晋文公。已过花甲之年、漂泊八国二十载的重耳终于如愿登上君主之位。

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尊王攘夷,内外整饬,败楚城濮,奠定了晋国霸业的牢固根基。晋文公在位八年,秦晋两国相安无事。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后,秦国为了东出,尝试穿过淆涵要道长途奔袭千里攻击郑国,可是作战意图被郑国发现而功亏一篑,秦军返军时在崤山遭到晋军的伏击,秦军三万精锐尽丧崤山,自此秦晋之间就结下了难以解开的死结。秦穆公渴望成为中原霸主的道路,被自己亲手扶上位的晋文公之子所阻挡,秦穆公为此痛悔不已。由于秦国当时不足以跟晋国抗衡,秦穆公只能忍气吞声。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

“秦晋之好”是指政治婚姻。从历史来看,这种政治性目的性极强的姻亲关系是不是可以说蒙上了貌合神离的阴影?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