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申不害变法为什么失败)


法家分成三派:①慎到的“势”②商鞅的“法”③申不害的“术”。

申不害

韩国地处战国中央,冶铁业发达,故《战国策》有云:天下兵器皆为君国所造(军事基础);同时他也是人才辈出,有申不害这样的法家大咖主持朝政、颁布法令(人才基础);三家分晋是三晋关系极好并不能说是三家内战而是三家一起打倒了智家(政治关系基础),因此韩国能靠着这些先天优势迅速在韩昭侯时期达到巅峰国力时期,此时韩国选择大力推行术治,但他们没有在这个极好的时期联合同样强势的魏国去扩大三晋利益以经济基础取代地势劣势,以至于到后期韩国弊端暴露,迅速灭亡。术治在韩国历史上的影响主要有几点:前期政治清明整肃(申不害治国);中期消耗他国力量(郑国治水);后期政治混乱术治亡韩(派韩非子扰乱秦国统一思想)。在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术治的优缺点显示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横向解剖一申不害的术治政治哲学。申不害出生于公元前三百八十多年,是郑国人,郑国被韩国吞并以后便做了韩国的臣子,他当了十多年韩国宰相,自身携有自保思想,大力推行术治。他和商鞅都是法家思想家,而且都有富国强兵的思想,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商鞅更注重军事经济(社会方面),而申不害更注重君臣上下权术治人(政治方面)。回归正文,申不害加入韩国政治集团以后,首先做了一个小官,韩昭侯年间,魏国终于看不惯韩国挟天子的嘚瑟样子大举进兵韩国,韩国上下一片混乱,几乎所有大臣束手无策,人人抱着魏国离韩国很近来不及向其他诸侯国求援的心态,人心涣散。

申不害

这时候申不害站出来了,他建议去主动利用魏惠王的自大心理主动朝拜魏国示弱(第一次使用“术”的手法对付敌人)魏惠王果然很高兴解了韩国之围并与韩国结为友谊之邦。韩昭侯对申不害刮目想看而且很看好申不害的方法与思想。韩昭侯何许人也?韩国为数不多的贤君,战国里数一数二的明君。申不害最明显的以“术”治国就是围魏救赵了,当时赵国向齐国和韩国求救,韩昭侯拿不定主义,朝廷上众说纷纭,韩昭侯于是问申不害的意见,申不害很机智没有直接表态请求给他几天思考。第二天申不害秘密请了两个辩士分别从出兵和不出兵两个方面去劝说韩昭侯,他自己却在一旁看韩昭侯对此事的看法,他终于看出来韩昭侯有出兵的决心,于是第三天他当机立断建议韩昭侯立刻出兵陈述出兵的好处,韩昭侯欣然接受,结果很成功,申不害于是真正成为了韩昭侯的掌上明珠。仅仅是在中国早起申不害就极晓为人处世自保哲学,可见申不害的超时代自保前进思想。于是最后,韩昭侯力排众议,破天荒地直接立这位“郑国贱臣,韩国小官”为宰相,以求变法图强傲立战国之首。那么,究竟是怎么一种思想,能使魏惠王退兵,韩昭侯这样的明君刮目相看,走向政治巅峰,创造韩国辉煌的?所谓“术治”,申不害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即君主才能使用的政治手段,即驾驭大臣的权术,有时候也可以说是扰乱其他国家思路的权术,这在嬴政时期展现的淋漓尽致。

申不害

它要求君主假装听不见看不到大臣的言论,假装不知道真相,让大臣摸不到自己的底,从而使大臣心生畏惧不敢妄为。这其实就是一种高明的统治术,统治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掌握难度上限却相对较高,因此只适用于聪明的君主,但要是遇到不开窍的君王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韩国后期就是这样灭亡了故有“术治亡韩”)。在申不害眼里,君主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大臣和敌国君主,那时候还没有农民起义思想来自平民的威胁几乎为0。他一再警告韩昭侯,不要相信所有的大臣,即使是亲密无间,不要相信所有的甜言蜜语的外国,即使是万代联盟。申不害认为君主必须以任何手段掌控大臣,做到独揽大权,令大臣对君王心生恐惧,树立绝对的君王权威,但前提条件是君王必须看清大臣。然后君王必须公开选举提拔臣子的条件,对于人才选拔继续严格,提拔有用之人。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意即各级官戚本许失职,也不许越权。凡不属于职权范围的事,即使知情也不能讲。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在维护君主专制。这虽然对防止臣下篡权有一定作用,但势必使国君了解不到下情,听不到真实意见。所以,后来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曾批评说:这是"申子未尽于法"的表现。听到这里恐怕大多数人已懵,举个简单的例子,身为领导说对手下的某个行为看不惯,可又不能直说,他可以选择先树立威严指桑骂槐,再去暗示手下,这时手下就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敢妄为了。

申不害

这种思想的优点是易于建立君主威严增强君主统治力,可缺点是容易形成党项斗争,形成大统一的大臣政治集团集体反君,孤立君主。在历史上韩国实际上便是被术治搞垮的,申不害变法之初杀鸡儆猴(典型的帝王之术),杀了几个位高权重的不法大臣而短时间内取得了对群臣的控制,然则历代韩王对帝王之术的过多应用则导致韩国朝廷乌烟瘴气,群臣以整垮互相为乐(韩王挑拨群臣关系以维护自己权力),而最终灭亡。

术治到了后期发展为了荒诞。再纵观一下韩国后期干了什么荒谬的外交活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阴谋暗中扰乱秦国统一大业。很多现代历史学家对六国的不联合秦国抵抗很失望,但实质上要说抗秦就属韩国最用心了。韩国后期出台了一系列滑稽搞笑的政策想阴谋使秦国衰弱而不去抓本质。韩国在申不害死后一步步走向灭亡,也是政治外交一步步由阳转阴的过程,以至于后期韩国成为荒淫的术治之邦。韩国的领导者始终想着怎样去避开灾祸,于是出台了一个个令人啼笑莫非的“奇”谋:①出让上党: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地区,韩国上下一片慌忙担心因此他们的国家首都新郑受到威胁,于是他们把上党送给了赵国,于是秦国兵锋顺理成章转向赵国,可这正是秦王求之不得的,秦王希望在赵国军事力量继续发展达到顶峰之前能与赵国大战一次抑制赵国军事发展,就这样长平之战爆发,纵使赵括有经天纬地之才终难敌白起,赵军尸横遍野元气大伤,后期有李牧这样的神将也无力回天,韩国亲手断送了唯一能抗秦的希望 ②水工批秦:韩国统治集团看到了秦国想要出兵的欲望,于是派了天下有名水工郑国美其名曰帮助秦国修理水利工程,但他们拿着郑国家人暗地里逼迫郑国捣乱,秦王看出了郑国的尴尬处境于是答应郑国以军队压境保障郑国家人安全,郑国才得以全心修建水利工程,于是建成了天下有名的郑国渠,而韩国统治者面对秦国大军压界也不敢拿郑国家人怎样,于是最后自己弄巧成拙 ③肥周退秦:秦国意图吞并西周兵锋实质上指向新郑,韩国统治者慌了,但又不敢先对秦国宣战,可不能看着秦国吞并周以后再吞并自己;此时韩国最好的选择就是联合诸侯国签订协议威震秦国,可韩国统治者却依旧使用权术,偷偷给周增派许多兵马和粮食,想要使秦国知难而退,认为秦国不能在短时间内攻下周,众诸侯就会看到秦国的弱小然后伐秦,于是全力帮助西周,不料韩国如同草木皆兵瞬间树倒猢狲散,加重秦国的愤怒和加速韩国的灭亡 ④韩非说秦: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甚至出兵攻打韩国。韩国不得不让韩非充当使者,面见秦王,希望说服秦王不要攻韩,怎耐,人才他送,秦国制度更加完善,韩国加速灭亡。以上便是术治到了后期的主要影响及歪曲发展。所以申不害的思想是好的,超前的,但历史终究证明不完善的封建制度是不能够实行这种开明的方法的,它在那个历史阶段只能使韩王走向错误的思想道路,使韩国这个半封建国家走向灭亡。

申不害为人堂堂正正,政治手段高明,反对权术小人,提倡术治政治哲学,不料他的术治思想到后期发展崎岖,维护统治的政治功能逐渐转变为有害的政治功能,恐怕是他老人家一辈子也没用料到的吧。至于他的术治政治哲学思想是极负争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哲学思想是超前的,而且运用在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之中。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