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维(俞大絪与俞大维)


兵工人物介绍————俞大维俞大维(1896—1993)浙江绍兴人。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后以成绩优异,获哈佛大学奖学金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数学及弹道学,后任中国驻德商务专员。1933年1月,任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主持进行了以下工作:(1)调整兵工署机关,充实专业人员特别是留学归国人员。1933年10月,实行《兵工署新组织条例》,将署下原设的设计、监查、检验三业务科,改为行政、技术、资源三司,后再改为制造、技术、军械三司,使兵器研究、制造、补给保养趋于一体化。(2)调整整顿直属的兵工厂。1933年和1934年,撤销华阴兵工厂和德县兵工厂,并将所辖的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济南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上海炼钢厂加以整顿和扩充。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会计制度、检验制度等,委派有技术专长的人主持厂务和工务。(3)建立科研机构。相继建立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百水桥研究所、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开始进行新兵器和兵器技术的研究。(4)筹建新的兵工厂。先后筹备建立的有:巩县兵工分厂、南昌火工作业所、株洲兵工厂、光学器材厂、中央修械所等。(5)接收割据形势下地方势力建立的兵工厂。主要有广东第一、第二兵器制造厂,广西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厂和梧州火药厂、科学研究所。

(6)对兵器制式化又作了一些研究。此外,还于1933年2月建议组建化学兵队(公开称学兵队),开展防化学战工作。抗战爆发后奉命组织兵工厂西迁。派制造司司长杨继曾率团赴川康勘察建厂地址。并在入川沿途和重庆、昆明等处设立办事处、运输处协助搬迁。在搬迁过程中,改变厂名以利保密,调并专业以利生产。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到1940年,形成以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为重心的抗日后方兵工生产基地,兵工署机关和研究所、兵工学校以及大部分兵工厂集中在重庆地区。新建和迁建的兵工厂,大都倚山近河,修筑有适宜战时生产的人工或天然山洞厂房。日本侵略军虽对迁建的一些兵工厂狂轰滥炸,使厂房、设备遭到一定破坏,但没有使其中断生产。抗日战争初期,又接收和购买四川的川康绥靖主任公署子弹厂、重庆华兴机器厂制机枪部、川康绥靖主任公署武器修理所、重庆电力炼钢厂、筹建中的“合川炮厂”等。至此,除被日军占领的兵工厂,山西、甘肃、新疆的兵工厂和云南兵工厂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兵工厂外,兵工厂都归兵工署直辖。在抗日战争期间,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制定奖励办法,激励创造发明;颁发各种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扩大兵工学校的规模,建立技工学校,培养兵工人才;注意员工福利,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俞大维

在国土大部分沦陷的情况下,川、滇、黔的兵工厂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兵器的需要。1944年12月,升任军政部常务次长,仍兼任兵工署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主持制定调整压缩兵工厂的计划,将抗战时期的32个兵工厂(含分厂),裁并为14个(不含从日本占领区接收的5个厂),员工总数由8.7万多人减为5.8万多人。又派员接收日伪工厂。1946年4月调职。(转自:)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