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原方(甘草泻心汤原方组成和功效)


导读:甘草泻心汤,经常用来治疗胃病等,疗效确切。竟然可 用它来治疗多种皮肤病,令人耳目一新。

甘草泻心汤 临床新用

甘草泻心汤( gancaoxiexintang )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圣惠》主治:

伤寒中风下之后,日数多,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而烦,非是结热,是胃中虚气上逆。

处方:

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半两(锉)。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甘草泻心汤《奇效良方》主治:

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处方:

甘草(炙.三钱)干姜(炮.三钱)黄芪(一钱半)黄连(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半)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主治:

益气和胃,消痞止呕。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处方:

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甘草泻心汤”相关论述

甘草泻心汤《删补名医方论》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误下胃中空虚也。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乘虚客邪上逆也。医见心下痞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此非结热之痞,亦非寒结之痞,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

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甘草泻心汤《医宗金鉴》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不痢,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止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

其人下痢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误下胃中空虚也。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乘虚客邪上逆也。医见心下痞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此非结热之痞,亦非寒结之痞。

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甘草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痢,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结满,干呕,心烦不能得安,师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使之然也,宜治之方。

甘草(四两)黄芩干姜(各二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甘草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甘草泻心汤原方

治妇人霍乱,呕逆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涎沫,可服小青龙汤。涎沫止,次治其痞可与此方。

甘草(四两)干姜黄芩(各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

半夏泻心汤(即甘草泻心汤)《医方考》

半夏(半升,制)黄芩(炒)干姜人参(去芦)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去毛)

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

伤寒自表入里,传至三阴,三阴亦有在经表证。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痞,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以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甘草泻心汤《伤寒寻源》

甘草(四两)黄芩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按下利完谷.腹中雷鸣.是因胃中空虚.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是因客气上逆.若以心下痞而复下之.是重犯虚虚之戒.本方照生姜泻心.除去人参生姜.以胃中虚.不宜生姜之散.以气上逆.无取人参之补.但君甘草.坐镇中州.使胃虚得复而痞自解耳.

甘草泻心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治伤寒中风,误下之后,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故使硬也,宜此汤。

甘草泻心汤原方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甘草加一两,余各同法。

半夏泻心(汤)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泻心者,实泻胃也。盖胃居心下,“心下痞”,者为欲交甘草重用甘草姜泻水,生姜)上逆,故生姜缓补则甘柴胡立开结、此以彻无邪,一证者操纵在

甘草泻心汤《伤寒括要》

甘草黄芩干姜半夏黄连大枣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胃虚气逆故硬也.此汤主之.邪气在表而反下之.虚其中而邪内陷也.利下谷不化腹鸣者.里虚胃弱也.痞鞭呕烦者.胃虚气逆也.与泻心汤以攻痞.加炙甘草以补虚.前以汗后胃虚.是外伤阳气.故加生姜.此以下后胃虚.是内损阴气.故加甘草. 痞与结胸.有高下之分.邪结在胸中.故曰陷胸.邪留在心下.故曰泻心.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散痞者必以辛为主.是以半夏干姜为佐.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曰满.欲通上下.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中者脾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以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中气.中气安和.则水升火降.痞满自消.

甘草泻心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炙草大枣黄连黄芩半夏干姜

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日利数十行,又遭攻下,痞硬更甚。此中气下伤,宜炙甘草大枣以补中,干姜以温中,连芩清热,半夏降逆也。

甘草泻心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炙草五钱人参三钱大枣六钱干姜三钱黄连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三钱

治狐惑,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开,起卧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白乍黑,上部被蚀声哑者。

此病中气虚寒,土湿木郁,木郁生热,则虫生焉。湿热入肺,则有默默欲眠等证。虫时动时静,则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起卧不安。虫蚀上部则声哑。炙草人参大枣,补中气之虚。干姜温中气之寒。黄连黄芩半夏除湿热也。此病实际是虫,病状则如狐之惑人也。有谓惑字乃蜮字之误者。

◎甘草泻心汤二十六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甘草泻心汤原方

甘草泻心汤

甘草四两,炙半夏半升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无人参。

甘草泻心汤原方

甘草泻心汤加减方主治:

苦辛通降,清化湿热。主湿热生虫,上下相蚀,湿热阻络,气滞血瘀。

处方:

生甘草9克,川连4.5克,黄芩9克,干姜4.5克,大枣5枚,制半夏6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随便打赏

甘草泻心汤原方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甘草泻心汤原方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